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圣严法师  2017/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百分之五十的人每天都会生气,百分之六十的人每个星期都会生气,而他们最常生气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家人。

生气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身体上的问题,有的是观念上的问题,有的是气候、环境的关系,甚至是他人带来的烦恼。由此可知,生气的因素不一定完全由自己控制,也不一定是自己修养不好。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修养够好,纵然有各种因素使自己生气,还是可以用智慧来化解。生气在表面上是生别人的气,好像令别人痛苦,但实际上对自己最不好,自己才是最大的输家。因为生气时,心脏跳动得厉害,导致脸红脖子粗,血液循环和呼吸也会变得不正常,甚至还会分泌肾上腺素,这些因情绪变化造成的生理反应都对身体有害。

有些人认为生气也许能控制、威吓别人,或者让别人屈服,但这种方法用一、两次可能有效,经常使用就不灵了。虽然有时候不是真正动肝火的生气,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但如果是打从内心产生要对付、征服、压制别人的想法,那就需要反省检讨了。

有些人因为无法压制怒气,就以为生气是正常的,还理直气壮地说:‘任谁都会生气!’所以既没有想过要让自己不生气,也认为不生气才是难过的事。在这种放任的心理下,便渐渐养成易怒的习性。一旦生起气来,脸色就很难看,让人一看就害怕,只好勉为其难的让他三分;虽然生气可能让他占到一点便宜,却失去了友谊、健康与平静的心,损失最大的其实是自己。

例如,夫妻或朋友之间的吵架,如果一方先吵,另一方可能会吵得更凶、声音更大,往往闹到拳脚相向、不可收拾的地步。或是像媒体经常报导一言不合就把对方打死的新闻,甚至只因为瞪了对方一眼就被杀死,这些杀人的人,始料未及自己会气愤到动手杀人,他们大多是一时冲动,控制不了自己而铸下大错。

既然生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那么学习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便是生活中必要的情绪管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可以试著从两方面来改善:一是观念的调整,另一是方法的辅助。

所谓观念的调整,是以‘因缘观’来观照自己。透过观照来觉知:生气的对象不一定是值得生气的,生气的事不一定是需要生气的,解决问题也不一定非生气不可,生气通常只会让情况更糟。如果能够明白,让你生气的人与事都不过是因缘假合,并不会永远存在,你就不会再生气了。

在方法方面,当你感觉到快要生气时,可以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鼻孔的呼吸,感觉、体验、享受自己的呼吸,渐渐地,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不再那么气愤。

你也可以试著这样想:‘可能是对方有意要惹我生气,希望我发脾气让自己痛苦,所以千万不要上当。’既然不愿上当,就要一笑置之,这样就不会气坏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问: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答: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简单地讲过贪、嗔、痴的嗔;嗔的害处是何其的多...

星云大师《瞋恨之害》

你会生气吗?你会发怒吗?你会骂人打人吗?你会怨天尤...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的过患最大,它的果报是什...

瞋恚的六种过患

所谓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在佛教里,把瞋恨心比喻...

制怒、心静如水、养心

制怒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圣严法师《什么是净土》

(一)净土的定义: 净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萨等圣人所...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

【佛教词典】相自在依止义

【相自在依止义】 p0839   世亲释七卷十五页云:相自...

【佛教词典】大愿船

(譬喻)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

观作瓶喻

有两个人来到陶匠的工作坊,他们对陶匠制作陶器的过程...

一饮一啄来之不易,从点滴处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一心生二门」和「入不二法门」两个「二」相同吗

问: 请问法师,一心生二门的二和入不二法门的二,两个...

有了爱欲,就不能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

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之善根

原文: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

心为何会生病

人与人之间,心门若无法打开,彼此防卫而无法以真诚的...

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位名为四姓的居...

鸟雀报恩引路,破获盗杀大案

宋朝时候,井陉(今属河北)有一任县尉(相当于今天公...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