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九难,睹境不动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睹境不动十九难;

道心不坚随境转,千经万论也枉然;

志玄虚漠心清澄,守之不动贤圣道;

节制贪欲正心念,睹境不动并不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睹境不动十九难,道心不坚随境转,千经万论也枉然」 。我们要如何才能修好自己的心,不受外境影响?要真正守住一心不动的确很难!因为外面有很多境界,不论大自然或是人事的境界,常常会动摇人心。

大自然的境界有寒热湿干不同的变化,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直接接触。冷的时候,要我们不去想冷,那是不可能的;天气冷了,必定要添加衣服,关紧窗户,环境比较好的人就装设暖气。反之,夏天时,要我们不去想热,心静自然凉,却仍会汗如雨下,所以要打开窗户让它通风,环境更好的人就装设冷气。

在大自然的境界里,如果长期下雨,就会觉得出入十分不便;反之,若没有雨水,地上的花草、田间的稻子、青菜等等就会干枯,土地干裂同样使人担忧。因此四周的环境,无不让我们动心。

譬如每天早晨静坐时也会感受到外面的境界,心也会跟着浮动,因为它很静谧。天将亮而未亮,大自然的生物充满着活跃的生命力,当我们接触到了,同样也会觉得很欢喜、很有朝气,这就是心也跟着在动。

「道心不坚随境转,千经万论也枉然」。刚才所说的是大自然界,如果说完全没有感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修学,是从突破人事的境界开始,这实在很复杂!人事的境界,虽不似大自然的轮转,但是我们的心会去分别人的好与坏,有缘或无缘,对人起分别,对事也不断分别。

喜欢的人离开了,就会很不舍,朝思暮想,希望能赶快再见面;不喜欢的人,则会恨不得他早日离开。

家庭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过去媒妁之言的时代,娶来的媳妇若是有缘,就会很欢喜;若是无缘,也会很怨恨。新娘嫁到婆家,有时与小姑、妯娌之间也有「有缘、无缘」的情况;夫妻也一样,还没结婚时,彼此都很欢喜;结婚之后也不一定能相处融洽,这些都是心的分别所造成。

修行也一样,既然舍去俗家,投入如来家,所选择的道场,就是我们终生依止的地方。进入如来家,内心必定要自我坚定,道心不坚就容易随境流转,原本抱着满满的希望而来,却因境界里的人事不合自己的心意,于是一颗心就在人事之间团团转。

这样就算在道场里读很多经,听很多法,做很多研究,也都是枉然。这些都有只不过是文字相而已,内心不坚定,只是文字懂得多,实在对修行没有一点帮助。

「志玄虚漠心清澄,守之不动贤圣道,节制贪欲正心念,睹境不动并不难」,愿大心坚,这就是志玄虚漠。不只是「我看到世间苦,六道轮回苦,要修行独善其身,超脱六道轮回」,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修行,要超脱六道轮回不是这一生结束以后的事,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假若不断起心动念,心的生住异灭,这也是四相生死,一下执着现在,一会儿又变化了,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也是在生死轮回中。

随着生住异灭的境界,有时会生起欢喜心,那就如处天堂;有时生起怜悯心,那就是在人间;有时发瞋发怒,那就在阿修罗道。我们的心如果痛苦烦恼、忧愁担心,就好像处在地狱当中:时间到了,没饭吃肚子饿,或是身体不好想吃却吃不下,就如在饿鬼道中。人与人之间,在修行道场中有句话「敬师兄,爱师弟」,但是,我们时常会忘记这种做人的礼仪,这样就不是「人」,而是动物,这不就是在六道中轮回吗?

有一天,我到慈济小学时,洪老师告诉我——小学的孩子们好可爱,他们很天真,有话也都直说。有一群孩子在玩,一位三年级的孩子看到一年级的孩子玩得翻天覆地,就喊他们:「你们怎么这么吵!」那些孩子还是照常玩,这位三年级的孩子就说:「还吵!还吵!你们几年级呀?」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是一年级。」三年级的就说:「我是三年级,你这么小,我比你大,你怎么不尊重我?」这位一年级的就说:「你比我大,我比你小,你怎么不会爱我?」

其实两方面部有理,不过,应该将心念调换一下,「你比较小,所以我要爱你;你比较大,所以我要尊重你。」道理是正确的,只不过采取对立的观念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在道场中,必定要懂得尊得重,这完全看自己的心境如何守持。

我们所发的心是这么宏大,志玄虚漠,守志奉道;所立的愿是这么坚定,怎能不好好把握时间,为生死的课题勤下功夫?日常生活的心念生灭,其实也就是生死的一种,我们若不赶紧好好调治,又怎能掌握「人死之后,要如何解脱」?

身体健康、理念清晰时不好好调适,等到疾病来磨苦不堪言时,就难免心智颠倒。一旦往生,六道茫茫如堕梦中,不能自主时,又该如何解脱?自己要很清楚,修行是立弘誓愿,为大地众生付出。如果能将自己这个刚强的众生调伏好,自然就能开扩心胸,为众生的疾苦着想,不再只为自己内心的烦恼纠缠下已。

总之,修行人如果「出家如初」,坚定宏大的志愿,就不会后悔,也没有是非或好坏的分别。所以大家真的要把心调好,要守之不动,才能达到贤圣的道路,也就是菩萨、佛的道路。

最重要的,不论是在家、出家,都要节制贪欲才能正心念;心念如果能调理端正,面对境界就不会动摇这并不困难。前面说过,大自然的境界热就是热,不要想修到热了不流汗,冷了不必加衣服,这并不是修行。应该是虽然很热,却可以忍耐;如果很冷,也有坚毅的心志,忍耐得住。

总之,要时时用心,既然要修行,既来之,则安之,安于道、安于人事,心安则道隆。所谓「法忍、生忍、无生忍」,都是一个忍,「忍而无忍」才是真忍,这就是真正坚定的道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这是经常听到一般人慨叹的话...

星云大师《如何正心诚意》

人与人相处,总希望留给别人好的印象,让别人觉得我们...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

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

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不要堕入对立

我们必须用心力来引导业力。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

不退心

过去有一个人,虽然没有人开示他,但因为受世事的折磨...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解富贵荣华 破千万烦恼

「人生」这两字看来很简单,但是最复杂的就是人,例如...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佛教词典】归敬

(术语)对于贤善,归依敬礼也。义林章四本有归敬章。...

【佛教词典】三坛大戒

我国特有之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

以不净观善摄其心,去除贪爱染着

不净观是佛教的一种修持观想行法。众生因为贪爱,于我...

现在念佛回向给过世的母亲,还能往生吗

问: 我母亲生前追求故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我给她...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

餐桌上4种最不起眼的长寿菜

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如今人们吃东西,营...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起跟大...

此至一门是最为玄妙,惟有初心者难找下手处

沩山祖师曾说 :此至一门是最为玄妙。惟有初心者难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