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五难,不说是非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说是非十五难;

绮语两舌皆祸患,祥和人间畏言谗;

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

扬善隐恶弃偏见,不说是非并不难。

修行,就是期待达到平静无染的心境。但是谈何容易!佛陀说人生之恶,莫过于「十恶」,这都是出自于一个人的身、口、意。身有三恶——杀、盗、淫、心也有三恶——贪、瞋、痴,而口却有四恶,那就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

只不过是开口动舌,就占了十恶之中的四恶,可见口舌的造恶是多么大。所以,修行除了修身业及意业以外,更要注意口业,「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说是非十五难,绮语两舌皆祸患,祥和人间畏言谗,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扬善隐恶弃偏见,不说是非并不难」。难与不难只在一念间,若不用心,开口动舌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无不是恶。但是,如果能将心意照顾好,自然一般人容易犯的,我们就不会犯,这也就是修行。

人生,不说是非实在很困难。在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与己有缘的人,所说所做我们都认为是对的;无缘的人,所说所做的就都不合己意。

对与不对,若只凭自己的立场去做判断,彼此之间往往就会起冲突,甚至有了不好的传言,演变成搬弄是非,而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四者都是起于是非之间。学佛必定要学得真,对于人和事,我们要用心分析清楚,自然就不会是非不分,而造成口头上的四大恶业。

有人会觉得「那我就不要恶口,凡事都说好听一点。」这也不对!不想给对方谏言,「不对是你的事,我做好人,我说好话」,这也缺乏道德勇气,容易使人一错再错,而且变成他造恶,好像也有人支持他。

「绮语两舌皆祸患」,大家都知道恶口、妄言是不对的,传话、说坏话也都不对,这些大家都会比较警惕,但是绮语、两舌就容易疏忽了。绮语,就是装饰过的好话。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只是一味地说好听的话,事事奉承应酬,没有一句是真实话,没有一句是好坏分明的话,这种人的内心肯定缺乏仁德。

两舌也不对。人的感情大多是靠语言沟通,有时这个人对那个人不满,难免会表达在口头上,对方没听到,不知道事情原委也就罢了。然而处于中间的人,却将这些埋怨的语言,再加油添醋说给对方听,对方听了也很不平衡,满腹的委屈,又会再吐露不满意另一方的言词,中间的人又再将这些话傅回去。

就这样「两个舌头」,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东西互相挑拨离间,让双方感情冲突,这就是造口业。这些口业都会造成祸端,所以真伪善恶要分明,开口动舌更要用心谨慎,不要弄假成真,轻轻一动舌,很容易就造成彼此的摧毁、伤害,所以我们要很注意。

「祥和人间畏言谗」,祥和的人间最怕是说些没有用的话,搬弄一些是是非非,或者暗箭伤人,这种口头中伤很难疗治,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别人,当然也不要轻意接受别人的伤害。

下面是「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修行同样也是在人群中,既然与人相处,就必定会和人谈话,或者是彼此之间传递法语,但是差毫厘而失千里,有时就算传好话也会传错,所以我们时时都要很用心。

不要随着自己的好恶去论长说短,我们认为是好的,不一定真的很好,因为我们还是凡夫,站在不同的立场,接触到不同的因缘,所以有时候认为好的,不一定是真好。

说不定与我们的缘比较不好的人,明明他说的是好事,我们却将它当成坏事,这也不对。应该要生起平常心,学佛要尽量结好缘,去除好恶的分别,所以,不要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论断别人,应该要时时自我警惕。

「扬善隐恶弃偏见」,我们要扬善、隐恶,这就是在培养对方的善根,成就菩提种子的因缘。所以在佛经中常常提到不断人善根,善根需要多培养。

行善的人,需要有人给予信心,若有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会帮助很多人,十分难得。」他做了之后,就会很有信心,并且会继续再发心;假如泼他冷水,这颗种子就容易流失。佛陀曾说见人善而随喜,也是一番功德。

别人在做善事,我们随喜成就他的善根,这也是一番功德,何乐而不为!适度地赞叹别人,其实就是美化自己,所以要多用心。佛陀曾打了个譬喻,如暗室中点燃一支蜡烛,再以此烛之火点燃另一支蜡烛,如此灯灯相传,不只不会减少原来那盏烛灯的光明,更能增加光亮的范围。我们绝对不会因赞叹一个好人,自己的光采就失去了,赞叹愈多,彼此的光采就能相互辉映。

但是,当我们看到恶的就要赶快提出劝导,劝不动时就保持默然,不要因为对方依旧我行我素,就四处向人宣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尽心劝导,他能改善当然最好,若不能改善,我们只好默然隐恶,不要一直传下去。因为我们是凡夫,凡夫难免有自己的立场及偏见,所以要时时自我警惕,如果能这样,不说是非并不难。

想一想,万恶莫不由十恶开始,十恶之中,心、意才各占三分,而「口业」就占了四分,怎能不时时提高警觉。不说是非,包含戒除口的四恶业,也就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总之,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最殊胜的法

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

林清玄:再艰难时也不要失去对人生真实价值的认知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这样算杂修吗

问: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譬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佛教词典】迦算

(物名)梵语。藿香也。见翻译名义集。...

【佛教词典】种子异名

【种子异名】 种子有许多异名,各有其意义,而所指的全...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

【佛学漫画】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修持大悲咒的感应和心得报告

特别提示:大悲咒的感应真是太多了,但这篇小文章的修...

诸根寂静的难陀

难陀尊者在舍卫城象华园中,静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

证严法师:疑不生信,难成大事

人生最可怜、最苦恼的,莫过于疑心病重的人。所谓「疑...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

「精進」有十种利益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