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2017/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比丘们:“你们应当修行死想,经常思惟死想。”

此时有位比丘禀告佛陀:“世尊,我常修行、思惟死想。”佛陀就问他:“你是如何修行、思惟死想呢?”比丘回答:“当我思惟死想时,就观想我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在这七天内思惟七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念觉支,希望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死后无有悔恨。世尊,我是这样思惟死想。”

世尊听了就说:“且止!比丘!这不是修行死想的正确观法,这是放逸之法。”

又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说道:“世尊,我知道如何修行死想。”世尊就问他:“你是如何修行、思惟死想呢?”比丘回答:“我假想只能再活六天,所以精进专注思惟如来正法,如果六天后命终,修行必能有所增益。”世尊说道:“且止!比丘!你这样的观想还是放逸之法,也不是正确的思惟死想之法。”

又有一位比丘告诉佛陀:“我观想只剩五天的寿命,来精进修观。”接着,或有比丘说观想只剩四天,或三天、二天、一天的寿命,用以精进地思惟死想。世尊听了诸比丘的回答,说道:“且止!比丘们!你们这样的观想仍然是放逸之法,不是思惟死想。”

此时,又有一位比丘禀白世尊:“我能堪忍修行死想。”他接着说:“到了用斋时间,我就搭衣持钵,走到舍卫城乞食,之后回到住处,在静室中用完钵饭就思惟七觉支,直到命终之时都能正念现前,是如此思惟死想。”佛再度说道:“且止!比丘!这仍然不是修行、思惟死想的观法。比丘们!刚才你们所说的,都是放逸之行,不是修行死想之法。”

接着,世尊告诉比丘们:“你们要向婆迦利比丘学习,他善能思惟死想,厌患此色身之恶露、不净。如果有比丘思惟死想,时时系念,心坚定不移,专注观照鼻息的出入,并不间断地思惟七觉支,便能在如来法中获得真实的利益。这是因为观一切诸法皆是空寂,无常生灭皆是幻化,无有真实。所以,比丘!你们应当于出入息中,精勤地思惟死想,便能远离生老病死、愁忧苦恼,得自在解脱。比丘们!应当如此学习。”

比丘们闻佛所说,个个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七日品第四十(八)》

省思: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问弟子:“人的寿命长短如何?”第一位回答:“数日之间!”第二位也还未悟道,因此回答:“一顿饭之间!”第三位观照到人命在出入息的刹那,回答:“呼吸之间!”于是得到佛的肯定。世间一切法无常迅速、生灭变化,时时观无常,体会当前这一念觉性是真常,动静闲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心不住于变迁的外境、生灭的心念,歇下狂心,悟到不生灭心,漏尽烦恼,便得自在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法门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

【推荐】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灾难与人生意义的省思

近日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如短期内多宗空难事...

本份事

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就把他...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普贤菩萨警众偈》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如何掌握给亡者助念和开示的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律航法师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现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佛教词典】杜底

(杂语)Dūta,译曰使者。...

【佛教词典】不见举羯磨

亦名:治不见举法 子题:举、不见举、不见举本缘、不见...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

适当的休息,能走得更长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星云大师《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至诚感谢十方三宝,感谢各位法师,感谢各位护法居士,...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