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不能「侵损常住」

宣化上人  2014/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不能「侵损常住」

十方常住:从十方来的僧人,都可以在这儿住,这叫十方常住。

现前现前常住:现在这儿住的人,叫现前现前常住。

十方现前常住:十方的人来,也都有份,这表示有亡僧物在内了。什么叫亡僧?就是往生的和尚。所以十方现前常住,指的就是僧人死后也有一点物质,有一点东西,或者他有很值钱的东西或宝贝,也不一定的,因为在僧人里头是没有一定的。那么他的东西,如果他死了,就由十方现前常住大家来分。现前现前常住就是现在在这儿住的,后来的人没有份的。但十方现前常住,就是无论先来的、后来的,大家都可一起分这个亡僧的遗物。

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出家的人在庙上住,一定要给供养的。你没有给供养,譬如住了几天,或者住了一个时期,就这么走了,也不供养常住一点钱,这就叫“侵损常住”,将来会堕地狱的。

怎么叫不侵损常住呢?譬如在庙上住,照样拿和在其他的地方住差不多的钱,来供养常住,这就不是侵损常住。所以我主张我的皈依弟子,无论到任何的地方,不要去侵损常住,一定要帮助道场,不要去侵损。侵损,就是剥削庙上的财产,令其减少。我们既然不能帮助,也就不要去侵损。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在庙上住,不要钱,也不要什么的,这是占便宜。这在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懂了佛法之后,一定不要侵损常住。

不要说是在家人,就我虽然是出家人,但我到任何的常住去住,我估计大约在旅馆里住,每一天要五块钱,我就给三块钱。我到哪个庙上住都给钱,除非自己真的没有钱,这是可以的。那么要是有一点钱呢?就不应该侵损常住;即使是出家人,也不应该侵损常住。因为常住就像大地一样,大众住的地方,若你令大众都没有饭吃了,这是有过的。我一个人就是饿死也不要紧,要是令这一班常住的出家人,没有东西吃,也没有人供养﹣﹣不是人人都像我这一个小徒弟这样可以不吃东西,人人都是要吃的﹣﹣民以食为天,而你令他没有东西吃了,这你就侵损常住了。

所以我们研究佛法的,到任何庙上住,不要侵损常住,都要供养常住一点钱。你在庙上住,即使比其他的地方少给一点,这都算你尽心了;不要一点都不给就跑了,这就侵损常住。

常住的东西,就是最少最少那么多的东西,甚至于是一张纸,也不可以随便把它糟蹋,毁坏了,为什么呢?虽是一张纸,但积少成多,由一张而变成多张。所以你即使把一张纸随便损坏了,这也就是破用常住。还有一句话说:“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人家没给你,你就拿了,这就是偷盗。即使是偷盗一根草、一根木头,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你就拿走了,这就是偷。一切一切,都不可以随便用他人的东西;你用他人东西,他不知道,这就是偷,犯盗戒了。

“一针一线,皆为布施”,即使是一根针、一条线,人家送给你的,这都叫布施。所以不可随便破用常住,凡是常住的东西,即使是出家人,对庙上所有的东西,都不可以随便拿来送给人的。要是这东西是我私人的,这可以的。譬如:我有一件衣服,不穿了,送给人,这可以。那么公共的东西,不怕最少的,连一条线,也不可以随便说:“这个我送给你。”这叫私人买好,私人结交,令这个人对我有好感,他好护法我,好供养我,这是错误的,我们对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所以破用常住,不是说很多的才是破用常住,就是一张纸、一条线,最小的,甚至一粒米,用我私人的感情私自送给人,这都叫“破用常住”,就是出家人也是不可以的。私人的东西,我有权送给人;而公家的东西,就是一支香也不可以送给人的。

以前有位华聚菩萨,是个大菩萨,他发愿,发什么愿呢?他说:“若有人犯五逆、四重、十恶的罪,我都可以救他,唯独他偷常住的财物,乃至一草一木,我也救不了他,因为我没有法子救得了他。或者这个人杀过八万四千那么多的父母,像这么重的罪孽,我也可以救他;我本着我的愿力,一定要把他救出来,出离地狱。但如果他偷常住的饮食、财物,乃至于一粒米,我也救不了他,我也不会去救他。”

所以偷庙上的东西,罪是最大;我们信佛的人,对于这一点要清楚。凡是常住的财物、谷米、饮食,乃至于一个小小的东西,要是没有经庙上主人送给你,你不要自己去拿,这叫“不予而取”;要是这样子,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去,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问: 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应该...

「阿罗汉」的三层含义

第一杀贼: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

信佛后事情不顺,这是怎么回事

问: 我看见不少佛友,他们信佛、念佛,但是还有很多...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宣化上人:不可以躺着看经

我们若听经,一定要坐得正当一点;不要这么样坐着,不...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

做了恐怖的梦,就是不吉祥吗

【普眼现见主山神,得令一切众生,乃至梦中,增长善根...

受持五戒 奉行善事

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为什么要持五戒?就因为...

【佛教词典】如实知见

如,契合之义;实,真实之义。如实相之知见,称为如实...

【佛教词典】九体阿弥陀

(术语)往生极乐有九品之差别,故佛体分为九品。...

圣严法师《佛教与心灵环保》

《增一阿含经》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可...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

喝酒伤身更伤脑

喝酒伤身的道理众所周知,但酒精对大脑的损害却很少引...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业的三种报应模式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

言行举止就是我们的介绍信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登了一则广告,他想要雇一名助理...

东林佛号的意义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

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