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时,别人对我们的称赞;或是当生活安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时,也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无论在家庭、事业或社会环境上,我们都会有许多快乐的想法或感受。生活中这些快乐的感受,的确不容否认,但如果仔细深究,却不难发现,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苦乐交错的,而且苦多乐少。

时常我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其实是忍受痛苦后的结果,而快乐本身,最后也会变成痛苦的原因。所以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乐」是「苦」的开始,通常也是「苦」的结果。例如辛辛苦苦工作、赚钱,努力了好长一段日子之后,再拿赚到的钱去吃喝玩乐,虽然享受到欢乐,时间却很短暂。而且如果过度地享乐,就像自己没有钱而向别人借钱一样,欠了债就要还债,这就是一种苦。这又像是做了犯法或是对不起别人的事,虽然一时之间可以享受一些便利,觉得很快乐,但是到最后却要连本带利偿还,这时候就苦不堪言了。

佛法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苦」的环境,「乐」和「苦」是一体的,人间的欢乐仅是片段、偶尔、短暂地存在,而苦却如影随形。所以,当在这个苦的世界之中有一点乐的感受时,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永久的、可靠的。佛法进一步认为,既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苦的,所以不妨多体认苦、勇于受苦,这样反而苦的比较少。如果只是享乐、享福,福享尽了之后,受的苦会更多。所以佛教有一种修行方法,就是「观受是苦」。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如果想要生活得更自在、安乐,就必须做到两个基本原则:「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我们才不会如饥似渴地追求各式各样的欲望,也才不会怨天尤人,埋怨外在的环境总是不如人意。

但是少欲知足的意义,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现实的生活。虽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对他人仍然要努力的付出,奉献我们所有的智慧和能力。为了对别人付出,就要尽量成长自己,不仅要使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同时也要增强帮助别人的慈悲心。

一个拥有帮助别人慈悲心的人,就不会太过于重视自我欲望的满足,才能做到少欲知足,而拥有真正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爱色吗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

以善摄恶,治贪欲病

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要重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假使...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

色欲之害人,实甚於猛兽横流

佛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於所乐之境,希求而不...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

有了爱欲,就不能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

生死轮回淫为首

近年来,色-情泛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圣严法师《冤家路窄》

「怨憎会苦」是佛所说的人生八种苦之一,意思就是冤家...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和敬为先》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从上海带了一串香蕉回家。...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佛教词典】不动如来

(佛名)东方阿閦如来也。阿閦,译不动,又译无动。大...

【佛教词典】瞿师

(动物)又作瞿支。瞿师罗之略。...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

吃啥像啥,肉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人类为了肉类蛋白的营养价值,吃了大量的肉食。然而当...

佛教七宝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

【推荐】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

阿赖耶识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

如何消除业障与消业的征兆

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将由心忏悔。只有心地清...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

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

梁武帝(502-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