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西天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

2011/12/05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西天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

(一)精通一切知识

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华文句》云: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故名。迦叶系姓氏,佛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很多,如十力迦叶,三迦叶兄弟等,以其年长,故称为大。摩诃迦叶波,名毕钵罗,父母祷毕钵罗树而生,故名。出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摩诃娑罗陀村,婆罗门种姓家庭中,父名居拘庐陀竭波,是摩竭陀国著名富豪。八岁起,依婆罗门教规定,从师学习祭祀、书画、算术、文学、五明、四吠陀、音乐歌舞、天文、气象等知识。由于他聪明过人,所学知识,莫不精通。迦叶幼时与常儿不同,喜离群独居,厌恶情欲。

(二)离欲的夫妻

迦叶青年时代,父母要为他娶妻,他手指著一个黄金铸造的美女艺术品说:你们一定要给我娶亲,请找一个和这金像一样的美女,否则,我立志终身不娶。他的父母派人拿著金像到处寻访美女,从王舍城到北方毗舍离城。在毗舍离城郊外迦罗毗迦村一位婆罗门富豪名叫迦毗罗,生有一女名妙贤,长得和这金像美女一模一样。来人即将迦叶的情况详细告诉迦毗罗。迦毗罗一听十分满意,当下便应了这门亲事。成亲以后,新娘整天愁眉哭脸,闷闷不乐。经迦叶再三盘问,妙贤终于吐露了真情:我本来厌恶五欲,希望净修梵行,我父被你家财富诱惑,把我嫁给你,多年的愿望,将毁于一旦。迦叶一听大喜,原来我俩是同志,我也是厌恶爱欲,乐修净行。就这样好了,我俩分床,作名义上夫妻如何?妙贤自然十分高兴。迦叶父母听说新婚夫妻分床不吉利,就叫拆了一张床。于是二人轮流睡眠,一人初夜中夜睡眠,一人在室内经行或坐禅。他俩就这样一起生活了十二年,传为人间的佳话。

在迦叶三十多岁时,双亲先后辞世,就与妙贤商量出家,迦叶说:我先去求师访道,待访到明师后,立即回来接你。妙贤听了,自然感谢迦叶对自己的关怀。于是迦叶就出家访师,诸师所说,都不能使他满意。当时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迦叶住在王舍城北门外,常到竹林精舍来听法。一天佛在王舍城北门一棵大树下静坐,迦叶看到佛陀肃静威严的相好,合十顶礼,要求佛陀接受他的皈依。佛陀即为他剃度,并讲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在剃度后第八天,迦叶即证得阿罗汉果。迦叶证果后,即派人将妙贤接来参加比丘尼僧团,由于妙贤厉行修持,勇猛精进,很快证得阿罗汉果。佛陀称赞她说:在比丘尼中,没有谁能比妙贤更通宿命的。

(三)头陀第一

大迦叶出家后,安心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愿过竹林精舍或祇园精舍的僧团生活。他喜欢的是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和白骨,对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大有益处。迦叶一派的人,认为修头陀行要做到以下十点:(一)选择空闲处生活,(二)过托钵生活,(三)要常居一处,(四)要日中一食,(五)要乞食不择贫富,(六)要守三衣钵具,(七)要常坐树下思维,(八)要常在露地静坐,(九)要穿著粪扫衣,(十)要住于坟墓之处。

舍利弗、目犍连曾劝他发菩提心,从事宏法利生的布教活动。他拒绝说:我只能树立艰苦修行的榜样,让来者对少欲知足的苦行能尊重和实践。一次佛在鹿母讲堂为众说法,迦叶身穿粪扫衣,蓬发垢面,蹒跚走来。佛陀劝他:迦叶,你年纪老了,不要继续苦行,脱下粪扫衣,换上整洁轻软的衣,不要过于疲劳。迦叶拒绝说:我以头陀行为乐事,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的内心感到清净解脱的喜悦。佛陀听了迦叶的话,意味深长地说:将来我的正法,不是毁于天魔外道,而是毁于僧团的腐化与堕落。若要正法久住,僧团巩固,一定要像迦叶那样过严肃的生活。迦叶,我不勉强你,你就走自己要走的路吧。

修头陀行的迦叶,乞食的时候,总是远避富豪而选择贫穷之家。王舍城里有一个很贫穷的老婆婆,无亲无靠,身患重病,睡在小巷的尘埃中等死。富人家的淘米水流在她的身旁,就赶快用瓦片接住,用来充饥。迦叶同情这位老婆婆,走到她的面前,向她行乞。老婆婆即将瓦片上的淘米水供养迦叶,迦叶接过来一饮而尽。老婆婆由于供养淘米水的功德,不久死后,往生忉利天宫,做个美丽的天女。为了感谢迦叶的恩德,还下降人间,将天华散在迦叶的身上。

由于迦叶在修持上过得硬,深受佛陀的器重。如佛到舍卫国时,即将王舍城化区交给迦叶负责。一次群众对旷野城的僧团有些反映,佛陀令迦叶前去视察。迦叶著衣持钵到旷野城行乞,所有人家都把门关起来。过去这里佛教很兴盛,现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就去找过去认识的信徒了解情况。信徒说:自从佛陀走后,这里的比丘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许多僧房,挨门挨户叫信众捐助木料、砖瓦、绳索、运输等。群众实在负担不了,因此见了比丘就关门。迦叶听到这一情况,心中万分悲痛,立即赶到王舍城向佛汇报。佛立即到旷野城。召集这里所有比丘说:我们出家应将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弘法才能有人听。现在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僧房,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人民对比丘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很不好。今后除有计划地为僧团造共修的精舍之外,一律不得为自己造僧房而向群众募捐。集体共修的精舍也不能搞得过多,多了除增加人民负担,遭到人民的反对外,在佛教内部将导致门户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也是弊大于利。佛陀处理好这一事件后。离开旷野城,留大迦叶在这里高树法幢。

(四)拈花微笑

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请佛说法,并把一朵金色的波罗花献给佛。这时佛答应了大梵天王的请求,高升法座,却一句话不说,手里只是持著波罗花朝大家看看。在座的人都不理解,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很高兴地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同时还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说的“衣钵真传”的故事,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在拘尸那涅槃时,大迦叶率领五百比丘在北方铎叉那耆国教化。得知佛入灭的消息,星夜带领弟子们赶到拘尸那城。看到佛的遗体,大家都很悲伤。唯有六群比丘之一跋难陀说:你们何必为此伤心?佛在世时,嘴巴整天啰嗦不停,说我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好。现在他死了,我们可以自由了,今后没有人能管束我了。迦叶听了这话心里很著急,认为当务之急,应把佛生前说的法和律整理出来,使僧团能有遵循的准则。他怀著沉重的心情,把佛的遗体火化之后,就主持三藏圣典的结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高僧佛图澄尊者

佛图澄,天竺人。少年时就开始学道,尤其精通玄术。永...

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

昼夜念佛四十年,八十八岁留偈往生

道乾。字世禅,嘉禾(浙江)双溪陈姓人家的女儿。年十...

本焕老和尚与印顺大和尚的法缘

本焕老和尚是如何培养训练印顺大和尚的 众所周知,印...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良医救子喻

在《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中,有一个「医子喻」,又...

七天报恩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欢迎大家来道场白华庵听法,...

在乎自己的人,别人往往不在乎他

小和尚有三个师兄,师兄们每天都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不...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

【佛教词典】皤唎

(印相)印契名。施与一切食法印也。陀罗尼集经五曰:...

【佛教词典】三因佛性

(名数)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

【视频】净界法师《解门与行门》

净界法师《解门与行门》

【视频】忏云法师《修行下手及进修的方法》

忏云法师《修行下手及进修的方法》

【视频】惠空法师《疑情的本质》

惠空法师《疑情的本质》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85岁星云大师:践行人生三百岁

在大陆推出《宽心》、《舍得》等一系列人生课图书后,...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

文殊化童子点化吕太尉

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