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圣严法师  2012/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

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

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如果我们的心理环境或精神环境常常困扰我们,心灵就不健康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心灵环境,变得有智慧、清净、自在,就必须从人心的净化做起。

(二)发菩提心

人心的净化,必须放下自私自利,确信利人便是利己,故当如《金刚经》所鼓励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这是《金刚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发成佛的无上菩提心。

要发成佛的心,必须先学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精神就是「以利他为利己」,菩萨发愿并不是急着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众生。诸位一定听过地藏菩萨发的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就是菩萨精神,是以利益众生来利益自己,也就是不为自私自利,只为利他。这种观念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永远的人间社会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为私利,而致力于利他,这世界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纷争了。

利他行,并不等于做滥好人。必须智慧与慈悲兼顾,方能使我们的世界真正的净化。

(三)保护初发心

发了无上菩提心,应当知道如何时时保护此一「初发心」,是故《金刚经》说:「云何应住?」

这个「住」和前面的「住」不同。前面提过的「住」是「在乎」,这里的「住」是不要离开、不要退心、不要忘掉。要住于无上菩提心,不要忘记自己最初所发成佛的愿心。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忘记自己是一个发愿成佛的人,如果能够这样,便能时时以利他为利己。

(四)降伏烦恼心

住于无上菩提心者,必须知道如何处理心猿意马的虚妄烦恼心。《金刚经》说:「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们心猿意马的烦恼心、妄想心、自我执著心平伏下来、化解开来呢?这就是《金刚经》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

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

【佛教词典】唯识三性观

即就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行唯识之观...

【佛教词典】伽那馥力刃

(人名)龙树菩萨之梵名。...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

是否要祈求阿弥陀佛帮助驱除贪嗔痴

问: 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第一种情况...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