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2019/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陀的弟子应该明白这种道理,不应该贪恋世间利益,应该修习出离心。

出离有三层意义:1、出离群众;2、心灵上远离贪爱;3、远离缘起法,趣向涅槃。

希达有一次遇见摩诃那摩尊者(最早的五比丘之一)正在化缘,就邀请他到家中供养。供养后,他接着听摩诃那摩说法,听完之后,他就领悟了佛法。后来,他在他的芒果园里兴建了一座精舍,来供养、照顾所有前往该精舍的比丘,而殊达玛比丘则是常住比丘。

有一天,佛陀的两大弟子——大目犍连与舍利弗到希达兴建的精舍来。希达在听完舍利弗的说法后,即证得三果。他就邀请两人于第二天到家中供养。他也邀请殊达玛,却被拒绝,殊达玛说:“你是先邀请他们两位,才邀请我的。”

希达再度邀请时,殊达玛仍然不肯。但是第二天一大早,殊达玛却出现在希达家门口,这时候,希达再次邀请他入内供养,他依然拒绝,并且说自己正在化缘,绝不坐下。

可是,当他看见供养的食物时,却嫉妒大目犍连和舍利弗,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就辱骂希达并宣称:“我再也不住在你的精舍了。”说完话后,气匆匆地离开了。

殊达玛后来向佛陀叙说整件事的经过。佛陀告诫他:“你已经打击这位虔诚又慷慨布施的信徒了。你必须回去找希达,确实向他认错。”殊达玛遵照佛陀的教诲去做。但希达却认为殊达玛必须先了解他错误的地方,才愿意接受他的道歉。殊达玛只好又回精舍去,佛陀告诲他:

“修持好的比丘不能执着,不能自夸:‘这是我的精舍,这是我的地盘,我的信徒’等。比丘若执着这种想法,贪爱、贡高之心就会炽盛。”

殊达玛听完佛陀的教诲后,再次前往希达家,这次他们俩人和好如初。几天后,殊达玛就证得阿罗汉果。

法句经故事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

一碗白饭的恩情

曾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数十年前,台北市的旧市区有...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

【佛教词典】出家四愿

指世尊初欲出家时所发之四种愿。即:(一)愿济众生困厄...

【佛教词典】五天子

(名数)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众,...

聪明的理发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智慧大臣请一个理发师修面。理发师给...

天竺十二祖马鸣菩萨

今天要讲的这位祖师是西元一世纪时期的中天竺国人,人...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

有个信众来问我,他说:佛难道一切都知道吗?三千年前...

真正悟道的人,他有绝对的包容

着法执的人很多,就会自立门户,无相,它是一种法,很...

【推荐】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闲旷俗心,寂定炼金

真正要把这个暇满的人生,闲旷的心胸,去修行一个生命...

暖瓶的哲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暖瓶灌水时,不能灌得太满,而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