佛弟子文库

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妙境法师  2025/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菩萨谬。乐大乘者为赞小乘,是菩萨谬。若行施时,但与持戒,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迦叶!是为菩萨四谬。

菩萨以利益众生为本,到了心调柔顺,成就法器,就更重于教化众生了。但可能不契真理,不契根机而发生错谬,所以接着说菩萨的所行正确,与所行错谬。先说“菩萨有四错谬”,四种是:

一、“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译文不明。依其他译本来看,不可信人,是对三宝没有成就信心的人。对这种人,应为他说法,启发增进他的信心。如菩萨作与其他净信的同样的想法(已信了),而不给他说法,以启发信心,那是菩萨的错谬。

二、“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菩萨谬”:非器,如小乘根性,不是大乘法器。虽菩萨要化导一切众生成佛,但也要适应机宜。如对非大乘器而说大乘深法,对听者并没有利益,或者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如身体过分虚弱,给与高度的滋补品,是受不了的,所以说醍醐成毒药。这样,为小机说大法,显然是错谬的了。

三、“乐大乘者为赞小乘,是菩萨谬”:爱好大乘的根性,如为他赞扬小乘法,那是非常的错谬。因为,听者可能是由小入大的根性,对小乘法有着深厚熏习,可能因此会退失大心。即使是纯大乘的根性,为他说小乘,也该有个分寸,不应该过分的赞扬。

四、“若行施时,但与持戒,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这里的行施,通财施与法施二类;供养也通财供养与法供养。如法行施时,应平等的教化;对过失重的,应特别的怜悯才对。如只供养持戒的善人,而不供养破戒的恶人,这与菩萨平等普济的精神不合,所以也是错谬的。

菩萨的四种错谬,问题在不能适应根机,与不能平等而有所偏爱。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生,平等说法。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正道。

上面说的邪行,重在不契机;现在来说“菩萨有四正道”,着重于平等。四正道到底是什么呢?

一、“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菩萨发心,是为了一切众生,于一切众生住平等心。所以对未信的众生,如有因缘的话,一定要教化他,使他生长净信。不会轻忽的,以为可能已信了,而不为他说法。

二、“普化众生,等以佛慧”:这如《法华经》说的‘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慧,是佛菩提,也就是佛知见。菩萨以平等心,本着不二的平等大慧来化导一切;在这一原则下,应机说法。就是说二乘法,也还是菩萨道,还是引入佛慧的方便。这样的教化,施设无量方便,才是菩萨教化众生成佛的正道。并非不问根机的是否适应,一味的以深法来教化,才算是普化众生同成佛道。

三、“于诸众生,平等说法”:对小机而引令向大,要说大乘法;大乘行者普学一切法门,也应该开示小乘法。所以,可以说为一切众生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但在现实的适应上,先后差别,也还是不同的。

四、“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菩萨如供养持戒善人,不供养破戒恶人,生分别心,那善恶众生,就会明显的分化,距离越来越远,恶人会自卑而自弃于佛法。试问:菩萨这样的教化,不以财法供养恶人,怎能教化恶人?所以菩萨的平等布施,才能普化众生,使同样的安住于正行中。

菩萨的发心平等,教化的目标平等,说法平等,使众生同住正行平等。菩萨以此四大平等而施教化,就是菩萨的正道了。

《宝积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推荐】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不平等

我们有些个道友财富很大,无忧无虑,什么烦恼看着都没...

法布施的福德果报

法的布施 我们有些人做弘法利生工作、劝进行者工作,他...

菩萨能开娱乐场吗?如何认识他是菩萨

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种方法,叫四摄法。 四摄呢,同事...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

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虚老在世的时候,经常讲这两句话:随缘就是家乡,放下...

真正有福报之人

当我们看到他人金钱丰厚,有名车,有豪宅,有地位,我...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

【佛教词典】树下石上

谓坐于树下之石上。指世尊成道之际,在菩提树下金刚座...

【佛教词典】暂时瑜伽坏

【暂时瑜伽坏】 p1340 瑜伽二十八卷七页云:暂时瑜伽坏...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

鸽王

有一天,一只鸽王率领着部下五百只鸽子,到御花园去找...

阿弥陀佛知不知道我在念他呢

这句话我们听了,修净土的应该起大欢喜。因为你念阿弥...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如何息灭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 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