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净界法师  2011/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在森林当中打猎,捉到了一只六牙白象,他就把这只白象献给国王,国王很欢喜,就赏他很多的黄金。

这只白象有什么特色呢?这只白象非常的勇敢,在跟别的国家打仗的时候,它勇往直前,所有的箭射它,它是不退转的。

平常没有战争的时候,国王就把这只白象好好的供养起来。国家当中,要是有人犯了死罪,就把这个死刑犯丢到这只白象前面,白象过去一脚就把他踩死。

后来有一天,白象所居住的环境发生了火灾,就把这只白象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住。换了一个环境没多久以后,哦,这只白象的个性改变了,把死刑犯丢过去,它并没有踩死他,只是过去用鼻子闻闻他、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这个时候,养白象的人感到很奇怪,就报告国王,国王很惊讶,而且很恐怖,说:这样不可以啊,白象是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它的个性从凶暴转成调柔,如果让其他国家知道,那还得了!

这个时候,旁边有一个智慧大臣就说:国王啊!这件事情很简单,白象的个性本来是很凶暴,为什么变成调柔呢?你想想看!它换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旁边刚好有一个僧团,整天做早晚课,白象整天听到早晚课的声音,净法熏习,所以它的个性就变调柔了。

国王说: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再换一个地方,把它送到屠宰场的旁边去,整天让它听杀羊、杀牛的声音,它的个性就会变化。诶,果然把它送到那个地方以后,它凶暴的个性又发作了。

我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我:这只白象的个性,到底是凶暴的个性、还是调柔的个性呢?为什么它有多重的性格?它这只白象,有时候凶暴、有时候调柔,到底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们可以告诉我吗?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相貌,其实是一个阿赖耶识,我希望大家不要被你现在的心态所骗了,你现在的心态是无量的种子其中的一个种子起现行,如果我们今天往内心的深处再观进去,看到你内心的潜意识,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海,有很多干净的海水、也有很多肮脏的海水,浩浩三藏不可穷;但是这个海水要变成波浪,渊深七浪境为风,境界风一吹,就知道哪一个水会生起波浪。

你说你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我的回答是:看环境而定。

你从小生长在一个染污的环境(当然初果以上位不退的菩萨我们不讲),就是资粮位的菩萨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凡夫是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跟环境一接触的时候,我们不能够无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修行为什么一定要依止僧团,你为什么不到西门町去修行?你到西门町修行,纵使你整天拜佛,那个功力受外境影响而抵消掉。

所以忏公师父常说: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你在山中睡觉,你总有睡醒的时候吧!对不对!睡醒的时候,你看你早课、晚课、吃饭的时候念供养,整天都在三宝当中。

我们讲一句实在话,凡夫的烦恼是不能刺激的,只有圣人你可以刺激他。

所以很多人说:我在娑婆世界历事练心,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没有资格讲这一句话。生死凡夫的善根是要保护,诸位读读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他修止观的时候要二十五个前方便,要息诸缘务、要有人供养你衣食具足、你要能够持戒清净,你要在很多的条件之下,才能够产生止观的正念,你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观的,不可以的。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劝我们往生呢?当然前面讲到很多,但是他告诉你重点在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你在那整个佛法的熏习当中,你的正念特别的坚固,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就是说我们今天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在整个阿赖耶识的大海当中,我们栽培一个佛法的善根,刚开始这个幼苗要在温室中栽培,你不能在风雨当中、台风的时候栽培幼苗,不可以的,它禁不起摧残的。等到这个幼苗慢慢茁壮了,你把它拿到台风下面去历练,越历练越强壮。你到极乐世界去成就法身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你要怎么历练全部没问题,你心中无住。现在不可以,现在我们没有功力去抗拒这种外在的影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智者除心不除境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

如何观心呢

刚开始观心时,我们要在佛堂里把心静下来,你不能在开...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

善用时间十诀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应做的事,应有事先的计划,否...

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

【佛教词典】八讲

(行事)妙法莲华经八卷,讲八座称为八讲。朝夕二座,...

【佛教词典】住持三宝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

父母恩 你报了吗

有一位轻生者被寺里的一位僧人救起后,仍然坚定地说:...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寺院的晨钟暮鼓,能起号召和警醒作用

各位有缘吉祥。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说法器。...

圣严法师:拜求观音菩萨的感应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追求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

临终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善恶有报的科学实证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给祖先和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们吗

问: 给祖先和过世的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吗?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