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七难,见性学道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见性学道十七难,

邯郸学步迷本性,薫习懈怠失道心,

人人本皆具佛性,恒持清净一念心,

把握当下勤精进,见性学道并不难。

静,静的环境真的很美。每日晨课间几分钟的静坐,让我们可以有短暂的时间自我调息,这样的境界的确很美。我们要向内找出本性、自然之美,这样的宁静之心才是真正的永恒。其实,若心头烦躁,尽管外面的境界很美很静,我们同样无法察觉,这些都要靠自己向内心探求。

佛陀说人有二十难,「见性学道十七难,邯郸学步迷本性,薫习懈怠失道心,人人本皆具佛性,恒持清净一念心,把握当下勤精进,见性学道并不难。」

学道,最重要的是追求「明心见性」,然而明心见性,是学道中最难达到的心境之一。因此在二十难中,「见性学道」是第十七难。我们要知道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明亮、清净的佛性;只不过我们长期在六道中轮回,受到不同环境的薫习,本性虽存在,却早已受到污染。

财富与名利的贪染,使得失心变成一般凡夫的习惯,遮蔽了清净的本性,污染了光明的内心,最后就演变成学道的障碍。在贫富贵贱相对的观念中,人就会各有所偏,权位高、财富多,是人人所要争取的。人人都误以为有权有位就叫做尊贵,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个平凡或是低贱的人,大家都想显耀自己的尊贵。

其实贵贱也只是相对的观念,但是人们常因此患得患失——想要得,就要争取;如果失去,就非常恐惧。有些人觉得生活孤单,于是就期待成家立业,有家属围绕身旁,认为这样叫做福,这其实也是一种相对的观念。若依循真理,就没什么好争取的;都是因为执迷于相对的认知,才会造成彼此的争夺。

如果可以了解这个道理——在相对的世间中有得必有失。那么人与人之间,何必争论「你对,我不对;我对,你不对」,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就能在人群中,慢慢培养出那分无争无求的心念。

其实,有钱不一定就有贵,也不一定有福,只是有钱而已。钱赚得很多的人,还会觉得不够,因为他还要求「贵」,才叫做权贵。所以很多有钱人,还会不断地争夺。他们会觉得:钱我已经有了,现在只想要个成就,因此,人心永远都不会满足。

选贤与能凭实证

在百丈禅师时代,当时大家都欣羡禅师座下的弟子们能严守戒律,并且充满清高的意志。有一次,有个道场的方丈希望找一位承接衣钵的人,他想到禅师的弟子应该是最理想的人才,因此就请禅师在弟子中选派一位来传接他的衣钵。

百丈禅师于是召集所有弟子,在大家面前放了一个净瓶,问道:「谁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不称这个东西为净瓶,另外找一个名称代替。」此时,弟子华林就起身回答:「它不叫净瓶,也不叫木桶吧!」

百丈禅师静静地看看周围,其它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他就指名:「沩山,你的见解呢?这个东西还能叫做什么?」沩山站起来,走至净瓶前,一脚踢翻了它,然后走了出去。看到这个动作,百丈禅师微笑,回头就说:「华林,你输给了沩山。」

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心中没有执着,就不会受外在的形相所困。沩山他不把名利当名利,不对接衣钵、得到一个道场而在意,他将那座道场视为瓶子一般,即使踢掉了也没什么!本性清净无一物,丝毫没有名利的负担,见性之后,也就无挂碍、无负担。所以我们不要让名利污染了自心。

「邯郸学步迷本性,薫习懈怠失道心」。邯郸学步的故事是——有一个人他觉得赵国都城邯郸的文化很昌盛,当地人的仪表很好,他想去那里学习他们走路的步伐。结果他太在意别人的走路方式,过了几年之后,别人的步伐没学成,竟也忘了自己原先走路的方式,最后只好用爬的回去……这个故事同样是比喻迷于外相的荒谬。

恒持清净一念心

我们现在的人,大多是太过安逸了、太好命了,所以就厌恶劳作,想追求清闲,什么职务都嫌辛苦,甚至不想承担职务,这种人修行会很痛苦。因为他们背离了修行的方向,这就是「薫习懈怠」。虽放弃在家的生活,然而出了家若不肯与人合群,无法承担职务,这种人绝对会失去道心。

「人人本皆具佛性,恒持清净一念心」,其实人人都具有佛性,只是无法恒持这念善心。因此我常常说「发心如初,成佛有余」。真正想为人群付出,就愿意放弃一切个人的享受,不怕辛苦,这念心如果能永远保持,就叫做菩萨心、清净心。

此外,我们也要「把握当下勤精进」,把握当初的发心,如此见性学道就不难。与佛同等的本性人人本具,还要去哪里求?只要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就会明白要往内自我探求。

假如我们背离本性,想要修行就难了,如同邯郸学步般迷失,或薫一习了懈怠,就容易退失道心。这些想法都只在一念间,请大家要把握当下,恒持初发那念心,那么见性学道就不困难。学佛只有一句话——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

星云大师《如何善待亲友》

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要过哪一品的人生

人生的舞台上,有各种角色:有帝王将相,有忠贞爱国之...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爱心无限》杨澜访问证严法师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

证严法师对病苦的问答

问: 医生说,从超音波中看到我的肝胆有层阴影,想到...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佛教词典】跋阇罗

(物名)一作伐阇罗Vajra,译曰金刚。与缚曰罗同。...

【佛教词典】旦过僧

禅林用语。指夕来投宿一夜,翌晨即离去之僧。行脚僧夕...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

煽风止沸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

化贪婪为恬淡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鸯掘摩的身心考验

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

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