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着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胜利益应知  于身并属者
 得未得不退  谓最胜付嘱
 于心广最胜  至极无颠倒
 利益意乐处  此乘功德满
 六度皆名施  由财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修行不住
 为自身报恩  果报皆不着
 为离于不起  及离为余行
 摄伏在三轮  于相心除遣
 后后诸疑惑  随生皆悉除
 若将为集造  妙相非胜相
 三相迁异故  无此谓如来
 因与果甚深  于彼恶时说
 此非无利益  由三菩萨殊
 由于先佛所  奉持于戒学
 并植善根故  名具戒具德
 能断于我想  及以法想故
 此名为具慧  二四殊成八
 别体相续起  至寿尽而住
 更求于余趣  我想有四种
 皆无故非有  有故不可说
 是言说因故  法想有四种
 由彼信解力  信故生实想
 不如言取故  取为正说故
 佛了果非比  由愿智故知
 为求利敬者  遮其自说故
 证不住于法  为是随顺故
 犹如舍其筏  是密意应知
 化体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说法非二取  所说离言诠
 自受为他说  非无益集福
 福不持菩提  彼二能持故
 得自性因故  此余者是生
 唯是佛法故  能成最胜福
 不取自果故  非可取可说
 解脱二障故  说妙生无诤
 在然灯佛所  言不取证法
 由斯证法成  非所取所说
 智流唯识性  国土非所执
 无形故胜故  非严许严性
 譬如妙高山  于受用无取
 非有漏性故  亦非是因造
 为显多差别  及以成殊胜
 前后福不同  更陈其喻说
 两成尊重故  由等流殊胜
 烦恼因性故  由劣亦胜故
 彼果胜苦故  难逢胜事故
 境岸非知故  于余不共故
 是甚深性故  胜余略诠故
 冑族高胜故  望福福殊胜
 彼行堪忍时  虽苦行善故
 彼德难量故  由斯名胜事
 由无恚怒情  不名为苦性
 有安乐大悲  行时非苦果
 生心因不舍  是故应坚求
 谓是得忍边  及此心方便
 应知正行者  是利生因故
 于有情事相  应知遍除遣
 彼事谓名聚  最胜除其想
 诸世尊无比  由真见相应
 果不住因位  是得彼果因
 世尊实语故  应知有四种
 立要说下乘  及说大乘义
 由诸授记事  皆无有差别
 不得彼顺故  是非实非妄
 如言而执者  对彼故宣说
 常时诸处有  于真性不获
 由无知有住  智无住得真
 无智犹如闇  当闲智若明
 能对及所治  得失现前故
 由如是正行  获如是福量
 于法正行者  业用今当说
 于人有三种  受持闻广说
 义得由从他  及已闻思故
 此谓熟内已  余成他有情
 由事时大性  望福福殊胜
 非境性独性  能依是大人
 及难可得闻  无上因增长
 若但持正法  所依处成器
 蠲除诸业障  速获智通性
 世妙事圆满  异熟极尊贵
 于此法修行  应知获斯业
 由自身行时  将已为菩萨
 说名为心障  违于无住心
 授后时记故  然灯行非胜
 菩萨彼行同  非实由因造
 无彼相为相  故显非是妄
 由法是佛法  皆非有为相
 谓以法身佛  应知喻丈夫
 无障圆具身  是遍满性故
 及德体大故  亦名为大身
 非有身是有  说彼作非身
 不了于法界  作度有情心
 及清净土田  此名为诳妄
 于菩萨众生  诸法无自性
 若解虽非圣  名圣慧应知
 虽不见诸法  此非无有眼
 佛能具五种  由境虚妄故
 种种心流转  离于念处故
 彼无持常转  故说为虚妄
 应知是智持  福乃非虚妄
 显此福因故  重陈共喻言
 谓于真法身  无随好圆满
 亦非是具相  非身性应知
 于法身无别  非如来无二
 重言其具相  由二体皆无
 如佛说亦无  说二是所执
 由不离法界  说亦无自性
 能说所说虽甚深  然亦非无敬信者
 由非众生非非生  非圣圣性相应故
 少法无有故  无上觉应知
 由法界不增  清净平等性
 及方便无上  由漏性非法
 是故非善法  由此名为善
 说法虽无记  非不得应知
 由斯一法宝  胜彼宝无量
 于诸算势类  因亦有差殊
 寻思于世间  喻所不能及
 法界平等故  佛不度众生
 于诸名共聚  不在法界外
 若起于法执  与我执过同
 定执脱有情  是无执妄执
 不应以色体  唯如来法身
 勿彼转轮王  与如来齐等
 即具相果报  圆满福不许
 能招于法身  由方便异性
 唯见色闻声  是人不知佛
 此真如法身  非是识境界
 其福不失亡  果报不断绝
 得忍亦不断  以获无垢故
 更论于福因  为此陈其喻
 彼福无报故  正取非越取
 彼福招化果  作利有情事
 彼事由任运  成佛现诸方
 去来等是化  正觉常不动
 彼于法界处  非一异应知
 微尘将作墨  喻显于法界
 此论造墨事  为彰烦恼尽
 非聚非集性  显是非一性
 于彼总集性  明其非异性
 不了但俗言  诸凡愚妄执
 断我法二种  非证觉无故
 是故见无见  无境虚妄执
 由此是细障  如是知故断
 由得二种智  及定彼方除
 陈福明化身  非无无尽福
 诸佛说法时  不言身是化
 由不自言故  是其真实说
 如来涅槃证  非造亦不殊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观故
 见相及与识  居处身受用
 过去并现存  未至详观察
 由观察相故  受用及迁流
 于有为事中  获无垢自在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上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下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一卷 三藏法师沙门义净译 南谟曷喇...

掌中论

掌中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

三法度论

三法度论卷上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德品第一...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卷第一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 大乘论师婆薮槃豆释 后魏北天...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并序)(清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

观察诸法行经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如《相续解脱经》说:...

【注音版】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 敬...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推荐】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

三种方法可以检验益友

《过去现在因果经》: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

改掉饮酒的习惯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