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眷恋,也不逃避

圣严法师  2014/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现实,才能够离苦得乐。「苦」这个字,听起来好像只是一种舌头所尝到的味觉。其实佛法所说的「苦」,并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观念上的苦。真正的苦是「心苦」,一个人的人生观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确,老是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作茧自缚、自找麻烦。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就是因为常常庸人自扰,才被称为凡夫俗子。

佛法所说的「苦」,实际上是人的忧、悲、苦、恼等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是从自我的观念所产生。所以,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观念一改变,痛苦也就不存在,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遭遇了苦难,但只要心中不以为苦,也就不觉得痛苦了。例如我们心甘情愿为儿女、配偶、亲人而牺牲,或是心甘情愿为理想、信仰、心愿而奉献,就不会觉得痛苦,反而会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心里觉得非常踏实。虽然同样是辛苦的付出努力,但只要心中没有任何不喜欢、不愿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由此可知,正确的观念很重要。例如把《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们的生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只是暂时的存在。如果体认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老是痛苦的自我挣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够采取面对、接受问题的态度,并努力加以改善,而不会感觉到忧虑。

因此,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会明了,事实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观念所造成的。现实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可怕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会消极悲观、逃避现实。从经典以及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脱,远离世间的痛苦,他仍没有抛弃这个人间,反而更深入世间,为救苦救难而努力。所以,如果认为现实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极悲观、逃避现实的观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说的「入世」,并不一定等于一般人所认为的「入世」。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恋世」三种名称,一般人所谓的「入世」通常比较接近「恋世」,无非是贪恋世间的虚名、浮利、男女情爱,以及种种虚幻不实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萨,虽身在红尘之中,但并不被世间种种物质诱惑所困扰、淹没,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观念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远离人间,而是身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种种现象所困扰,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义。我们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恋世,既不眷恋世间,也不逃避现实,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这个世界为何称为苦海

这个世界为何称为苦海...

【推荐】品茶

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陀山普济寺,慕名...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圣严法师《祭祖》

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很...

圣严法师的三个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

圣严法师:在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

【佛教词典】四缘建立补特伽罗

【四缘建立补特伽罗】 p0464 杂集论十三卷一页云:补特...

【佛教词典】五性

法相宗将一切众生的根机,分为五类,叫做五性。   一...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

没有上不去的山,没有跨不过的海

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迷茫和痛苦。为了生存,很多人为寻...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圣严法师: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

有个女士以为结婚后人生从此有了依靠,结果先生却遗弃...

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放个几年不成问题,但是...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