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圣严法师  2017/07/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佛陀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譬如:《法华经》的〈普门品〉、《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以及《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还有大家常诵的《心经》,只是在《心经》中观世音菩萨被称为观自在菩萨;另外,在《华严经》里,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所参访的就是观世音菩萨。

或许你们认为我很有智慧、很有学问,其实我所依靠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学问、知识、技能,在紧要关头是没有用的;社会上有许多所谓的情绪管理、人格训练,或是道德规范等法则,在平时或是没有突发状况的时候有用,一旦有了事、有了状况,就没有用。以南亚大海啸为例,当海啸来的时候,金钱、地位、权势或家人,能救得了你吗?或者,当你在感情、家庭、事业、工作、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是刺激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碰到没办法解决的大问题时,就跑来找我。不仅中国人找我,外国人也找我;不仅普通人找我,有地位的人也找我。我并没有三头六臂,但是,我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做我的依靠。

我经常说,遇到问题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们都知道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面对它,然后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问题还是要处理,那要如何处理呢?我没有智慧,也没有其它的办法或技巧,所以就只能请教人,如果一时没有地方可以请教,就念‘观世音菩萨’,福至心灵后,就晓得怎么处理了。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念了‘观世音菩萨’后,突然间,脑海里便会出现了一个点子。这样的灵感,并非来自我的智慧,而是一种菩萨的感应。

当心能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就能懂得如何按部就班地来处理事情,这是念‘观世音菩萨’的第一个好处。如果念‘观世音菩萨’还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不要急,只要不断地念,心安定了,自然会有中转出现。有时候会适时出现一个人,或一种状况,就将那桩事情解决了。

遇到问题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们都知道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面对它,然后接受这样的事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心态重于环境

每天上午的同样时间,一位富翁都会乘车经过一个公园。...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问: 请师父开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美国青年戴...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

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

圣严法师《越看越是个美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许多金...

六和敬的意义

「六和敬」是佛教僧团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让彼此能够和...

【佛教词典】烈士池

(地名)此池在鹿野苑之傍。西域记七曰:从施鹿林东行...

【佛教词典】七周行慈

指七种修慈悲观之境。五停心观中第二为慈悲观,用意在...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

义净大师临终遗言,写尽了一生的追求与信念

太极元年(712),义净大师七十八岁高龄,身体出现了病...

一人学佛,带动全家转运

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就是...

大安法师:临终昏迷是否能往生

问: 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和父母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直以来,...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看病的时候,应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门、居士,见疾病人,须时看护之。 就是说有了生病...

念佛是谁,重点是在「谁」字上面

今天已经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过四支香的问话,了解到...

苦乐都随缘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