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圣严法师  2011/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由语言、思考,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都称之为业;因此我们任何起心动念或举手投足,可以说都是在造业。

人不可能不造业,但却可以让自己不要产生业障,因为一旦有了业障,就会障碍到原本该做的事、该想的念头、该说的话,让人进退两难。

所谓造成障碍,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为造成他人的困扰、自己的麻烦;也就是说,因为你的缘故,造成别人或自己时间、能力、财力等的损失,以致于让事情进行得不顺利,那就是障碍了。

而且你造成别人的损失、伤害,对方可能就会来讨回公道、要求补偿,他们就象是你的「债权人」,而你就是一个欠债的人。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又经常让很多人受到伤害,这么一来,你自己就会常常遇到障碍,这些就成了你得业障。

如何不让自己产生业障呢?只要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都能有益于人,也有益于己,就不会造成障碍。

可是我们大多数得人多半很自私,都只想到对自己有利,而不管别人如何。这自私的我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还以为让别人受损失就是占便宜,殊不知这些行为虽然暂时利益了自己,可是往长远来看,却是对自己不利的。这种自私又自我的行为,不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团体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丢到别人那里,只管自己的环境干净就好。短时间内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时间一久,隔壁传来的臭气,同样也会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环境。而且,我把垃圾丢给别人,别人也会把垃圾丢到我这里,互相制造干扰、敌对,结果更是得不偿失,反受其害。所以这种愚蠢的我、自私的我,是我们要解脱、要放下的。

但是当我们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后,同时也要提起「功德的我」,所谓功德的我,是指大公无私、为他不为己的我。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没得到任何益处,其实,当我们为他人着想时,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不自私反而是我们为人处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帮助一切众生,让他人得到利益,同时自己也获得心灵的安宁,这是「大我」的境界。如果再进一个层次,那就是「无我」。佛法所说「无我」的意思,是指对于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计较。也就是说,我付出一切帮助所有人,可是心中不求回馈,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做过之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说,心中没有牵挂,这便是无我。

这就好像佛菩萨以智慧和慈悲来广度众生,是用清净的、无染的、无条件的爱心来帮助所有的人。佛菩萨因为永远为众生的利益着想,所以不会再制造任何障碍,因为没有障碍,所以佛菩萨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不仅在这个世界上,在十方三世无穷的时间、无穷的空间之中也处处都在、时时都在。

佛菩萨以智慧处理事的业是「慧业」,以慈悲帮助人的业是「福业」,虽然都是业,但是这种业不会制造障碍,是能成长我们的功德,让我们左右逢源。像这种使我们处处都能够自在的「慧业」和「福业」,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人人都能够学会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

自私最差劲了,要找机会奉献

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今天把乔布...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时期修行对我们来说,具有着种种的魔障,如果在修...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精进念佛时身体会出现病苦,该怎么解决

问: 居士林昼夜精进念佛,我们一般参加的同修都会感...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圣严法师:别人不做的工作都由我来做吧

如果你对工作有非你不可的责任和使命感,做起事来一定...

圣严法师《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

【佛教词典】沤呵沙

(界名)Okas,佛土名。译曰明辟开。见阿阇世王经上。...

【佛教词典】福因

(术语)感福德果之业因也。即该称布施等之善根功德。...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一篇开示《与方圣胤居士...

星云大师《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管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热门学问,可以说任何事...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施教...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快乐的秘方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亲戚和朋...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讲记

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