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融。字竺峰,俗姓姚,浙江德清人。年二十岁出家,剃发染衣于杭州石屋岭的烟霞寺,在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持守戒律,喜好礼佛、念佛,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一生决定的志愿。
圆融法师不固定居于一处,与众合得来则留,合不来则去,心意气度洒脱自在、光明磊落,从不纠缠不清、执着不放。
凡是他居住到一个地方,常常静静地关起门来礼佛、念佛。不礼佛时就念佛,不念佛时则礼佛,如此礼佛、念佛交互用功无一时中断。从不杂修其他法门,只以礼佛、念佛二事做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曾有一日从中午开始,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木鱼声朗朗相应,如此经过一整夜,一直到隔天下午还在念佛,大家见他念佛毫无休息,大声呼唤他,圆融才停止下来,说好像才过了半天而已啊!有人问他是否饥饿?圆融说:“我口中有水甘甜如蜜,常常盈满,受用无量,不再想要饮食了。”
圆融法师修不倒单数十年,故很少作梦。偶尔有梦境也不离礼佛、念佛,除此之外更无其他梦境。有时在梦中,常常见到佛菩萨活动如生,对他开示一些鼓励的话,有时则是韦驮尊天导引他念佛。
清宣宗道光十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三○年的三月十九日,圆融法师圆寂于杭州城东园的天华庵。往生前数日,自知时至,示现微疾,简略地嘱咐庵主数语,即默默地独自持念佛名,更无其他言语。
入寂往生后,示现头顶暖热之相,火化于龙庆寺的普同塔,香柴并没有用很多,一下就完全地化尽了。世寿六十四岁,从不收徒弟。
编者按:净土宗莲池大师曾在《竹窗随笔》中提到四种“出家”:一种“在家在家”,指在世间未学习佛法的人,为了追求名闻利养而辛劳奔波;第二种“出家在家”,表相上穿了僧服,但心中依然系念着世间的种种欲望。
第三种“在家出家”,虽身在家,但是心中已经放下了对世间的欲望,真为了生死而心常安住在“道”;
第四种“出家出家”,外相示现出家,心中亦熄灭了贪嗔痴,断除了对世俗的一切妄想,精进办道。这样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本故事中的圆融法师正是这样一位佛门榜样。可见,无论身是否出家,心出家才是能否了生死,出轮回的关键。
《净土圣贤录》的作者评价圆融法师道:“居住没有固定之所,真解脱也。不收徒弟及信众,真清净也。火化时能很快地燃尽,不留恋世间尘缘的明证也!” 圆融法师心出家也!
而我们在家人,常被俗事所缠绕,心出家不易。故圆融法师亲身示范,教导我们心要学习不纠缠不执着于任何俗事,“把心归零”后礼佛念佛,常常安住于佛号之人容易得定,功夫久久,得佛力加持不可思议,心则不易再被外境所转。心出家了,往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