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的方法没

广行法师  2019/0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的方法没

赵阅道居士

赵阅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宋仁宗时候他做御史,为人公正无私,因此,被称为铁面御史。“御史”这个官职,是专门检察内外官员操行政德的,相当于现在纪检委,监察、检察部门的官员。

传记上也记载,赵阅道居士“为人长厚,存养功深”,就是为人很宽厚,内在修养的功夫非常深厚。每天晚上,赵阅道居士都会沐浴更衣,在庭院当中摆设香案,恭恭敬敬地焚香告天,把自己一天所做的善恶事情都写成疏文汇报给天帝。他说:“白天做的事,夜晚必定焚香告天,不敢说的,以后就绝不做。”换句话说,他大公无私,绝不隐讳自己的过失,见不得人的事情,不敢向上天说的事情他绝对不敢做。不但不敢做,念头都不可以生。因此,他到晚年,断恶修善的效果越来越殊胜。

赵阅道居士40多岁的时候,开始在参究佛法上用心,政事之余,常常静坐。有一天赵阅道居士静坐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一声霹雳,他就大彻大悟,当时说了一个偈颂:“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赵阅道居士临命终时,他很自在地自知时至,身无病苦,跟他的家人告别,安详地坐化了。

赵康靖居士

宋朝有一位名叫赵康靖的居士。平常他在桌子上放两样东西:

一个空瓶子,一碗豆子。起一个善念,就投一颗白豆,起一个恶念,就投一颗黑豆。开始黑豆很多,后来黑豆逐渐减少。久而久之,善恶念都忘了,瓶豆便舍弃不用了,因为他已经修到心无妄念、无善可修、无恶可断、明净清澈的地步了。

赵阅道居士和赵康靖居士都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种功过格来奉行,按照功过格规定的善恶功过数量,给自己每天的修行打分;或者效仿茗山法师写修行日记,每天反省所起的念头,造了恶就猛厉地忏悔,行善就鼓励、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行善。中下根人士用这种方法修行,效果非常明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补相

我们身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养自己的福慧、如...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拜占察忏得清净,地藏菩萨会特殊护念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

四种念佛的方法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

戒邪淫方法

果卿居士曾经提到过,要戒除邪淫有时候仰仗自力还是不...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袁宏道以神力摄引弟弟神游净土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昙鸾大师

【原文】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

将军的忏悔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

【佛教词典】大白牛车

指一佛乘。即法华经譬喻品所说四车之一。天台、贤首诸...

【佛教词典】代戒

日本曹洞宗于授戒会时,受戒者若由于疾病或其他事故不...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

护身符不灵

朝山路上,有人和师父要个护身符,圣耀师父讲了下面这...

困难也许根本没你想得那么大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

近代高僧圆瑛法师

一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的主观认知里,还是依然把佛教...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持经、持咒、念佛,包括这些佛号,全体就是实相,就是...

佛珠的含义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

忏悔的真实义是什么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

境无好坏,好坏起於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