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我与无我

2011/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拜见佛陀,问佛陀说:

“瞿昙!有‘我’吗?”

佛陀什么话也不回他,只以沉默回应。

“那么,瞿昙!没有‘我’吗?”婆蹉族出家外道继续追问。

佛陀还是以沉默回应。

这样再问、三问,佛陀都是以沉默回应。

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经连续问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继续留下来也没意思,便起身离开了。

这时,站在佛陀后面担任侍者的尊者阿难,感到很不解地问佛陀:

“世尊!为什么您都不回答他呢?这样岂不是让他误以为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而成为邪见吗?”

佛陀回答尊者阿难说:“如果我回答他‘有我’,这不是和那些执于‘常见’的沙门、婆罗门一样了吗?岂能和我‘一切法无我’的证知一致?

如果我回答他‘无我’,这不是和那些执于‘断见’的沙门、婆罗门一样了吗?徒增那位已经习惯执于‘有我’的婆蹉族出家外道的困惑,心想:先前我所赖以理解的‘有我’都不存在了。

之前执于“有我”常见的人,听了“无我”以后,如果还在“有我”的旧思惟中,以为有“我”可以断除,这样,又陷入了断见。如来超离了常见与断见两边的思惟范围,站在正中而不偏的如实立场说法,而说:“一切法都会败坏变化,所以是无常;败坏变化中又有其前后的接续性,所以是不断,一切都在不常不断中。一切的生起与存在,都有其因缘条件,如果因缘条件不存在了,就要败坏消逝了,所以,由于无明而有行,由于行而有识,由于识而有名色,由于名色而有六入处,由于六入处而有触,由于触而有受,由于受而有爱,由于爱而有取,由于取而有有,由于有而有生,由于生而有忧悲恼苦、纯大苦的聚集。反之,结果的灭除,也有其原因:当无明灭尽无余,行就灭了;行灭了,识就随着灭了;识灭了,名色就随着灭了;名色灭了,六入处就随着灭了;六入处灭了,触就随着灭了;触灭了,受就随着灭了;受灭了,爱就随着灭了,爱灭了,取就随着灭了;取灭了,有就随着灭了;有灭了,生就随着灭了,生灭了,所有的忧悲恼苦、纯大苦的聚集就随着灭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我身有无

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

太强的自尊,会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这种那就更多了,你讲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既不执着又能精进,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问: 师父,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

原来我这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身为管理者应会的56个故事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佛教词典】庵

出家者、退隐者远离村落所居之房舍。系以草木覆盖而成...

【佛教词典】花座

(物名)以莲华所成之台座。佛菩萨坐之。智度论八曰:...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圣严法师:智慧不起烦恼

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

白昼举烛

古时候有一位梵志,通达多种经典,很有学识,是位颇具...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问: 师父啊!我们每天都要诵经,比如每天在诵《心经》...

白居易《念佛偈》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舍三万两...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大悲咒与小悲咒

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你听很多的经啊,你对事实上,你不能进入你的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