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者大师把第六意识分成四种情况

净界法师  2025/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智者大师把第六意识分成四种情况

第六意识它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内外的问题。我们谈谈它内外的问题。它对外有感受的刺激,对不对?你一天要面对很多的感受,酸甜苦辣,外有感受内有执着,第六意识后面还有一个自我意识在那个地方撑着,这还不够,内忧外患,还有它自身有问题,它有善根跟烦恼,我们来谈谈第六意识好了。

我们生命中反转的唯一希望在第六意识。智者大师把第六意识分成四种情况,这个要知道:

第一种,根钝遮轻,有些人没什么善根,但是他也没什么烦恼罪业,他善业强。就是有些人喜欢做慈善事业,或者外道的修行者,他虽然信奉外道,他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没有往生的愿力,他善根薄弱,但是他也没什么烦恼罪业,这个人活得很快乐,但是不可能出离轮回。因为他没有善根,他就不可能学习佛法,没有学习佛法,他一定触动自我意识,触动自我意识,他一定激发生死业力。所以这种人是在快乐中活着,至少今生很快乐,然后准备轮回,就是根钝遮轻。

第二种,根利遮重。善根强烦恼也重,这种人末法时代很多。他来到三宝的地方,他的善根就表现出来,回去的时候继续放逸。但这种人有希望,他如果善用他的善根,因为善根是真实的,因为善根是合乎本性的,烦恼是虚妄的,所以真实其实是可以破除虚妄的。你只要先把善根激发起来,你先看看你的善根点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法能够激发你的善根,让你的善根先运转起来,你就有救了。

所以根利遮重的人,在天台智者大师说,他一定要先遇到逆境,在逆境中反转。因为他有烦恼罪业,他一定要罪业烦恼起现行了,去刺激到他的善根,就善根发动了。一个人不怕你有黑暗,但是关键你得有光明。其实理论上善根不怕烦恼,但是你要有本事把它激发起来。因为善根是称合本性的,是真实的功德,烦恼罪业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这完全是一种虚妄的境界。所以根利遮重的人,他是有反转的希望,但是他也必须要面对很多的逆境。

第三种,最好的根利遮轻,比方说正法像法时代,他们都能在很顺利的环境学佛,很顺利的环境成就圣道,比方说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他们在家就福报很大就很快乐,学佛以后七日证得阿罗汉果。他们了生死好像活得很快乐,也没有人说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怎么的吃多少痛苦,完全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就圣道,因为他根利遮轻。

第四种,最糟糕的,根钝遮重。善根也没有烦恼也很重,这种人在轮回当中,他大部分是处在三恶道的下阶的生命中过活。

现在就是说,现在我们在轮回当中,我们一方面从上而下受用果报,一方面由下而上在造业的时候,关键在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有善根也有烦恼,但是关键是你怎么去把你的善根启动起来,这个是我们要注意的,两件最重要的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

为什么凡夫的世界都是种种障碍

我们看经文。这个是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单提一声佛号

大家来打佛七,事先一定有所准备。七天之中,一切放下...

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可以来代替「肉」的七种素食

黄豆 黄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

【佛教词典】邬波婆沙

梵语 upavāsa,巴利语同。又作优婆娑、邬婆婆沙。意译...

【佛教词典】一切种障碍法

【一切种障碍法】 p0009   杂集论十四卷七页云:一切...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两件事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鹦鹉吞珠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