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2017/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疾病。

一、把握净土法门宗旨

作为念佛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信愿行为净土法门宗要,念佛人心之所思,行之所为符合这个宗旨才是真念佛人。大师说:“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念佛人在一切境缘面前,都要保持求生净土的信愿,我们在这个前提下讨论如何面对疾病问题。

二、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法

大师在《学医发隐》中开示:“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

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第一种病是说宿世恶业所引起的身体疾病,这种病是一般医药治不了,要靠念佛忏悔,解怨释结,才能治疗好。第二、第三说内伤和外感引起的疾病,这两种病是中西医所了解并有办法不同程度治疗的,大师强调这些病也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密切关系,同样需要念佛修行才能从根本上痊愈。

三、不同的病情要区别对待

世间医药有局限性,一个方面是宿业病非医药所能治,第二个方面是医药只能医病(外感,内伤)而不能医命(寿命到了必死)。因此大师开示:“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

又说:“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也就是说可以药治的病不要一定拒绝用药。不可以药治的不治之症,用药也无济于事。“医药为治病之本,而大医王之法药,又为治业之本。病由业生者多。由外感内伤而得者,药能治之。由业而生者,药不能治,唯法药能治之。能兼世药法药以治诸疾,则若自若他,俱获实益矣。”(三编卷三复志梵居士书二)

四、病人心态影响康复效果和能否往生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寿若未尽,则当速愈。寿若已尽,则决定往生。倘于病时,急于求好,绝无求往生之念。即或寿未尽,以急于求好,不肯一心念佛。纵念佛,以求好之妄念过重,反致与佛不相应矣。决难速愈。若寿已尽,以求病愈之心切,决无往生之事。则成求堕三途六道,永不出离耳。”(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

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坚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坚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摘录于《印光大师文钞续编》

五、求佛加持可增加药效,念佛消业可帮助迅速痊愈

大师开示:“药方亦可开,随人可做。方中有麝有全蝎,此二亦可不用。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观音圣号加持,当更有效。”(三编卷三复林赞华居士书九)

大师又开示:“学佛之人作医师,凡遇重病,均当以消除宿业为主。令彼吃素念佛及念观音。该好则决定速好,寿尽则决定善终。不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也。余详一函遍复。”(三编卷一复傅慧江居士书)

六、结论

念佛人对待疾病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不要走极端,不要世间医药可治疗的外感、内伤等病也拒绝治疗。因此,大师在世期间,流通多种治病良方,如戒烟方,治疟疾方,治气痛方等等。第二,得不治之症等大病和临终时不要做无益的治疗,以免增加对病人的干扰和痛苦,而要帮助病人坚定信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反对此时仍妄想病好而忘掉求生净土的信愿。第三,提倡普通疾病也应念佛消业,这样可以增加疗效、迅速痊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就有三种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

【推荐】会性法师: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记念佛

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

【佛教图片】极乐世界观想图

极乐世界观想图...

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恶女人、动物、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们不能...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为什么有的聪明人坎坷终身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 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

印光大师:警人命无常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

世乱已极,将何以治

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

【佛教词典】涅槃山

(譬喻)对于生死之河而譬涅槃于山。千手经曰:南无大...

【佛教词典】头陀功德

子题:供养佛人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增一阿含云,其...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推荐】星云大师《命运的主人》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星云大师《向药师如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我的报告,今天世界上的苦...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喝茶的十个益处

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

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一、初露神异 觉贤,梵语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维罗卫国...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