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八难,被辱不瞋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

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

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

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佛陀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有多少难关要过,其中一个就是「被辱不瞋」的困难。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有一种自我心态——谁对我好,我就很欢喜;谁对我不好,我就很生气。好与不好,都是在形态上,形态则不开声与色。脸色不好、行动不好,或是声音不好、传话不好等等,都让我们无法容忍,无法不生气。看看一些冲突事件,往往是由于被辱、瞋怒而发生。凡夫爱面子,好像被人欺负就很没面子,一口气吞不下去,心结难过关,就会发生问题。

每天都有类似的新闻事件发生——原本很好的兄弟,相邀去喝酒作乐,只因几句话不投机或是彼此看不顺眼,就发生口角而后拳脚相向,甚至聚众寻仇,变成打群架、杀人放火等等。这都是因为吞不下一口气,所以看对方不顺眼,这就是凡夫的心态。

佛陀教诫我们——心中最难调伏的除了贪以外,就是瞋怒的心。有了瞋怒,即使平时富有同情心,或多么勤于布施,一旦瞋心发作,还是「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任你平时做得再多再好,只要一时火气无法忍耐,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将付之一炬。

培养不瞋胸襟宽

所以这念瞋恚心一定要好好地降伏。《法华经》中提到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永远都不轻视人,不论人家如何侮辱他、骂他,他都是欢喜接受。他时时低声下气,人家骂他,他还顶礼膜拜;有人打他,他闪避之外,还在远远的地方祝福对方。他就是受持「不发脾气」的法,以宽大的心胸待人处世,这就是降伏瞋恚心。

但是,凡夫只稍微受了别人一点不好的声色,就会觉得「不尊重我,欺负我,让我没面子」,这是凡夫的计较心,所以说「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只是稍微受到委屈,就说别人欺侮他,用狭窄的心态,来看待世问的人事。有时明明一句很好的话,他却曲解了,说别人侮辱他。世间常有这类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善解,即使真的听到不好或恶毒的话,也会变成很好的助缘来警惕我们,端视自己如何去看待人、事、物所产生的境界。

如果用瞋怒的心来面对一切的人物,这样我们的生活形态,也将时时忿忿不平。我常常说,人要懂得善解,才会有包容心,凡事善解,世间哪有坏人?哪有让我们怨恨的人?所以「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只要我们愿意转化心念,那我们与常不轻菩萨也就相差不远了。希望我们可以做到从内心尊重他人,不论别人如何待我,都用宽大的心去面对。

包容善解致祥和

有一位苗栗的老菩萨,他在路上被一对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撞倒,送到医院已回天乏术。

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也都是慈济人,尤其往生的这位老菩萨,以往也都将静思语中爱人、助人的观念,运用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在他家里,到处都能看见他亲手抄的静思语,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教化,但是他时时放在心里,应用在生活周围,无形中他的邻居、同村的人也都受到感化。

最难得的是他的家人,从他的太太一直到儿孙辈,整个家庭成员都有菩萨心,全家过着佛化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家庭同样会面临无常的到来,八十几岁的老菩萨,早上出外散步,一场车祸就此天人永隔,亲朋好友们都很不舍,更何况是他的家人!但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善解、包容,家属们虽然很心痛,但却原谅了这对肇事的年轻人。

其实,家属们怕这对年轻人内心受到惊吓,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所以除了原谅他们,甚而还安抚他们,让他们心安。家属们将对方赔偿的钱,以肇事者的名义捐助慈济希望工程,希望今生虽然有这样因缘,但愿将来不会留下坏的结果,甚至能化恶果为善缘。这就是宽大善解的心,加上转念生慧,让社会达到真正祥和的气氛。

若是动不动就对人事不满意,动不动就发脾气,表现丑陋的形态,这样不仅有损自己的道德,也会带给社会不安定的气氛。所以不论遇到任何事,如果能心平气和,那么戾气也会化为祥和,这实在不困难,只在于转化一个心念。好的心念,若能常常涌现,就会时时吉祥;如果将不好的心念放在心里,日常生活就会有层层难关。

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心念,慢慢地拓宽心胸。所以「一忍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愿意忍耐,而且还能忍而无忍,成就真正的大忍,想开了,面对不如意的情境就没什么困难。所以培养宽阔的本性,以善解为起点,包容他人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因此,「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时,「忍」当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像一把刀插在心上,应该会很难过。不过,培养到最后,凡事看开了,就不会有障碍,所以「被辱不瞋亦不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

布袋和尚笑痴度世歌

无心话儿无心来,痴痴呆呆看世态, 是非曲直无须分,...

找一条真正的成功路

对于出家人而言,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妄念,是世间人的游...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咒自己》

有位先生在事业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问我怎...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证严法师:做大地的园丁,环保地球

1、心理环保 刚才手语队表演一个呼吸的地球和大地的园...

【佛教词典】四处立塔

即于佛陀之生处、成道处、初转法轮处、涅槃处等四处立...

【佛教词典】慢山

(譬喻)憍慢之高譬如山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慢山上耸...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彻底打破蛋、奶、肉的美丽神话

约翰罗彬斯在他所写的「新世纪饮食」一书及录像带里,...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证严法师: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

△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加分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便...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忘了关门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