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八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

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鑛出金。依金出金刚。依金刚能坏石等坚物。胁尊者言。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是生得慧。依生得慧起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种子生芽。依芽生茎。依茎生枝叶。依枝叶生花菓。问此三念住何差别。有说。名则差别。谓此名闻所成念住。乃至此名修所成念住。有说。闻所成念住一切时依名于义转。谓素怛缆说有何义。毗柰耶说有何义。阿毗达磨说有何义。邬波拕耶说有何义。阿遮利耶说有何义。余书论说有何义。思所成念住或依名。或不依名于义而转。修所成念住一切时离名于义转。譬如三人俱在池浴。初人未学浮。第二半学。第三善学。未学浮者一切时依岸浴。半学浮者或依岸或离岸而浴。善学浮者恒时离岸在中而浴。如第一人闻所成亦尔。如第二人。思所成亦尔。如第三人修所成亦尔。是谓此三念住差别。

问此闻思修所成念住。何界有几种。答欲界有二。谓闻思所成非修。所以者何。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离染地。作意修时便堕思中故。色界有二。谓闻修所成非思。所以者何。色界是定界是修地是离染地。作意思时便堕修中故。无色界有一。谓修所成。然修所成亦不堕界。有余师说。欲界具有三种。余如前说。有说。欲色界各具三种。余如前说。有说。三界皆具三种。唯修所成亦不堕界。评曰。初说者好。问此诸念住谁为谁因。答闻为三种因。思唯思因非闻因。以彼劣故非修因。以界别故。修唯修因非闻因。以彼劣故非思因。以彼劣及界别故。谁为谁果。答闻唯闻果思闻思果非修。修闻修果非思。

问此三念住谁现前修几。答闻所成现前时唯修闻非思修。思所成现前时唯修思非闻修。此中闻思刹那现前时以习修故名修。非修未来以势劣故。则以此故唯修自不修他。修所成现前时能修三种。闻思自力虽不能修未来。而由他力有未来修义。

问闻思修所成念住。佛独觉声闻各有几种。答佛具三种而修所成为胜。以自然觉及具力无畏等功德故。独觉亦具有三而思所成为胜。以自思惟觉而无力无畏等功德故。声闻亦具三种而闻所成为胜。以从闻他音入圣道故。如说。

我圣弟子闻杖具足断不善法修习善法。复有三种念住。谓言说究竟念住。思惟究竟念住。出离究竟念住。应知此三则闻思修所成念住。如其次第。然闻等三种念住一切皆可名闻所成。如说。

 多闻能知法  多闻能离罪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槃

一切皆可名思所成。如说。思者是业。虑者是慧。彼所说虑则思所成。一切皆可名。修所成如说。云何应修法。谓一切善有为法。

问何谓念住加行。云何自相种性杂缘。及闻思修所成念住生起次第。答不净观持息念界作意。是谓念住加行。则此为先入自相种性身念住。则身念住为先入自相种性受念住。则受念住为先入自相种性心念住。则心念住为先入自相种性法念住。从自相种性法念住起杂缘法念住。从杂缘法念住起三义观。从三义观有闻所成身念住。先作无常乃至无我行相缘苦谛起次作因。乃至缘行相缘集谛起。次作道乃至出行相缘道谛起。从此无间有闻所成受念住心念住。各作十二行相缘三谛起亦尔。从此无间有闻所成法念住。先作无常乃至无我行相缘苦谛起次作因。乃至缘行相缘集谛起次作灭。乃至离行相缘灭谛起次作道。乃至出行相缘道谛起。从闻所成法念住无间。有思所成身念住作十二行相缘三谛起。从此无间有受念住作十二行相缘三谛起。从此无间有心念住作十二行相缘三谛起从此无间有法念住作十六行相缘四谛起。从思所成法念住有修所成法念住先作无常。乃至无我行相缘苦谛起次作因。乃至缘行相缘集谛起次作灭。乃至离行相缘灭谛起次作道。乃至出行相缘道谛起。如是缘四谛作十六行相法念住名为初煗。是谓念住加行所引自相种性杂缘。及闻思修所成念住生起次第。问何故闻思所成念住皆初起身念住缘三谛作十二行相。后乃起余念住。而修所成念住初则起法念住缘四谛作十六行相耶。答未曾得种性故。渐次得行相故。先观麁蕴后观细蕴。于五蕴中色蕴最麁。先观彼故初起身念住。然身受心皆三谛摄故。身念住缘三谛作十二行相。如是闻所成身念住。引起闻所成受念住。闻所成受念住引起闻所成心念住。闻所成心念住引起闻所成法念住。此闻所成法念住缘四谛作十六行相。闻所成四念住渐圆满已。便能引起思所成四念住。思所成四念住渐圆满已。复能引起修所成法念住。此曾得种性故于一切蕴行相坚住。故初则起法念住。先缘苦谛作四行相。乃至后缘道谛作四行相。如契经说。如是修直正愿念住能破无明发起于明。此中说。何名修直正愿念住耶。有作是说。此中说苦法智忍以此能破无明。则欲界见苦所断十随眠发起于明则苦法智。有说。此中说道类智忍以此能破无明。则色无色界见道所断十四随眠发起于明则道类智。有说。此中说金刚喻定以此能破无明。则非想非非想处软软品烦恼发起于明则尽智。有说。此中说一切无间道以此能破无明。则彼所断烦恼品发起于明则彼品解脱道脇尊者言。此中说方便善巧所摄受善慧名修直正愿念住。以此能破无明。则三不善根发起于明则三善根。

如薄伽梵说伽他言。

 若丛网便着  无爱谁能将
 佛所行无边  无迹何迹引

此中佛所行者。谓四念住。问佛为得念住边际而般涅槃。为不得边际而便般涅槃耶。设尔有何过。若言得者。何故说佛所行无边。若不得者。何故说佛得尽智时事善究竟。答有因缘故可言得边际。有因缘故可言不得边际。谓依牵引故可言得边际。依受用故可言不得边际。复次依获得故可言得边际。依在身故可言不得边际。复次依成就故可言得边际。依现前故可言不得边际。

如契经说。何谓非苾刍所行处。应言五妙欲。是何谓是苾刍所行处。应言四念住是。问五妙欲亦随入念住中。何故说非所行处耶。答依能观者故作是说。谓若不如理观名非所行处。若如理观名所行处。

如契经说。有三念住圣者应习。若有圣者善习此时乃应御众。云何为三。谓如来为弟子说法时起深怜愍义利悲心告言。此为利益此为安乐此为利益安乐。若弟子众恭敬属耳住奉教心。行法随法不越圣教受学学处。如来于彼亦不喜庆心不踊悦。唯住正舍正念正知。是名第一念住。若有圣者善习此时乃应御众。复次如来为弟子说法时起深怜愍。乃至义利悲心告言。此为利益此为安乐此为利益安乐。若弟子众不恭敬不属耳不住奉教心。不行法随法违越圣教不受学学处。如来于彼亦不恚恨心无忧慼。唯住正舍正念正知。是名第二念住。若有圣者善习此时乃应御众。复次如来为弟子说法时起深怜愍。乃至此为利益安乐。若一分弟子众恭敬属耳乃至受学学处。一分弟子众不恭敬不属耳乃至亦不受学学处。如来尔时于敬受者亦不欢喜心不踊悦。于不敬受者亦不恚恨心无忧慼。唯住正舍正念正知。是名第三念住。若有圣者善习此时乃应御众。问若尔者。但应有二念住。谓于敬受及于不敬受。云何说三种耶。答随众会有三故说三种。谓有众会一切敬受。有众会一切不敬受。有众会一分敬受。一分不敬受。是故随彼说三念住。问若尔。便应说七念住。谓前四及此三种。答此中三种则入前四。以俱是前杂缘外法念住所摄故。问佛说法时若皆敬受便应无三念住。若有不敬受者。将无世尊于非田非器雨正法雨。如是佛说法则为唐捐。答世尊为人说法欲令人解。若当人不解者亦有天能解之。如是念住有三。亦非佛唐捐说法。所以者何。以人不解故念住有三。天能解故不于非田非器而雨法雨。有说。佛说法时欲令彼彼有情得阿罗汉果。彼不得阿罗汉果而得不还果。故念住有三。亦非佛唐捐说法。所以者何。以不得阿罗汉果故。念住有三。以得不还果故。不唐捐说法。复次佛说法时欲令彼彼有情得不还果。彼不得不还果而得一来果。广说如前。如是欲令得一来果。预流果。顺决择分善根。顺解脱分善根顺福分善根。展转次第广说亦尔。复次佛说法时欲令彼彼有情得现法果。彼不得现法果而能种当来善根故。念住有三亦非佛唐捐说法。广说如前。问何故弟子敬受教时。佛不生喜。不敬受时佛不生忧耶。答佛知有情有如是种性差别。恶意乐者行恶。善意乐者行善。若当恶意乐者行善可于彼生喜。善意乐者行恶可于彼生忧。但不如是。种性别故。如知外物种性差别。铁鑛出铁金鑛出金是故于销鍊时。从铁鑛得铁心不生忧。从金鑛得金心不生喜。若当与此相违得者可生忧喜。然无是事种性异故。世尊亦尔。知诸有情种。性差别不生忧喜。有作是说。佛已善断爱恚法故。谓喜似爱忧似恚。佛于爱恚皆已善断。故无忧喜。复有说者。佛已善修空为根本而作是念。谁为恭敬者。谁为不恭敬者。唯空行聚故于众会不生忧喜。

如契经说。有一趣道能令有情清净。谓四念住。乃至广说。问云何名一趣道。为以能超越一界故名一趣道。为以能超越一趣故。为以能超越一生故为以能通达一谛故。为以能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为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耶。设尔何过。若以能超越一界故名一趣道者。则非一趣道界有三故。若以能超越一趣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趣有五故。若以能超越一生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生有四故。若以能通达一谛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谛有四故。若以能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以究竟有二种。一事究竟。二功用究竟故。若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以道有多种。谓随信行道随法行道信胜解道见至道时解脱道不时解脱道故。云何言有一趣道耶。答则由前所说缘及余缘故名一趣道。由前所说缘者。谓以能超越一界故名一趣道。则无色界。以超此界者。更不生三界故。亦以能超越一趣故名一趣道。则天趣。以超此趣者更不往五趣故。亦以能超越一生故名一趣道。则化生。以超此生者更不受四生故。亦以能通达一谛故名一趣道。则道谛。以此谛从无始时来未曾得故。及未曾通达故。亦以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则事究竟。以修功用究竟皆为得事究竟故。亦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则圣道。问岂不有随信行道乃至不时解脱道如是便有多道耶。答一切皆是趣苦灭行故说名一道。如趣苦灭行。如是趣有灭。世间灭。生死灭。流转灭。生老病死灭行说亦尔。是名由前所说缘故。名一趣道。及余缘故者。谓无异趣故不退还故。至不退解脱故。至背五趣之一趣故。如说涅槃是阿罗汉趣。由如是义名一趣道。复有说者。能对治异道故名一趣道。谓诸外道或执不食为道。或执随日转为道。或执卧灰饮风服水茹菜噉菓裸形麁衣卧不平等各以为道。佛为对治彼异道故说一趣道。此意义言。彼种种道皆非真道但是恶邪妄道。是不善士所习近道。非诸善士所习近道。所以者何。真道唯一。谓四念住。或有说者。能趣一解脱宫门故名一趣道。此中应引嗢底迦经所说喻。如彼说。佛告嗢底迦。如国边城。其牆坚厚却敌楼橹埤堄寮窓并皆严备。唯有一门委一人捉。其人聪慧多闻善习应入者听不应者止。彼每巡城察之乃至不见兽往来处。况余门耶。嗢底迦当知。彼守门者。虽不知日日有尔所有情入城出城。然其定知诸有入出皆由此门不从余门。如是如来虽不作意知尔所有情已般涅槃。尔所有情当般涅槃。然其定知诸有情类已般涅槃未般涅槃。皆由此道不依余道。是故以能趣一解脱宫门故名一趣道。

问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为是一趣道不。若是者。何故彼经唯说念住名一趣道。不说余耶。若非者何故唯念住是一趣道非余耶。答应说彼亦是一趣道。问若尔者何故彼经而不说耶。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若说念住当知亦已说正断等。有说。念住是一趣亦是道。正断等是一趣而非道。以非一切皆是慧故。有说。念住从初业地乃至尽无生智作用恒胜。正断等不尔。有说。念住能分别诸法自相共相能建立诸法自相共相。能害事愚及所缘愚。于诸法中不增减转。正断等不尔。有说。念住如有目者能将导所余如盲。菩提分法趣涅槃宫而无异趣。如明眼者引诸盲人令随正路不行非道。念住亦尔。是故。彼经唯说念住名一趣道而不说余。

如契经说。有一趣道能令有情清净超灭忧苦。乃至能证随正理法。谓圣正三摩地及彼因缘彼众具。问何故世尊或说般若为一趣道。或说等持为一趣道耶。答随所化有情所未具者而说故。谓所化有情或有阙奢摩他。或有阙毗钵舍那。若阙奢摩他者为说等持为一趣道。若阙毗钵舍那者。为说般若为一趣道。般若者则前所说念住。以念住慧为性故。

如契经说。若有能办四念住则能办正如理。若能办正如理则能办圣道。若能办圣道则能办甘露。若能办甘露则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法。问念住正如理圣道。甘露何差别。答名则差别谓名念住乃至名甘露。有说。念住则显念住。正如理显正断神足根力觉支。圣道显道支甘露显彼果。有说。念住显所缘念住。正如理显相杂念住。圣道显自性念住。甘露显彼果。有说。念住显闻所成念住。正如理显思所成念住。圣道显修所成念住。甘露显彼果。有说。念住显言说究竟念住。正如理显思惟究竟念住。圣道显出离究竟念住。甘露显彼果。有说。念住显见道。正如理显修道。圣道显无学道。见地修地无学地说亦尔。甘露显彼果。有说。念住显未知当知根正如理显已知根。圣道显具知根。甘露显彼果。是谓念住正如理圣道甘露差别。

若修身念住彼受耶。乃至广说。修有四种。谓得修习修对治修除遣修。得修习修谓一切善有为法。对治修除遣修谓一切有漏法。西方师言。修有六种。谓前四及防护修分别修。防护修者。谓修根如说。如是六根善调善护善守善防能感当来乐受异熟。分别修者。谓修身如说此身发毛爪齿。乃至广说。迦湿弥罗国诸师言。此后二修则前对治除遣修摄四修义如智蕴等处广说。此中依二修作论。谓得修习修。依此二修于诸位中修念住有差别。谓初煗位中缘三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缘灭谛法念住现在修则此未来修。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亦同分修非不同分。非初蕴灭观。能修缘蕴道。故增长煗缘三谛。四念住随一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缘灭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问何故初煗唯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长煗同分不同分修耶。答初煗是未曾得种性。初缘谛起行相势力劣故唯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长煗是曾得种性。已缘谛起行相势力强胜故能同分不同分修。初顶位中缘四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增长顶位缘三谛四念住随一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缘灭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初忍及增长位俱缘四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问何故初忍及增长位皆唯法念住现在修耶。答以忍近见道故与见道相似。如见道中唯法念住现在修忍亦尔。尊者妙音说曰。顺决择分善根二在欲界。谓煗顶。二在色界谓忍世第一法。若依彼说初忍缘三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缘灭谛法念住现在修则此未来修非初蕴灭观能修缘蕴道。故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长忍缘三谛四念住随一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缘灭谛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十六。问何故初忍唯同分修。增长忍亦不同分修耶。答如前广说。评曰。前说者好然顺决择分善根顺见道故。初起位中现在皆唯修法念住。于增长住有四念住随一现前。从初忍位近见道故于一切时现在唯修法念住。世第一法位亦唯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问世第一法亦是曾得种性已缘谛起行相。何故唯同分。修非不同分耶。答世第一法是极隣近见道善根最与见道相似。如见道中唯同分修非不同分。世第一法亦尔。有说。世第一法是见道前行修治道者故。如见道唯同分修。有说。世第一法唯有尔所行相可修。如裸形者无衣可夺。应知增上忍亦尔。余忍位中随减所缘则不修彼念住行相。如应当知。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八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须摩提经

须摩提经(按《开元录》云妙慧童女经,流志后译) 大唐...

【注音版】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金刚錍

科金刚錍序 宋云间沙门净岳撰 科分大经章段。起自关内...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

大势至菩萨圣诞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佛母般泥洹经

佛母般泥洹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维耶...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勿道群生性命微,万物皆灵莫杀生

勿道群生性命微,万物皆灵莫杀生。自从学佛以后,我一...

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

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

无法代替的五件事

圆悟克勤有一个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过堂

过堂,是上斋堂用餐之意,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有别于印...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真正皈依三宝了,哪有这些魔难

我们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

慧律法师《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