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

了幻法师  2011/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开通QQ后,渐增至700人,所咨询问题,大都与修行与情爱有关,涉及两-性、婚外情、离婚、子女教育等。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最基本的欲望:一是饮食,二是男女,学会超越情欲烦恼,是学佛者的必修课。

下面,我从情爱本质、情爱误区、对治方法等三个方面,略谈如何超越情欲烦恼。

一、认清情爱本质,釜底抽薪。

人从色欲受生,必为情爱所累。

佛陀曾指出:众生对淫欲的执着,甚深甚巨;如对世上还有一种事物,其迷恋程度若能与它相等的话,那便没有任何众生能超越生死,我也无法度众生了!如《四十二章经》云:“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可见淫欲的力量巨大,乃众生轮回之因。

情爱的本质:本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苦的,为何苦?无常故。情爱以欲贪为基础,是诸因缘产物。而希望永恒及完美,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执着,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爱情的特点是:自私占有。往往演变成:我爱你,爱死你。

佛教是出世的宗教,认为人生即苦,强调应以修行灭苦,出轮回。

如何才算超越了情爱的束缚呢?

其修行有成的标志是:如修止观,证初果;如参禅,得开悟;如念佛,须证入三昧。

以初果为例,如证得初果,破三结(身见、戒禁取、疑),得四不坏信,尔后往来人天七返,既获解脱。初果者,在家虽允许有正淫,但从此不犯邪淫,故不堕三恶道,稳操胜券。

二、情爱困境与误区

如遵从佛陀教义,生活与修行,都会得到安乐。但不少居士却学得很辛苦,甚至走了弯路。在男女情爱上,学佛者大体有两种偏差:一是禁欲的趋向,缺乏中道;二是忽视戒律、行为不拘的趋向。

1、学佛者应守持戒律,避免男女出轨。

不邪淫戒为在家五戒之一,内容是:不邪淫即除了夫妻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性-关系,均称为邪淫,另外:如同性恋、未婚同居等,也属邪淫的范畴。

现代社会崇尚自由享乐,即使是学佛者,也有人受性-解放的影响,不守道德和戒律。如某市W居士,年纪巳近三十,虽结交女友,但仅同居而不结婚,理由是:“结婚影响修行,说不定以后我要出家的。”但几年过后,不仅没有出家,行为如旧不拘,其女友也离开了他,理由只有一个:“什么佛教徒,太自私了!”

2、禁欲的误区

在家应守五戒,但不并用禁欲,盲目禁欲,反生烦恼。

(1)“婚姻恐惧症”:一些学佛青年,虽到了婚配年龄,但不愿与异性交往。看来似乎道心坚固,但长期观察下来,才发现是固执己见的结果。严重者则演变成了“婚姻恐惧症”。青年居士,对婚姻应保持平常心,如想结婚就应该结婚;不要弄巧成拙,搞得不僧不俗“四不象”。不要因为对婚姻的反感,走入了执着的误区。

(2)夫妻性-生活的误区:在四川某厂矿,十几年前发生过这样一桩事:一群中青年学佛者,因观看讲经录像,提及断淫修行的好处,看完后,这批居士便下定决心,立竿见影,强力实践。回家后或分房或分床,要快速断淫证道,但结果却是:随后几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一时成为全厂新闻。

对已婚者而言,盲目禁欲,影响家庭和睦,或许会导致一方婚外情。 学佛之人能不邪淫就很好了,不要想太多,否则会成障碍。

3、修行道场中的情爱问题

一些女性对上师、法师崇拜执着,往往将情爱搅到里面,恭敬心被染污,法缘也会被破坏,其表现如下:

第一、把法师当精神病医生,不为求佛法而是求倾诉,而产生感情依赖。

第二、在与僧人的接触中,言行过于随便,热情多于恭敬。

第三、年轻的女众,在男道友前张显欲态,以期获得关注和虚荣。

第四、有的男女道友,到寺庙参加活动,不过是排解寂寞,并非来修行。

第五、谈话无所顾忌,废话多于请法,种种暧昧。

第六、不持戒律,动人道心,情关不禁,滋男女情执。

以上种种,初学者当谨慎防范,常观己心,善护念之,有则改之,逐渐令身口意三业清静。

三、对治方法:用修行超越情爱烦恼

1、单身男女的情欲管理

当今男女,年龄略大,便乱了阵脚,交友成了同居:还有的追求浪漫,不守道德,爱情演变成偷情(第三者)。

现提以下几项,供诸位实践:

(一)、未婚男女,要从戒、定、慧三学下手,培植定慧之力;

(二)、进入婚龄的青年,可考虑寻找志同道合异性,组成家庭;

(三)、不要浏览色-情书刊、色-情片及网站,不要涉足色-情娱乐场所,不见可欲,令心不乱。

(四)、饮食上,尽量吃得清淡,以素食为佳;

(五)、多进行锻练,如散步、郊游、登山、游泳;或读书、练字画等,渐可减轻排遣情欲烦恼。

如正当婚配年龄,却迟迟无缘婚配,追根溯源,皆是过去不善业(主要是邪淫)之业报。种因感果,当事者应内省,此果报唯有忏悔修行,方能慢慢转化。

单身男女(包括离婚者)要守戒,莫乱爱,追求爱情要正派,可以爱情,但不可偷情。

2、双修的问题:

问:可否在修行中,加入男女双-运法、房-中术等?

答:不可以。佛教的特质是息灭烦恼,超越生死,而生死的最大系缚即男女情爱。以标榜方便道而产生的男女双运等,在这个人心堕落、意乱情迷的时代,早已失去其特意,在汉地,双修法更早在明朝时即被禁止。故告诸好奇者:老实修行,守好戒,莫玩火。

3、已婚者的情欲管理。

已婚者,应常习无常观、不净观,因缘观,不要沉迷于暂时的温柔梦乡,做情欲的奴隶。时时观照,看破放下。

应守持戒律,不可越轨,一失足成千古恨。犯邪淫的果报,《分别善恶报应经》载有十种:“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善不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人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途(即地狱、饿鬼、畜生)”。《中阿含经》云:“邪淫者必受恶报,现世及后世。”

反之,若能守持不邪淫戒,则可得种种功德,如可得相貌端庄、夫妻和睦等善报。

情执,来自无尽生命的积累,力量巨大。若想根除情执,必须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着手。

(1)戒的力量:情的产生须有具体对象,若不接触,就不会导致情感执著。即使过去生中的宿缘显现,若以戒律防范,也会化解。

(2)定的力量:引发情执的外境,若以观照力系心一境,心就不易为其左右。

(3)慧的力量:以智慧透彻情的虚幻本质,就能铲除情执。情是因缘所生法,了无自性。情执产生,不贪著,不害怕。解决方式,是以正见照破它,将其消融于智慧观照中。

最后,祝诸位修行得力,超越情爱缠缚,早日获得清静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了幻法师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问: 无法参与道场或团体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我的一个朋友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她很热心,到各种公益...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星云大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佛教词典】掩室

闭室而不与外界接触。指佛陀成道后,于三七日间,坐思...

【佛教词典】爪上土

佛典中对于“数量极少”之譬喻。又作甲上土、甲头土。...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问: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当下心该如...

不气歌

不气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气,气急败坏家风气。为了...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三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语

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讣告|禅门巨匠绍云长老庄严示寂

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当代禅门巨匠绍云长老,于壬寅年...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