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印光大师  2015/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念经念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念佛可无间断。念经则不能如念佛不间断。又念经比念佛吃力,是以光每劝人念佛。”(三编·复慧海居士书三)

念佛人不必改诵《地藏经》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为事,不必改念《地藏经》。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苏州杨鉴庭因于城门向东洋兵鞠躬,心念观音圣号,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盖前生怨家,今以破头皮了之。)及至头,则成平的。头皮已破,血流许多,而顶骨一毫莫伤。若非刀转为平,则头已成两块矣。是知最危险之时世,当以念佛为主。彼矜奇竞异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难,注重在显己之智识高超耳。

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数有无量无边,皆受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况我辈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为念经乎。地藏菩萨救苦心切,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令得往生,则又相去悬远。固宜婉劝慧甲,仍照旧规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文钞三编·复陈慧恭居士书)

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

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正)复黄涵之书

凡丧中作佛事,均当以念佛为事。若念经,拜忏,做水陆道场,殊少实益也。(文钞续编卷上·复沙庸之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若死去送殡等,乃不关紧要。切不可张罗铺排图好看,以佛事作戏事。(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居士书二)

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诮而已。丧葬之事,不可过为铺排张罗。作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于汝母,于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

人一生事事皆可伪为,唯临死之时,不可伪为。况其无爱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净业成熟,曷克臻此。但愿汝昆弟与阖家眷属,认真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请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时,汝兄弟必须有人随之同念。(复周孟由昆弟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白居易《念佛偈》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舍三万两...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法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

持名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清朝陆安人往生的案例

清朝陆岫梅,六品官吴昌濂的妻子,江苏苏州人。一生乐...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现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

原文: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

烦恼如沙石,弥陀是巨航

你既然相信佛的光明,就应当依照佛的教导去做,才会有...

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

【佛教词典】禅心

谓禅定非思量之心,即心专注于一之状态。又指依禅定所...

【佛教词典】遍行

梵语 sarvatraga。(一)为唯识宗所立六位心所之一。与“...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马无夜草不肥,人有外财不发

干了亏心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但天知、地知、鬼神知,...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

疾病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

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

1 风动?幡动? 禅宗惠能大师得到衣钵之后,在猎人群...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

谁见诸法无来去, 唯一勤行利众生, 殊胜师及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