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2021/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二)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

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

华严五祖

华严五祖分别为:华严初祖,杜顺大师;华严二祖,智俨大师;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华严五祖,宗密大师。

华严初祖杜顺大师(公元五五七至六四〇年),雍州(今陕西省)万年人。俗姓杜,法号法顺,十八岁依止因圣寺的僧珍禅师出家习禅。一生禅通妙用,济世度人,时人号之为“炖煌菩萨”。隋文帝敬信,以月俸供养。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是一位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大德。唐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〇年)圆寂于义善寺,深为朝野所敬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公元六〇二至六六八年),天水人(今甘肃)。别号至相大师、云华尊者。孩童时代喜欢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当法师,为玩伴说法。十二岁时,初祖顺和尚上门度化,父母欣然应允。智俨乃跟随顺和尚至终南山至相寺,其后跟随师兄达法师悉心受学,两年后出家。二十七岁,作《华严经疏》五卷,也就是有名的《华严搜玄记》,成一宗之规模。其它的著作,将近二十余种。他除了以著述弘法,以教育徒众为职志外,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

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公元六四三至七一二年),康居国人,出生于长安。世称康藏国师、贤首国师、国一法师、香象大师。法藏是他的名字,贤首是武则天皇帝封赐给他的名号。大师十六岁时,曾经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以表示对佛教奉献的虔诚。

后来听智俨大师讲《华严经》,就归投在他的门下。法藏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多弘大法于宫廷。每有瑞应,或有光明从口而出,或见五彩祥云凝空,或感大地震动。景龙二年奉中宗旨,集百位法师于荐福寺祈雨解旱,七日后,感应道交,大雨滂沱。中宗深受感动,发心受持菩萨戒,并赐师号“国一法师”。

景云二年(公元七一一年)冬,奉旨祈雪,精诚上感,雪乃盈尺。法藏大师有感于寺院有导天地祥和的功能,乃奏请中宗,于东、西两都(长安、洛阳)及吴、越、清凉山五处兴建华严寺,收藏佛经典籍。时人敬慕,尊称他为“大乘法师华严和尚”。

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公元七三八至八三九年),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法号澄观,字大休,号清凉国师、镇国大师、大统国师、华严疏主。华严教法,遥承于法藏。随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岁,于昙一大师处求受具足戒,于常照禅师处求受菩萨比丘戒,亲近钱塘天竺寺法诜法师,修学华严教法。

大师在出家受具戒后,立下“十愿”自励,每天必诵《华严经》,施食给饿鬼孤魂。大师刻苦自励,终成为华严宗的一代祖师,曾参学于南山律宗及南禅、北禅、《三论》、《涅盘》等当代名师。

综观澄观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公元七八〇至八四一年),果州(今四川)人。法名宗密,世称圭山大师、圭峰禅师。二十七岁,依止遂州(四川巴中)大云寺道圆禅师出家。受戒后,参访荆南惟忠禅师、洛阳报国寺神照禅师。公元八一〇年,抵襄汉,遇恢觉寺灵峰阇黎,病中授以澄观大师《华严大疏》六十卷、《大钞》四十卷。宗密得法,欣庆踊跃,立志寻师。

元和五年(公元八一〇年),入澄观大师座下,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赞叹他说:“能够追随我遨游于毘卢华藏世界的人,只有你一人了。”赞为不可多得的英才,继承清凉大师,宗弘华严。师又随荷泽宗的禅师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影响后代甚钜。

大师毕生的贡献之一是对《圆觉经》的精辟注释。他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批注,着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注解《圆觉经》的泰斗。

太和元年(公元八二八年),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因赐紫袍,敕号“大德”。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化于兴福塔院。世寿六十二。裴休宰相为撰碑文,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追谥“定慧禅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

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普贤菩萨名字的由来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佛教词典】指印

(杂名)即拇印也。行事钞中上曰:诸书指印遣使。同资...

【佛教词典】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子题:礼、比丘僧 含注戒本·皈敬偈:“稽首礼诸佛,及...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

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消灾吉祥神咒」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藏...

消灾免难应当吃素戒杀

我们还是都讲吃素好、戒杀放生好。祖师说:「千百年来...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

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