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2011/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时即便是在梦中,也要把一切看个真切。这个世界充满虚幻的色彩,人们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沉醉着、茫然着、欢欣着、喜泣着……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目光便开始不知疲倦地奔袭。

人们好奇地注视着映入眼帘地每一个场景,脑子飞快地辨别眼中的每一个信息,即使有时“目不暇接”,毫无意义,也不愿停息。为别人的一个平常举动,你莫名生气;为他人一个无关的眼神,你无端忧郁。为满足“眼欲”你会守着一部电视剧,彻夜不眠。你无法控制地浏览一些黄色邪地,沉迷于淫欲美体,一个个邪毒的信息,让你身心焦虑,神智萎靡。你已经找不到自我了,变幻莫测的尘境让你的心绪飘忽不定,你已无法把控自己的身心,迷茫和无奈牵引你在尘世间痛苦地穿行。

你沉醉欣赏所有你认为的美丽,你讨厌样子丑陋或生理有缺陷的人或物品。你收拾自身或打点家居一定要“一尘不染”,稍微有一点点不净,你便无法容忍,“执着”让你心力憔悴;“贪欲”让你充满艰辛!有时过度的“我执”让你自己都很吃惊。你每天都活得很累,“疲惫”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生命。你也知“眼不见为净”的道理,亦明白“看破放下”的意义,但长年养成的习气,已让你欲罢不能!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你两眼分外有神;眼见利益失去,你又捶胸顿足、痛苦悲泣!你无法平息自己的心态,你的心随着眼中的境相,不断起伏辗转,你身心饱受煎熬蹂躏,却不曾觉醒!《心经》讲“无眼界”,就是要我们清净眼根,不要对境生心!

放下你的眼光吧,朋友!有时“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乐趣!

快快捂紧你的双耳吧,凡尘太多的噪音,会让你的心一刻也无法平静!

在赞美声中,你享受陶醉!在谩骂声中,你愤怒伤神!你如兔子般警觉的双耳,无时无刻不在竖起,分辨来自外界的每一个“好”与“坏”的声音。看见有人在交头接耳,你便觉得是在议论自己;看到有谁高谈阔论,你心生嫉恨或呲之以鼻。优美的旋律令你魂牵梦绕;花言巧语让你心智不明!你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言语,你不允许别人对你有任何语言上的不敬。

你的虚荣心在子虚乌有的夸奖中得到满足。因为一句无中生有的造谣与污蔑,你怒不可遏,耿耿于怀,直至身心俱伤、抱恨终身!你精挑细选着每一个“悦耳”的音符,你不允许有一点噪音进入你的耳朵,你渴望清净,但事与愿违,仿佛世上的“噪音”都在和你过不去。上班的时候你觉得单位吵;走在路上你觉得大街吵;回到家里你觉得家人闹……你觉得自己很命苦,仿佛整天被噪音包围着。你从来没有意识到着些“噪音”其实是来自于自心的不静!

多一点宽容,你就多一分平静!少一点分别,就多一分清净!面对凡尘的喧闹,有时“充耳不闻”亦不愧为明智之举!《观音耳根圆通章》讲到的闻慧,就是指从耳根闻性,生出始觉的智慧,不再去驰求耳外的音声。念念反观,始觉合本,这才是修慧。由此“闻思修”三慧入三摩地,即入首楞严大定 。

一个人鼻子过于敏感也是一种烦恼。

末学有个熟人,因为其儿子脚是汗脚,特别臭,用了很多的方法都治不好,回到家中只要一脱鞋,房间里便臭气熏天。小孩都长到十二岁了,很少到亲戚朋友家玩,为小孩的这双臭脚,那位熟人可谓天天烦,烦透了。然而有一天,又遇上熟人,她说她这几天心情好多了,小孩的脚不怎么臭了,后来才知道这几天她患感冒鼻塞,其实小孩的脚臭根本就没好。

通过这个事例,让我们知道“烦恼”其实是个假象,是因为你心随境转了,你的心已被不断变化的尘境妄相所骗。“香、臭”其实都是假的!佛在《楞严经》里告诉我们: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金刚经》告诉我们“世上所有相皆为虚妄”,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为“相”所困,不要对境生心。起心分别是烦恼的根源。

不必为酒香而沉醉!亦无需为粪臭而皱眉!尘境万相为空,把心念时时落再清净处,落在殊胜的阿弥陀佛佛号中,那样任何的尘缘境相都不能左右我们的真心,我们如如不动的自性也才会显现出来。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餐馆是越来越多,为了追求口腹之欲,人们开始变着花样在吃里面做文章,从煮的到炒得;从炒得到蒸的;从蒸的到炖的,花样百出,无所不能。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逮着了,就敢往嘴里送。

前段时间,电视里报道有一个人平日里喜欢吃青蛙,结果在他脑子里面找出一条一米多长的线虫,拿出来时,就连医生都吓了一大跳,这都是贪着“口味”吃出来的。

末学有个邻居,平时最讲究吃,几乎天天在外面吃馆子,而且还是重口味,“辣、咸、酒、荤”一样都不能少,每天都吃喝得满脸通红、青筋暴跳地回家。夫妻俩的脾气都很暴躁,稍有一点不如意,便大打出手,经常闹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佛学要求禁五荤,就是怕众生内心躁动,乱了性情。

“欲望”是魔!“口欲”同样是魔!虽说只是几顿饭菜,但在不知不觉的贪求中,你的执着心会越来越重,不能自己,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贪执”的习气。在“色、香、味”极度的快感和刺激中,渐渐迷失自己、沉沦自己!

其实美味并未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健康,反而病症更多,现在的“三高”症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吃出来的。餐馆越开越多,医院也越开越多,人们为了“三寸之舌”的口欲,无所顾忌,大吃特吃。很多人已经被口欲冲昏了头脑,根本不会去顾忌因果报应的可怕,胡吃海吃,不计后果。以前香港有个女人生前最喜欢吃大闸蟹,死后就现大闸蟹的形,死相非常难看可怕。

佛讲吃素,就是要众生少结怨,多生慈悲心、清净心。只有在清净、平等、慈悲中,我们的慧命才能和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其实“味、舌、尝”都是假的,都是虚妄不可得的!佛在《楞严经》开示说:“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们千万不可被“舌味”的假相所骗,因为无尽的贪执,而落入痛苦的轮回啊!

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人人都向往的。但我们不可执着这个身体,因为这个身体是我们暂用的,是假的。学佛是“借假修真”。

人身是修佛成佛的桥梁,此生能有人身报,是前世修来的,我们每天吃喝供养这个身体,不是为了享受的,而是要用这个身体更加精进地修行。“痛失人身,万劫不复”,此生此世再不脱离生死苦海,来世要想再得人身,想再听经闻法,万劫难求啊!

生活中有些人很注意保养爱惜自己的身体,天天吃补品。为了皮肤好,还会在身上抹上各种增白霜、抗皱霜。还有些人非常爱干净,一天要洗几个澡,她们认为自己的相貌和身体是世界上最美的。熟不知身体其实就是一个肮脏的臭皮囊,再美的美女,体内也装着屎尿。放屁、流汗、头发毛囊里长着各种寄生虫,生病时脓血污垢横流,死后更是只剩白骨腐臭。

佛在四念处里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就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这个身体其实是很肮脏的,没有什么贪执留恋的。生命是个稍众即逝的过程,“生老病死”和“生、住、异、灭”是其自然规律。“人身本苦”,贪恋这个身体,只能让自己在娑婆世界越陷越深!

真正的智者,能够把这个“假身”运用得非常灵动,真正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刻,了生脱死就象换件衣服那样轻松随意,那时真正得大自在了。身心不空,业就不空!让我们好好感受“无身一身轻”的快乐,在菩提道上一路自在畅行!

社会不断变迁,我们的意念亦不断奔袭。满脑子的思想,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思绪就象一部飞转的机器,昼夜折磨着我们的身心。

为了钱财,你满脑子设计着华丽的陷阱;为了名利,你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美体女色,令你神魂颠倒、意乱神迷!你的思维随着无欲六尘翻转不定,即便痛苦灾难不断降临,你模糊地思绪亦不能清晰!

你感受到了痛苦,却不知痛从何来!你感受到快乐,却执迷快乐会不变永恒!你情意绵绵,却不知情为何物!一会而,惊喜让你热血沸腾;一会而,忧伤又让你如入寒冰。你脆弱的思维,在混浊的风尘中不断招受着捶打,疲惫和艰辛写满了你的生命……你应该学会放下,放下那难以理清的思绪,让漂浮不定的心情找回平静。

我们可以用清净的佛乐,来安抚疲怠的身心;学会在“头脑简单”中,寻找快乐的真谛!《心经》讲“无意识界”,就是要我们放下一切妄念,老实念佛!意不净,则心不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让我们把心念时时落在清净的阿弥陀佛佛号上,让“觉、正、净”分秒滋养我们的心田。彻底打破妄相,关闭六根,在极致的清净中,感受极乐圣境的妙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

把「谢谢」带回去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邪淫的100个危害

1.浪费金钱; 2.浪费时间; 3.浪费精力; 4.浪费...

为什么中医提倡五点钟早起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佛教词典】俱尸那末罗王林

(地名)林名。俱尸那,译曰茅城。末罗为王之姓。见翻...

【佛教词典】教行

教与行之并称。教,佛之教法;行,众生依教起修。亦即...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持戒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么差别?两个都是修习善法。 我们这样子...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

问: 今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识,发大菩提心,...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问: 我是一个虔诚信佛已皈依没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

丛林及禅法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