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脱者的风骨

2011/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应该如同儒家所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修行人而成为解脱者,必须先树立自己的风骨,好比要建筑一幢房子,必须先要完成房子的架构一样,解脱者的架构是什么呢?

一、不为形役:一般人之所以修行不成功,中途会退转,就是因为让心做了肉体的奴隶。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总以为这话太消极,其实不然。本来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是自在解脱、无私无我的,但是冷了却不能不加衣服,热了就要脱一件下来,饿了就得进食:试问,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是否还能安祥地坐而论道?必定是要先安抚肠胃吧!坐久了小便憋得很难过还能够沉得住气安然地静坐沉思?像这些几乎是一般人无可避免和无可抗拒的。

老修行都知道名、利、食、色、睡,地狱五条根。因为这些能够覆盖本心,所以义称为五盖。人多数人都被这五盖覆盖了本来面目,覆盖的厂面当然是阴暗的。假如不能克服这障碍,去掉五种覆盖,修行就绝难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五盖都是五蕴所派生的,自我意识也是因为妄执五蕴为我而形成的。

名:有了虚假的自我意识,必然就有虚荣心的萌生,而求名、好名、爱面子。

利:就是自我我欲的占有欲和自我保有的得失心。

食:肚子饿了,除了要吃东西,还要挑精拣肥。

色:见少女则慕少女,这好象是一般人心理的自然反应,但不少人既有了贤妻,还想金屋藏娇。对修行人而言,这些都是无明的黑暗想念。

睡:是睡眠、作梦、昏沉。

如果脑子里装的都是名利食色睡,那心灵就会被这些无明的妄想熏黑,越熏越黑,心垢随着转生轮回…‘世比一世加厚,熏得连—丝光芒都不能从心里透脱出来,岂不是无明厚重?

所以要想做为一个解脱者,在基本上,就必须不被肉体支配,而能支配肉体,不被肉体主宰,而能主宰肉体。

古人为了防止五阴炽盛,使精力不致于过剩,而行日中一食,并且远离荤腥,只吃素食。为了恐怕太安逸了会颓废奋志出尘的节操,所以摒弃安适而行树下一宿:不睡觉只在树底下坐禅。为了不使自己陷于梦魂颠倒,有人行般舟三昧,常行不坐。有人选定水边林下去长养圣胎。像这种精勤修行,都是为克服肉体的障碍,都是避免心为形役的一种方便,当然并非究竟。所以平常要注意调饮食、调身心、调睡眠,把生活规律起来。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肉休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我们不应该让工具操纵主人,而应该让主人来运用工具,这就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调和。

修行人不去饮酒,就不会神志错乱。不吃太多的荤腥,就可避免吸收太多助长无明的阴气。为什么古人吃素呢?因为青菜都是藉太阳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是属于阳性的;而动物的肉,尤其是内脏酸性特强,因为它不见天日,所以阴性太重,会助长无明。

二、不为物牵:要想获得心灵的解脱,首先要能不为物牵。

有很多修行人,远遁深山不肯见人,的确能做到“无思业、无为也、寂然不动”和“天君泰然, 百体从令”的境界,可是一旦到了五光十色的都市里,就未免把持不住,心就摇曳了,显然修行未到究竟处。各位想想看,自古以来哪有见不得人的佛菩萨呢?古人说“十字街头好修行”,倘能入千万人中好象独来独往,看到五光十色,好象庄子讲的“至人用心若镜”一切理、事、物来了,都能清清楚楚地鉴知,事过境迁,却又事如春梦了无痕。能这样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自然就能不为物牵了,又何须隐遁山野?

物的范围很广,用二分法来说,心以外的客体统统屈物,人也是物,事也是物。也就是说倘若你能把持住心,不被周边的幻象、浮光掠影所牵引、操纵、纠缠,就能像人人所说的八风不能动:一切得失、利哀、毁誉、称讥来了,心不动摇,自然就能不为物牵了。假如有人赞美你儿句,你就感到万有引力对你失效,觉得飘飘然,好象要飞起来了;有人讽刺、毁谤你,你就感觉万有引力对你加倍,头重得抬不起来了的话,这就是为物所牵。

一个仰俯无愧的人,应该就可以坚持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绝非建立在少数主观、浅见者的好恶之上的。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别人喜欢或讨厌,毁谤和讽刺,夸奖与赞美,就都无关宏旨了。 否则就是随它转,就是为物所牵。所以要想达到解脱的境界,首先就必须能站稳脚跟,做到不为物牵。

三、不为情囿:情, 有正、有负、有大、有小,有凡、有圣。菩萨一词的根本含义就是觉醒了的有请。情是人类共同的道德根源。情更是成佛的资粮,无情不能成佛。

何以说情是一切道德的根源呢?此一情,有正、有负,负的情是恨:是仇恨、斗争与毁灭;正的情是爱一一是牺牲、奉献与和谐。最渺小的昆虫,最低级的动物,都有它最基本的挚情、慈爱,否则就不能够繁衍下去。

情,并不是个坏名词,如果人类没有情,同时也就没有了道德、信赖和共存的基础。说某人无情无义,这等于说他不是人,连冷血动物都不如,因为冷血动物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挚情。

倘若人不爱父母怎能算孝?不爱子女又怎能是慈?不爱国家,不尽做国民的责任义务显然就是不忠。背弃朋友又岂是义?不爱自己的声誉就丧失了信。一切道德都是从一个情字萌芽、茁壮的。

扩情于家族,可以齐家;扩情于邦国,可以治国:情周万类,即是“能仁”,即是佛。

如果缺少无私、无我的热情,情感冷漠、意志消沉,那绝对不是学佛的材料,也不具备学佛的资质。佛、菩萨的情,是无缘大慈:对众生的苦恼无条件的同情,不是因为认识他,和他有亲戚或利害关系而同情;同体大悲则是对众生的病痛有感同身受的同感,这就是佛、菩萨的情。

—个真正的禅者,他应该是有炽然的热情而又迥超无我:热情很高,但不是出自有我、为我之私。韩愈说:博爱之谓仁。我们只要尽量扩大情的领域至无限大,就可以完成作圣之功。

不为情圃,也就是说不要局限于儿女私情,不要把感情装在白己的口袋里不肯扩散;如果把情局限在一己之私,不肯扩散开来,那就太自私了,绝对不配学佛。

以上所说,看起来与佛法无关, 而实际上,这都是成佛的基础。只有最热情、最博爱、最仁慈、而能情周万类而又廓然无我的人,才算得上是大乘佛法的上上根器。若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连做一个有用之人的秉赋都不够,侈言学佛,岂不荒谬?所以佛斥责冷漠、自了的小乘圣者为焦芽败种;焦芽,当然不能再生,败种,显然也不足取法,即或再派生下去,也不符合优生进化的法则,只会使生命愈来愈萎缩,品质愈来愈下劣而已。

所以我们必须忘掉自己的形骸,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干扰,然后再把我们的情感扩大到包罗万物,才是解脱者应具备的风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叙悟由,而曰:不信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职场的战争

职场可谓众相俱全:有人积极奋进,有人打小报告,有人...

【佛教词典】众生见

执著众生实有的妄见,是我见的别名。...

【佛教词典】般若金刚

为密教金刚界之金刚利菩萨与胎藏界之持金刚利菩萨之密...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

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

问: 我学佛很久了,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如何安住我们的心

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 源问:怎么用功? 慧...

五百罗汉介绍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

憨山大师论般若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