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2017/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随即跟阿难尊者说:“你和我一同前往问候阿那邠祁长者。”便和舍利弗尊者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走到了长者家,入内就座。舍利弗问长者:“你的病情有没有好些?”长者回答:“如今患病身心慵懒,我感到病苦有增无减。”

舍利弗尊者说:长者!当忆念佛,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也当忆念法,如来之法,甚深微妙,可尊可贵,无与等者,为贤圣者之所修行;也当忆念僧,如来弟子众,上下和顺无诤,故能成就一切善法。诸贤圣众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皆得成就。所谓僧者,证得四向四果、四双八辈,为如来的圣众弟子,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长者!若能念佛、念法、念僧,功德不可称计,能获解脱、寂静涅槃之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虔念佛、法、僧三尊,终不会堕于三涂恶道;修行念佛、法、僧三尊,命终必生天上、人中善处。长者!心应当不住于色尘,亦不依色尘而起意识分别;心不住于声尘,不依声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香尘,不依香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味尘,不依味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细滑触尘,不依细滑触尘而生分别;心不住于法尘,不依法尘而生分别;念头不住于现在或未来,不念念相续分别;心不起贪爱,不依贪爱而起分别。为什么呢?因为有爱就有受,因受而生有,因于有,就有生、死、愁、忧、苦、恼等烦恼,不可称计,所以有此五阴炽盛苦,无论是我、人、寿、命、士夫、百姓、有形之类等皆是如此。

若眼识生起时,亦不知来处;眼识不生分别时则灭,亦不知去处。不能说没有一个因缘产生而有眼识分别,也不能说有一因缘产生而使眼识不生分别,皆由诸多因缘和合而有生灭。所谓因缘法者,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无法称计。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无有而生,已有而灭,皆由诸法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所谓的来处,也没有所谓的去处。长者!这是修行空观第一之法。

当时,长者听闻后悲泣涕零不能自已,舍利弗问长者:“以何因缘有此悲感?”长者回答:“尊者,我不是悲戚,是因为我从往昔多次承事佛陀以来,亦尊敬诸长老比丘,却从未听闻过像这样尊贵难得之法,如舍利弗尊者您现在所演说。”

阿难尊者说:“如来说世间有二种人,一者知乐,二者知苦。习乐之人,正是耶输提尊者;习苦之人,则是婆伽梨比丘。耶输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脱者,则是婆伽梨比丘。知苦之人、知乐之人,二者心皆解脱,二者皆是如来弟子,无与等者,善观诸法不生不灭,精勤修习佛法,无有懈怠,只是心有增减之差别。人有知者,有不知者;正如长者刚才所说:‘我从往昔承事佛陀以来,恭敬长老比丘,却从未听闻过如此尊重之法,如舍利弗现在所演说。’耶输提比丘观于地,而心得解脱;婆伽梨比丘观视于刀,即时心得解脱。所以,长者!应当效法婆伽梨比丘之修习,必能得解脱。”

接着,舍利弗尊者又为长者广说佛法,令长者心生欢喜,发起无上菩提心,然后从座而起与阿难尊者一同离去。

就在二位尊者离去不久,长者便命终投生三十三天,并有五事功德胜于诸天子,是哪五种功德呢?所谓天寿、天色、天乐、天威神、天光明。当时,阿那邠祁天子作如是想:“我今得为天子身,皆因如来之恩德。我不应耽溺于五欲而自娱乐,应先前往世尊之处,问讯顶礼。”

于是阿那邠祁天子带领诸天人,来到佛陀所在之处——祇树给孤独园,手持天花散在如来身上。阿那邠祁天子便在虚空中,合掌向世尊说偈:“此是祇洹界,仙人众娱戏,法王所治处,当发欢悦心。”世尊默然许可。阿那邠祁天子心想:“如来已然许可于我。”便舍神足通,来到世尊旁站立,向佛禀白:“我是须达,又名阿那邠祁,为人所知晓,也曾受如来弟子之所尊教,现今已命终投生三十三天。”

世尊问:“你由何种恩德而得生为天子身?”天子答:“承蒙世尊之力,得受天子身。”说完,阿那邠祁天子再度以天花散于如来身上,也散于阿难尊者及舍利弗尊者身上,然后,环绕祇洹精舍七匝后,隐没不见。

隔日,世尊告诉阿难:“昨夜有天子来,并说此偈:‘此是祇洹界,仙人众娱戏,法王所治处,当发欢悦心。’说偈后,那位天子绕精舍七匝后离去。阿难!你可知道那位天子是谁?”阿难禀白:“必当是阿那邠祁长者。”“如你所说,他正是长者投生。”阿难又言:“请问世尊,阿那邠祁长者生到天上叫做什么名字?”

世尊答:“他在天上还是叫阿那邠祁,因为他出生在天上时,诸天子都说:‘这位天子在人间,是如来的弟子,常以平等心广行布施,救济一切穷苦困乏之人,以此功德,生于三十三天,所以续名为阿那邠祁。’”

世尊接着对诸比丘说:“阿难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虽然他尚未证得阿罗汉,但是他的智慧无人能与他相比,因为阿罗汉所应知的,阿难都知道;过去诸佛世尊所应学的,阿难也都明了;过去也有这样的人,一听就能了知道理,如我弟子阿难比丘,观察、观看就知道如来须是、不须是。过去诸佛弟子入三昧正定,才能知道自己还不能了解之事,而今阿难比丘只要观察、观看便能知晓。”

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弟子中博学有智慧,又能勇猛精进修行,心念清明,多闻第一,堪任执事者,正是阿难比丘。”当时,诸比丘听闻佛的开示后,个个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非常品第五十一(八)》

省思:

修行学佛,若能亲近三宝,听闻正法,依之而行,断恶修善,必能生人天善处;进而修善不执着善,以般若智慧,观诸法缘起性空,如《金刚经》所云:“菩萨应生如是无住着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精进修行,净化三业,日久功深,终能契悟本具的清净心,成就无上菩提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打坐中险些投胎成猪的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

五祖投胎拜师

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

七事得梵天福报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

生死关头不迷惑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

鹦鹉闻法投生天道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须达长者,对...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推荐】永离女身的两种捷径

信乐永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世尊降兜率入胎因缘

兜率天宫中,一生补处菩萨──护明菩萨,即将降生娑婆...

妙观察 善分别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前往顶礼佛陀...

【漫画】诵地藏经造地藏像,为母除去恶疾

在所有菩萨当中,地藏菩萨是一位满愿第一的如意菩萨,...

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

【佛教词典】非相续法

【非相续法】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非相续...

【佛教词典】毗佛略

(术语)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新云毗富罗。...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发菩提心不能离开法水的滋润

讲到发菩提心这个发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会做馒头...

智宽法师口吮腹痈

【原文】 唐智宽,蒲州河东人。常诵维摩经及戒本,感天...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

世间的一切成就都是无常的

我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这么多年轻人死了...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