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斋僧获福

2011/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如果能至诚供养三宝,死后便能往生忉利天,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不再有人世间的苦难。

长者子心中不禁涌上一股喜悦,于是积极地打听,究竟要准备多少财物才能供养佛陀及僧众?一打听下,需要三十两金,长者子心中很难过,因为自己不晓得要如何去筹措这一大笔钱?但他并未因此气馁,一想到自己此生的遭遇,便下定决心,即使再苦也要凑足三十两金子来供养。

于是他来到一户非常富有的长者家,长者好奇的问他:‘你有何要求呢?’贫穷的长者子说:‘您可否让我为您工作三年,但我希望能得到三十两金子的酬劳,如果您愿意,任何工作我都愿意做。’富有的长者见到他如此坚定,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由于他的品行正直,且任何大小杂事都能圆满完成,因此帮长者赚进了非常丰厚的财物,不到三年,便获得了三十两金的酬报。主人于是问他:‘你已如愿以偿的得到三十两金,将来有何打算呢?’长者子便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主人,主人一听,立刻欢喜地说:‘我也很希望能供养佛陀及僧众,让我们一起邀请他们,接受我们的供养。’长者子听完便前往佛陀的住所邀请,佛陀也慈悲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到了供养的这一天,正巧碰到城中节庆,许多人也准备了食物供僧。当僧众们来到长者子的住处时,虽然有满桌丰盛的斋点,但因已吃过,所以只用了少许的食物。等到众僧离开,长者子不禁难过的哭出来,心想三年来的辛苦,就是希望能斋僧,如今僧众只吃了一些些,看来自己是无福投生天道了,于是他决定去佛陀的住处,将自己的委屈告诉佛陀。

佛陀听完后,便安慰他说:‘你已发心成就此愿,即使僧众都不食用,你的愿望也一样可以实现,更何况僧众们仍然食用了一些,所以你不必烦恼。’长者子一听,心中的烦恼及悲伤立刻消除,露出了微笑,满心欢喜的回家去了。

就在此时,有五百位商人正好来到此地做生意,希望能找些食物充饥,但由于当时闹饥馑,粮食并不充足,所以无法有多余的粮食供应这五百位商人。这时有居民建议他们,可以到长者子家,因为长者子设宴要供养僧众,所以食物必定充足。于是,五百位商人立刻前往并说明来意,长者子心想,这些供僧的食物还剩许多,不如就与这五百位商人结缘。五百位商人为了表示谢意,都各自拿出一颗宝珠及一铜盔要赠送给长者子,长者子却心有所顾忌不敢接受,便去请示佛陀。佛陀告诉他:‘这是你发心的福报,可以收下,不必烦恼,将来也能有生天的果报。’

而这位富有的长者,因为只有一个女儿,见到长者子品行端直,慈心布施,便将女儿嫁给他,并掌管家业,于是长者子成为舍卫城中最富有的人了。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四─长者子客作设会获现报缘》

省思

修行学佛,欲解脱烦恼,乃至成就无上佛果,都须具足福慧资粮。供养,即是积集福慧资粮的首要行持。《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一、身相端庄。二、气力增盛。三、寿命延长。四、快乐安稳。五、成就辩才。佛、法、僧三宝即是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如能清净供养,既能放下内心的悭贪与执着,亦能藉由恭敬供养,长养恭敬心、慈悲心与平等心,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惜福种福,才能福泽绵长

现实世界的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独享的心态,...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佛学漫画】佛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放下包袱,生命可以不必如此沉重

一个青年背著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

百食一味的故事

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一些,既然是道场嘛,就是讲一些入道...

守戒的僧人

释尊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的时候。一天,许多化缘归来...

曾国藩的平生「三畏」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佛教词典】汉文大藏经

Hanwen Dazangjing   汉译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传入...

【佛教词典】四种苦乐邪论

【四种苦乐邪论】 p0451 瑜伽九十一卷六页云:复次有一...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

圣严法师《少烦少恼道心强》

一般人的烦恼,都是从男女的爱情,父母、兄弟、姐妹的...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星云大师《就业工作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以万分欢喜的心情,告诉您一个...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

【佛学漫画】福气

【佛学漫画】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