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果相续经过哪三个阶段呢

净界法师  2025/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因果相续经过哪三个阶段呢

是故由赖耶种子,生起诸法之现行,复由现行熏成种子,如是展转相续,形成有情众生之业果相续,此中有三法,二重因果之别。

所以也就是说呢,由阿赖耶识的种子生起诸法现行,就是从前世的种子变成今生的果报的受用,然后再由今生的造业,再熏成一个新的种子去得果报,所以前世今生跟来世就构成一种业果的相续。这当中有三个次序,三种次第。到底因果相续是经过哪三个阶段呢?第一个种子生现行,第二个现行熏种子,第三个种子生种子。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种子生现行,谓八识诸善不善种子,众缘合时,能生起各自果法,名种子生现行。

二、现行熏种子,由此现行果法,于生起刹那,再熏习各自种子于第八识中,名现行熏种子。

三、种子生种子,由前念旧种子,引生后念新种子,自类相续,犹如川流,是名种子生种子。

这三个阶段形成业果的相续,我们先解释然后我们再举例说明。

首先,我们看业果之所以相续,第一个条件因为种子生起现行。就是第八识当中我们过去生的善恶业力的种子在因缘和合的时候生起今生的五蕴的身心的果法,叫种子起现行,就是前世创造了今生,这叫种子起现行。这个地方也没有错,这个地方问题也不大,业力变现果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现行熏种子。由今生的果法我们生起了分别、执着。你今生活的快乐、你今生活的痛苦都不怪你,那是前生的你造成的,但是你问题出在哪里呢?你面对快乐痛苦的时候,你不能去攀缘它、执着它,问题出在这里。

当你去攀缘今生的快乐跟痛苦的时候,好了,你今生又跟来生做连结了,又熏起一种新的生死业力种子,叫现行熏种子。就是你面对人事的因果的时候,你仁者心动,你动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分别跟第七意识的执着就使令这个种子生种子,就使令这个种子开始活络起来。种子本来就应该让它沉淀,净土宗的人最可怕的就是搅动种子!你不能搅动它,种子它本来是睡眠状态,你不能去刺激它,让它活动。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种子生种子,由前念的种子引生后念的种子,自类相续,犹如川流,名为种子生种子。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轮回呢?就是你把这个生死的种子,把它激发起来了,它本来睡觉睡得好好地,你把它唤醒了,你唤醒了生死业力的种子,让你自己来生再得果报。

所以我们的攀缘执着在唯识学上说你产生了两个作用:第一个发业,第二个润生。你去执着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很可能造业,因为发动身口意,因为你的分别执着,很可能你一开始本来是仁者心动,到最后变行动,心动变成行动。

所以你的妄想执着如果不停止的话,第一个很容易造业,但是最可怕还不在这里,最可怕来自于润生。因为你第六意识在执着的时候,它会激发其它的生死业力,让你的生死业力活动起来,这就糟了,这跟往生是背道而驰的。往生的人必须做一件事情,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让它沉淀下来,你必须让你的生死业力,全部沉淀到大海的底层去,你必须做这件事情。现在刚好反其道而行,种子生种子。所以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生死业力是怎么回事儿,我们还是用九页的附表来说明:

这个地方牵涉到三世二重因果,过去世跟今生一重因果,今生到来生一重因果。诸位,过去生到今生,我说过问题不在这儿,但是我们要了解,首先我们看过去生是怎么释放业力的。这个我们刚刚讲过了,首先第八识释放业力,异熟能变;第二个第七意识产生我法二执,你在因果当中,创造一个捏造一个自我的概念,然后第六意识再去分别,然后产生了感受,到这里你的果报已经受完了。

但是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这个感受,它本来是快乐跟痛苦,它又会回来刺激,前面是由上往下,现在我们看由下往上,这个感受又去刺激第六意识。这个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了,第六识是关键了,你面对人事的时候,有些是如意的感受,这个叫做快乐;有些感受对这个自我概念是违背的,就不如你自我意识的,叫做痛苦。

不管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它刺激第六意识的时候,它有两种可能:第一个触动你的地雷,触动你的烦恼,你产生不如理作意,糟了!第六意识一旦不如理作意,它一定启发第七意识的执着,一定的。

所以我们在造业的时候,是先有分别再有执着,在受果报的时候,是先有执着再有分别。所以我们没有选择权,第六意识没有选择权,因为第六意识是受第七意识影响,受果报的时候是先有第七意识,才有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是很被动的。但是造业你有选择,你是先分别再执着,第六意识是中性的,它是自由的它是自由意志,但是你要是带动了烦恼,虚妄分别的时候,第六意识它肯定触动第七意识的执取,然后就激发了第八识的业力了,这是第一种情况,由快乐痛苦的感受刺激到你的烦恼的活动。

第二种由快乐跟痛苦的感受,结果激发你的善根,这个最好,激发你的空正见,激发你的出离心、菩提心、往生的愿力,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对第七意识是一种调伏的状态,然后它就不再刺激第八识的业力,相反的它会让第八识的业力沉淀下来。

所以诸位知道这个关键在第几意识吗?对了,第六意识是你唯一可以操作的希望。因为第七意识,你根本就拿它没办法,第八识也不归你管,前五识的快乐痛苦也不归你管,那是前生的业力,你要快乐痛苦也是业力决定的,所以我们现在能够操控的就是第六意识了。

唯识学概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

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

问: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 惟觉...

毁灭福禄的六个日常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

【佛教词典】达梨舍那

(术语)梵语。又作达利瑟致。华言见。见有五种:一身...

【佛教词典】如梦幻泡影

(譬喻)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道」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8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圣严法师《演好人生大戏》

问:许多人努力了大半辈子,回首看,难免有这辈子似乎...

能知天下本来无事,便是万事如意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华严经》里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