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五难,不说是非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说是非十五难;

绮语两舌皆祸患,祥和人间畏言谗;

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

扬善隐恶弃偏见,不说是非并不难。

修行,就是期待达到平静无染的心境。但是谈何容易!佛陀说人生之恶,莫过于「十恶」,这都是出自于一个人的身、口、意。身有三恶——杀、盗、淫、心也有三恶——贪、瞋、痴,而口却有四恶,那就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

只不过是开口动舌,就占了十恶之中的四恶,可见口舌的造恶是多么大。所以,修行除了修身业及意业以外,更要注意口业,「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说是非十五难,绮语两舌皆祸患,祥和人间畏言谗,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扬善隐恶弃偏见,不说是非并不难」。难与不难只在一念间,若不用心,开口动舌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无不是恶。但是,如果能将心意照顾好,自然一般人容易犯的,我们就不会犯,这也就是修行。

人生,不说是非实在很困难。在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与己有缘的人,所说所做我们都认为是对的;无缘的人,所说所做的就都不合己意。

对与不对,若只凭自己的立场去做判断,彼此之间往往就会起冲突,甚至有了不好的传言,演变成搬弄是非,而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四者都是起于是非之间。学佛必定要学得真,对于人和事,我们要用心分析清楚,自然就不会是非不分,而造成口头上的四大恶业。

有人会觉得「那我就不要恶口,凡事都说好听一点。」这也不对!不想给对方谏言,「不对是你的事,我做好人,我说好话」,这也缺乏道德勇气,容易使人一错再错,而且变成他造恶,好像也有人支持他。

「绮语两舌皆祸患」,大家都知道恶口、妄言是不对的,传话、说坏话也都不对,这些大家都会比较警惕,但是绮语、两舌就容易疏忽了。绮语,就是装饰过的好话。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只是一味地说好听的话,事事奉承应酬,没有一句是真实话,没有一句是好坏分明的话,这种人的内心肯定缺乏仁德。

两舌也不对。人的感情大多是靠语言沟通,有时这个人对那个人不满,难免会表达在口头上,对方没听到,不知道事情原委也就罢了。然而处于中间的人,却将这些埋怨的语言,再加油添醋说给对方听,对方听了也很不平衡,满腹的委屈,又会再吐露不满意另一方的言词,中间的人又再将这些话傅回去。

就这样「两个舌头」,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东西互相挑拨离间,让双方感情冲突,这就是造口业。这些口业都会造成祸端,所以真伪善恶要分明,开口动舌更要用心谨慎,不要弄假成真,轻轻一动舌,很容易就造成彼此的摧毁、伤害,所以我们要很注意。

「祥和人间畏言谗」,祥和的人间最怕是说些没有用的话,搬弄一些是是非非,或者暗箭伤人,这种口头中伤很难疗治,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别人,当然也不要轻意接受别人的伤害。

下面是「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修行同样也是在人群中,既然与人相处,就必定会和人谈话,或者是彼此之间传递法语,但是差毫厘而失千里,有时就算传好话也会传错,所以我们时时都要很用心。

不要随着自己的好恶去论长说短,我们认为是好的,不一定真的很好,因为我们还是凡夫,站在不同的立场,接触到不同的因缘,所以有时候认为好的,不一定是真好。

说不定与我们的缘比较不好的人,明明他说的是好事,我们却将它当成坏事,这也不对。应该要生起平常心,学佛要尽量结好缘,去除好恶的分别,所以,不要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论断别人,应该要时时自我警惕。

「扬善隐恶弃偏见」,我们要扬善、隐恶,这就是在培养对方的善根,成就菩提种子的因缘。所以在佛经中常常提到不断人善根,善根需要多培养。

行善的人,需要有人给予信心,若有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会帮助很多人,十分难得。」他做了之后,就会很有信心,并且会继续再发心;假如泼他冷水,这颗种子就容易流失。佛陀曾说见人善而随喜,也是一番功德。

别人在做善事,我们随喜成就他的善根,这也是一番功德,何乐而不为!适度地赞叹别人,其实就是美化自己,所以要多用心。佛陀曾打了个譬喻,如暗室中点燃一支蜡烛,再以此烛之火点燃另一支蜡烛,如此灯灯相传,不只不会减少原来那盏烛灯的光明,更能增加光亮的范围。我们绝对不会因赞叹一个好人,自己的光采就失去了,赞叹愈多,彼此的光采就能相互辉映。

但是,当我们看到恶的就要赶快提出劝导,劝不动时就保持默然,不要因为对方依旧我行我素,就四处向人宣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尽心劝导,他能改善当然最好,若不能改善,我们只好默然隐恶,不要一直传下去。因为我们是凡夫,凡夫难免有自己的立场及偏见,所以要时时自我警惕,如果能这样,不说是非并不难。

想一想,万恶莫不由十恶开始,十恶之中,心、意才各占三分,而「口业」就占了四分,怎能不时时提高警觉。不说是非,包含戒除口的四恶业,也就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总之,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不管是念佛法门也好,乃至读诵大乘也好,禅定也好,随...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做人处事要能如水

阳光、空气、水,这是人生三件宝。 地球上,只要有空隙...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自己就是苦难的众生

「心里若是烦恼纠缠,自己就是苦难众生。」上人表示,...

破除人我天下亲

一般人最执着,也是诸般烦恼的根源,那就是「我」,凡...

证严法师:信仰虽异爱心皆同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时,难免有彼此知见的差异。佛...

证严法师:散播爱心聚福业

佛陀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灾、人祸,...

【佛教词典】四无色定

梵语 catasra ārūpya-samāpattayah。又作四空定、四...

【佛教词典】鸣鱼

(物名)禅林之器具。呼为梆。木制之鱼形,打之而鸣者...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卖棉偷金

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如本法师: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四十八大愿——(第29愿)受经普得智辩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读、若讽诵、...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

证严法师:骄慢是必除的杂草

昨天,有一群作家来访,他们说∶现在的社会中,要找甘...

男女之间的贪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

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天天看美女跳舞和演奏如何?

浅薄的乐,往往是苦因。 一位乡下财主,一天,在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