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长阿含经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四

(二一)第三分梵动经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摩竭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诣竹林,止宿在王堂上。时,有梵志名曰善念,善念弟子名梵摩达,师徒常共随佛后行,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比丘僧,其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佛、法及比丘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共相违背。所以者何?斯由异习、异见、异亲近故。

尔时,众多比丘于乞食后集会讲堂,作如是论:「甚奇!甚特!世尊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志意所趣。而此善念梵志及其弟子梵摩达随逐如来及比丘僧;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与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异见、异习、异亲近故。」

尔时,世尊于静室中以天净耳过于人耳,闻诸比丘有如是论,世尊于净室起诣讲堂所,大众前坐,知而故问:「诸比丘!汝等以何因缘集此讲堂?何所论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我等于乞食后集此讲堂,众共议言:『甚奇!甚特!如来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心志所趣。而今善念梵志及弟子梵摩达常随如来及与众僧,以无数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所以者何?以其异见、异习、异亲近故。』向集讲堂议如是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所以者何?若诽谤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怀忿结心,起害意者,则自陷溺,是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比丘若称誉佛及法、众僧者,汝等于中亦不足以为欢喜庆幸,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欢喜心,即为陷溺,是故汝等不应生喜。所以者何?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不达深义,直以所见如实赞叹。

「云何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直以所见如实称赞?彼赞叹言:『沙门瞿昙灭杀、除杀,捨于刀杖,怀慙愧心,慈愍一切。』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又叹:『沙门瞿昙捨不与取,灭不与取,无有盗心。』又叹:『沙门瞿昙捨于淫欲,净修梵行,一向护戒,不习淫逸,所行清洁。』又叹:『沙门瞿昙捨灭妄语,所言至诚,所说真实,不诳世人。沙门瞿昙捨灭两舌,不以此言坏乱于彼,不以彼言坏乱于此;有诤讼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欢喜,有所言说不离和合,诚实入心,所言知时。沙门瞿昙捨灭恶口,若有麤言伤损于人,增彼结恨长怨憎者,如此麤言尽皆不为;常以善言悦可人心,众所爱乐,听无厌足,但说此言。沙门瞿昙捨灭绮语,知时之语、实语、利语、法语、律语、止非之语,但说是言。

「『沙门瞿昙捨离饮酒,不着香华,不观歌舞,不坐高床,非时不食,不执金银,不畜妻息、僮僕、婢使,不畜象马、猪羊、鷄犬及诸鸟兽,不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不畜田宅种殖五穀,不以手拳与人相加,不以斗秤欺诳于人,亦不贩卖券要断当,亦不取受觝债横生无端,亦不阴谋面背有异,非时不行;为身养寿,量腹而食,其所至处,衣鉢随身,譬如飞鸟,羽翮身俱。』此是持戒小小因缘,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

「如余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更求储积,衣服饮食无有厌足,沙门瞿昙无有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自营生业,种殖树木,鬼神所依,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诸利养,象牙、杂宝、高广大床、种种文绣、氍氀[毯-炎+荅][毯-炎+登]、綩綖被褥,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自庄严,酥油摩身,香水洗浴,香末自涂,香泽梳头,着好华鬘,染目绀色,拭面庄饰,鐶纽澡洁,以镜自照,着宝革屣,上服纯白,戴盖执拂,幢麾庄饰,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专为嬉戏,碁局博奕,八道、十道,至百千道,种种戏法以自娱乐,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说遮道无益之言,王者、战斗、军马之事,群僚、大臣、骑乘出入、游戏园观,及论卧起、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饮食、亲里之事,又说入海採宝之事,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无数方便,但作邪命,谄谀美辞,现相毁呰,以利求利,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共诤讼,或于园观,或在浴池,或于堂上,互相是非,言:『我知经律,汝无所知;我趣正道,汝趣邪径;以前着后,以后着前;我能忍,汝不能忍;汝所言说,皆不真正;若有所疑,当来问我,我尽能答。』沙门瞿昙无如是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为使命,若为王、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通信使,从此诣彼,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或自为,或教他为,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习战阵斗诤之事,或习刀杖、弓矢之事,或斗鷄犬、猪羊、象马、牛驼诸兽,或斗男女,或作众声,吹声、鼓声、歌声、舞声,缘幢倒绝,种种伎戏,无不翫习,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男女,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呪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聋盲瘖痖,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呪病,或诵恶呪,或诵善呪,或为医方、鍼炙、药石,疗治众病,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呪水火,或为鬼呪,或诵刹利呪,或诵象呪,或支节呪,或安宅符呪,或火烧、鼠囓能为解呪,或诵知死生书,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时,言雨不雨,穀贵穀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月蚀、日蚀,或言星蚀,或言不蚀,方面所在,皆能记之,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国当胜,彼国不如,或言彼国当胜,此国不如,瞻相吉凶,说其盛衰,沙门瞿昙无如是事。诸比丘!此是持戒小小因缘,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

佛告诸比丘:「更有余法,甚深微妙大法光明,唯有贤圣弟子能以此言赞叹如来。何等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贤圣弟子能以此法赞叹如来?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入六十二见中;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不能出过六十二见中。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此六十二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不能过十八见中。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齐此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此尽入四见中;于本劫本见言:『我及世间常存。』尽入四见,齐是不过。

「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此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二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二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二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八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言:『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八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以捷疾相智方便观察,谓为审谛,以己所见,以己辩才作是说,言:『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四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此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如此一切尽入四见中,我及世间是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唯有如来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已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或过。或有是时,此劫始成,有余众生福尽、命尽、行尽,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天中,便于彼处生爱着心,复愿余众生共生此处。此众生既生爱着愿已,复有余众生命、行、福尽,于光音天命终,来生空梵天中,其先生众生便作是念:『我于此处是梵、大梵,我自然有,无能造我者;我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我独先有,余众生后来,后来众生,我所化成。』其后众生复作是念:『彼是大梵,彼能自造,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彼独先有,后有我等,我等众生,彼所化成。』彼梵众生命、行尽已,来生世间,年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自识本生,便作是言:『彼大梵者能自造作,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常住不变,而彼梵化造我等,我等无常变易,不得久住,是故当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谓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众生喜戏笑懈怠,数数戏笑以自娱乐,彼戏笑娱乐时,身体疲极便失意,以失意便命终,来生世间,年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自识本生,便作是言:『彼余众生不数生,不数戏笑娱乐,常在彼处,永住不变,由我数戏笑故,致此无常,为变易法,是故我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为第二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此不过。

「或有众生展转相看已,便失意,由此命终,来生世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识本所生,便作是言:『如彼众生以不展转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变;我等于彼数相看,数相看已便失意,致此无常,为变易法,我以此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第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此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彼以捷疾观察相智,以己智辩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为第四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以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法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起边想,彼作是说:『此世间有边,是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有边,是故知世间有边,此实余虚。』是谓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起无边想,彼作是言:『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无边,是故知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是第二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无边,于四见中,齐此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谓上方有边,四方无边彼作是言:『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上方有边,四方无边,是故我知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是为第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于观察,彼以捷疾观察智,以己智辩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实余虚。』是为第四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此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已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者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彼彼问时,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不见不知善恶有报、无报耶?我以不见不知故,作如是说:善恶有报耶?无报耶?』世间有沙门、婆罗门广博多闻,聪明智慧,常乐闲静,机辩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别诸见。设当问我诸深义者,我不能答,有愧于彼,于彼有畏,当以此答以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问异答异,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不见不知为有他世耶?无他世耶?』诸世间沙门、婆罗门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见远事,已虽近他,他人不见。如此人等能知有他世、无他世;我不知不见有他世、无他世。若我说者,则为妄语,我恶畏妄语,故以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第二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问异答异,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论:『我不知不见何者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见如是说是善、是不善?』我则于此生爱,从爱生恚,有爱有恚,则有受生;我欲灭受,故出家修行;彼恶畏受,故以此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第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问异答异,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愚冥闇钝,他有问者,彼随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四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已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是?或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谓无因而出有此世间,彼尽入二见中,于本劫本见无因而出有此世间,于此二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本劫本见,谓无因而有,于此二见中,齐是不过?或有众生无想无知,若彼众生起想,则便命终,来生世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识本所生,彼作是语:『我本无有,今忽然有,此世间本无、今有,此实余虚。』是为初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谓无因有,于二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彼已捷疾观察智观,以己智辩能如是说:『此世间无因而有,此实余虚。』此第二见。诸有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无因而有,有此世间,于二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无因而有,尽入二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彼尽入是十八见中,本劫本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十八见,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彼尽入四十四见中,于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于四十四见,齐是不过。彼有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四十四见,齐此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有想论,说世间有想;彼尽入十六见中,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于十六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彼尽入十六见中,齐是不过。

「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如是见,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有想,此实余虚。』是为初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于十六见中,齐是不过。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色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无色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色非无色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边非无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而一向有乐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而一向有苦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乐有苦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不苦不乐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一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若干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少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无量想,此实余虚。』是为十六见。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于此十六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说世间无想;彼尽入八见中,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于此八见中,齐此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说世间无想,于八见中,齐此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论:『我此终后,生有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无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色非无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边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边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边非无边无想,此实余虚。』是为八见。若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说世间无想;彼尽入八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或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非想非非想论,说此世间非想非非想;彼尽入八见中,于末劫末见,作非想非非想论,说世间非想非非想,于八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生非想非非想论,说世间非想非非想,于八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此终后,生有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边非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是为八见。若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生非有想非无想论,说世间非有想非无想,尽入八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彼尽入七见中,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身四大、六入,从父母生,乳餔养育,衣食成长,摩扪拥护,然是无常,必归磨灭,齐是名为断灭。』第一见也。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我不得名断灭,我欲界天断灭无余,齐是为断灭。』是为二见。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非断灭,我色界化身,诸根具足,断灭无余,是为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空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识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不用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有想无想处断灭,是第七断灭。』是为七见。诸有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言此众生类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此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现在生泥洹论,说众生现在有泥洹;彼尽入五见中,于末劫末见说现在有泥洹,于五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说众生现有泥洹,于五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见,作是论,说:『我于现在五欲自恣,此是我得现在泥洹。』是第一见。复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复有现在泥洹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此名现在泥洹。』是第二见。

「复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复有现在泥洹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灭有觉、观,内喜、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齐是名现在泥洹,是为第三见。复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复有现在泥洹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除念、捨、喜、住乐,护念一心,自知身乐,贤圣所说,入第三禅。』齐是名现在泥洹,是为第四见。复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现在泥洹复有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乐灭、苦灭,先除忧、喜,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此名第一泥洹,是为第五见。若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现在泥洹论,于五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四十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诸见处,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尽入此六十二见中;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六十二见中,齐此不过,唯如来知此见处,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生常论,说:『我、世间是常。』彼沙门、婆罗门于此生智,谓异信、异欲、异闻、异缘、异觉、异见、异定、异忍,因此生智,彼以希现则名为受,——乃至现在泥洹,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生常论,言:『世间是常。』彼因受缘,起爱生爱而不自觉知,染着于爱,为爱所伏,——乃至现在泥洹,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生常论,言:『世间是常。』彼因触缘故,若离触缘而立论者,无有是处,——乃至现在泥洹,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各随所见说,彼尽入六十二见中,各随所见说,尽依中在中,齐是不过。犹如巧捕鱼师,以细目网覆小池上,当知池中水性之类,皆入网内,无逃避处,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亦复如是,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所说,尽入六十二见中,齐是不过。

「若比丘于六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而知,则为最胜,出彼诸见。如来自知生死已尽,所以有身,为欲福度诸天、人故,若其无身,则诸天、世人无所恃怙,犹如多罗树断其头者,则不复生。佛亦如是,已断生死,永不复生。」

当佛说此法时,大千世界三返六种震动。尔时,阿难在佛后执扇扇佛,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佛言:「此法甚深,当以何名?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当名此经为义动、法动、见动、魔动、梵动。」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下篇:佛说七佛经

0:00 / 0:00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1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2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3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4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5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6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7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8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9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0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1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2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3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4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5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6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7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8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9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20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21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2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佛说箭喻经

佛说箭喻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婆伽...

佛说七佛经

佛说七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 宋沙...

【注音版】佛说罗云忍辱经

佛说罗云忍辱经...

念佛镜

念佛镜序 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注音版】佛说灭十方冥经

佛说灭十方冥经...

【注音版】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磨大师血脉论...

观心论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浴佛仪轨

一、迎请太子佛像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红枣最补血的吃法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父母对儿女的爱

有一个婆罗门娶一个太太很美,非常的美,但是家境很贫...

求神应先求己

过去,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我应当到天神庙去...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