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证严法师  2011/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

△ 人心应该都是一样,都是与如来有同等的爱心存在,但由于后天习惯及习气的不同,以致有了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我们才必须要下功夫去修心养性。

△ 环境会动摇我们的心,“恒心”就如“滴水穿石”,要做到任何环境也转不了自己的恒心,再大的困难与阻碍也要始终如一,这种恒心就是佛教中的“定力”。

△ 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内心宝藏遗失了还无觉知;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善(佛)性,因烦恼无明而遮掩了亮丽的宝藏。

△ 人人应时时持有“居安思危”之念,莫等“居危时方思安”,应慎重防范灾祸的临头,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 初入佛门的修行者,要先磨炼身体和心理。心理要禁得起周围环境人与事的彼此磨炼,心不动摇。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再进一步下功夫。

△ 听话时,用适应说话人的心态去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去听,听中年人的话用中年人的心态去听,听老年人的活,用老年人的心态去听,即得人事圆融。

△ 佛陀常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已,时时守在这份清净无为的心境中,把心安定下来,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能安分,能安分守已,自然能过着安乐的日子。

△ “学”与“行”要均衡,修行者虽亦尚有习性烦恼未尽,只要肯发心度众生,还是有度众的功德;所以有:“烦恼即菩提”的说法。

△ 人心比武器还厉害,武器是人心去创造出来的,不管是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是起源于一颗心。

△ 想要圆满慈悲、成就智慧,达成救济与领导人群的力量,必要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 物质富有、地位高、有钱有势,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有力是——心力;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钱财不用多,但是,有这份爱心的力量为基础,那还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 我们的心地若能时现光明,对人坦诚,彼此肝胆相照,就不必怖畏人生道路的障碍,也无须提防别人对自己不利。

△ 心不专、念不一,做事就难以成就。若想心专念一,就必须把杂念心收摄起来,只留下清净的一念心,这就是“系缘修心” 时时反观自然,在动念行为之际,检讨是否贪着名闻着利义,久而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揭万缘空”的境界。

△ “月到上品诸风静”,是指月圆当空时,大地一片清静。我们的心若能修养到最高的品格,自然也是一片清凉静明。然而,要怎样才能达到“静”与“明”的地步呢?有句诗说“心持半偈万缘空”,佛陀所开示的教法贵不在多,只要我们用心依一言半偈来修持,就可以得到莫大的助益。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能抱持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于心田,而且会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不懂美化自己的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 心净则国土净,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让贪嗔痴等邪恶毒害侵袭;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灾难破坏家园,不让暴力充斥社会,更不能让祸害污染大地……

△ 土地不耕种,则会杂草丛生。心田不值福,即生无明乱草;所以,行善布施须日日行、时时做,不断精进。斩除恶念罪业、消灭无明烦恼,则能化荒芜成大福田!

△ 佛教有一部药师经,里面说尽人生身心诸多的病苦,其实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大都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所造成的;身体上的残缺不可怕,如能坚强起来,还可现身说法来鼓励其他病人,激发他们求生自立的勇气。

△ 心如要保持常常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事当成是非。应把是非当成是一种笑话、教育,以增加处世常识。如果把事情当作是非,那永远都会很痛苦。

△ 极凶大恶,莫过于心中自我的烦恼贼,于毫无防范的情形下,不但毁了自己,也会毁了别人。所以,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善能自救,恶能毁己,生了一念善,不但可以自救,还可以救人。起了一念烦恼恶念,不但损害人,也会毁灭自己。恶念起时,就是烦恼贼生,他会毁掉自我的善根慧命。

△ 要想解除人间的灾难,一定要从改善人心做起,说要救世,必先从心救起。人心健康了,那么社会、国家,甚至于天下一切都能调顾,人民和乐,自然世界就太平了。

△ 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己的身心,把观念好好运转过来,把恨人、嗔人的这份怨嫌之心,转过来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的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 把贪的念转为满足,把满足的念换作慈悲,不但自我满足,而且还可发挥“把慈悲供给别人”的那份爱心。

△ 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个宝藏,凡夫与佛无异,只是佛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藏;而凡夫的矿山却不知开采,即使已开采,却未加琢磨。

△ 时时发心——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植未来的情于永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一个人要健康,要常常感恩你的色身

古时候有一个公案说:在饥荒的时代,有一个母亲,她要...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人要为众生而活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

【佛教词典】无愁懮

【无愁懮】 p1051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无愁忧者:...

【佛教词典】一分家

【一分家】 指安慧所立的心识一分说。谓心识生起认识作...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把吃苦当成吃补

人,大多数都喜欢尝甜头,不欢喜吃苦。 其实,人生本味...

真正的福报是内心没有烦恼

今天我们从这个福讲起,可能我们也讲过说福报太重要。...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佛」字的三种涵义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

一个念佛行人,信愿持名,要以求往生作为目的,不能以...

【推荐】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