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要集卷第四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入道部第四(此有四缘)
呗赞部第五
香灯部第六
述意缘
欣厌缘
出家缘
引证缘
述意缘第一
窃以因缘假有。众生之滞根。法本不然。至人之妙理。是以三界六趣。造业障而自迷。八解十智。尊归宗而虚豁。所以能仁大师。随缘布教。愍焰宅之既焚。伤欲流之永雾。託白净之宫。现黄金之色。居兹三惑。示画箧之非真。出彼四门。厌浮云之易灭。自嗟人代漂忽若此。于是天王捧白马而逾城。给使持宝冠而诣阙。脱屣寻真。其于斯矣。虽复奏代箫史。周时子晋。许由洗耳于箕山。庄周曳尾于濮水。方兹去俗。何其蔑哉。致使慕其德者。断恶以立身。钦其风者洁己而修善。毁形以成其志。故弃须发美容。变俗以会其道。故去轮王华服。虽形阙奉亲。而内怀其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泽被怨亲。以成大顺。福霑幽显。岂拘小违。上智之人。依佛语故为益。下凡之类。亏圣教故为损。惩恶则滥者自新。进善则通人感化。所以仙林始抽簪之地。禅河起苦行之迹。沐金躯之净水。游道场之吉树食假献糜。座因施草。于是十力智圆。六通神足。魔兵席卷。大觉道成也。
欣厌缘第二
如文殊问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者无量过患故。出家者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是无尘垢处。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其正命。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是欢喜处。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苦。住家者是愦闹处。出家者是寂静处。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住家者常为他人。出家者常为自身。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住家者增长棘刺。出家者能灭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为三乘毁訾。出家者为三乘称叹。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住家者为人僕使。出家者为僕使主。住家者是黑暗处。出家者是光明处。住家者增长憍慢处出家者灭憍慢处。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住家者常有忧苦。出家者常怀喜乐。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寂法。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住家者无归依处。出家者有归依处。住家者多有瞋恚。出家者多行慈悲。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其齐限。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住家者随流生死。出家者逆流生死。住家者是烦恼大海。出家者是大舟航。住家者为缠所缚。出家者离于缠缚。住家者为国王教诫。出家者为佛法教诫。住家者伴侣易得。出家者伴侣难得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住刺林。出家者出刺林。文殊师利。若我毁呰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也。
又涅槃经云。在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出家宽廓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在家之人内则忧念妻儿。外则王役驱驰。若富贵高胜则放逸纵情。贫苦下贱则饥寒失志。公私扰扰昼夜孜孜。众务牵缠何暇修道。
又郁伽长者经云。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少得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违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活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集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
又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譬天下满中罗汉百岁供养。不如有人为涅槃故。一日一夜出家受戒功德无量。又如起七宝塔高至三十三天。不如出家功德。又大缘经云。以一日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又僧祇律云。以一日夜出家修梵行者。离六百六千六十岁三涂苦。又出家功德经云。若为出家。苦作留碍抑制此人。即断佛种诸恶集身。犹如大海。现得癞病。死入黑闇地狱无有出期。又迦叶经云。尔时大王太子闻出家功德甚深。并皆发心出家已。四天下中无一众生在家者。皆悉发心愿求出家。彼诸众生既出家已。不须种殖其地。自然生诸糠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又佛藏经云。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又贤愚经云。如百盲人有一明医。能理其目一时明见。又有百人罪应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之二人福虽无量。犹不如听人出家。及自出家其德弘大。
出家缘第三
初欲出家。依律先请二师。一是和上。二是阿阇梨(请法如律)萨婆多论云。若先请和上。受十戒时。和上不现前不得十戒。若闻知死受戒不得。若不闻死受戒得成。阇梨应同。又清信士度人经云。若欲剃发。先于落发处香汤洒地。周圆七尺内。四角悬幡安一高座。拟出家者坐。复施二胜座拟二师坐。欲出家者着本俗服。辞拜父母尊亲等讫。口说偈言。
流转三界中 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 真实报恩者
说此偈已脱去俗服。善见论云。应以香汤洗浴。除白衣气。度人经云。虽着出家衣。止得着泥洹僧及僧祇支。未得着袈裟。入道场时。应来至和上前[跍*月]跪。和上应生儿想。不得生恶贱心。弟子于师应生父想。尊重供养。和上为种种说法诫勗其心已。来向阇梨前坐。善见论云。以香汤灌顶上。说偈赞云。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舍俗趣泥洹 希有难思议
说此偈已。教礼十方佛竟。复说偈赞云。
归依大世尊 能度三有苦
亦愿诸众生 普入无为乐
说此偈已。然后阇梨乃为剃发。度人经云。为剃发时。傍人为诵出家呗云。
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
弃家弘圣道 愿度一切人
与剃发时。当顶留五三发。来至和上前[跍*月]跪。和上问言。今为汝除去顶发许不。答言好。然后和上为着袈裟。当正着时。依善见论复说偈赞云。
大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 广度诸众生
依度人经云。既着袈裟已礼佛。行道道俗从后绕三匝已。复自说偈。生庆荷意云。
遇哉值佛者 何人谁不喜
福愿与时会 我今获法利
行道匝已。又礼大众及二师竟。然后在下行坐。受六亲拜荷。出家离俗意心怀欢喜。父母诸亲皆为作礼。悦其道意。应中前剃发最好。令及得斋。依毗尼母论云。剃发着袈裟已。然后和上为受三归五戒等(自外法用不可具述临时斟酌生善弥胜)。
引证缘第四
如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妇女端正殊妙。于外道法中出家修道。时人问言。颜貌如是应当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正。但以小来厌恶淫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时。以端正故早蒙处分。早生男儿。儿遂长大端正无比。转觉羸损如似病者。我即问儿病之由状。儿不肯道。为问不止。儿不获已而语母言。我止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无颜之甚。即语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母即语言。自古已来何有此事。复自念言。我若不从儿或能死。今宁违理以存儿命。即便唤儿欲从其意。儿将上床地即噼裂。我子即时生身陷入地狱。我即惊怖以手挽儿。捉得儿发。而我儿发。今日犹故在我怀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又智度论云。佛法中出家人。虽破戒堕罪。罪毕得解脱。如优钵罗华比丘尼本生经中说。佛在世时此比丘尼。得六神通获阿罗汉果。入贵人舍常赞出家法。语诸贵人妇女言。姊妹可出家。诸贵妇女言。我等少壮容色盛美。持戒为难。或当破戒。比丘尼言。破戒便破但出家。问言。破戒当堕地狱。云何可破。答言。堕地狱便堕。诸贵妇女笑之言。地狱受罪云何可堕。比丘尼言。我自忆念。本宿世时作戏女。着种种衣服而说杂语。或时着比丘尼衣。以为戏笑。以是因缘故。迦叶佛时作比丘尼。自恃贵姓端正。心生憍慢而破禁戒。故堕地狱受种种罪。受罪毕竟值释迦牟尼佛。出家得阿罗汉道。虽复破戒可得道果。复次如佛在祇桓。有一醉婆罗门。来到佛所求作比丘。佛勅阿难与剃头着法衣。醉酒既醒。惊怖己身忽为比丘。即便走去。诸比丘问佛。何以听此醉婆罗门作比丘。佛言。此婆罗门无量劫中。都无出家心。今因醉故暂发微心。以此因缘故后当出家得道。如是种种因缘。出家之利功德无量。以是故白衣虽有五戒。不如出家功德大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卢留城有优陀羡王。聪明解达有大智慧。有一夫人名曰有相。端正少双兼有德行。王甚爱敬。时彼国法诸为王者。不自弹琴。尔时夫人在于曲室共王欢戏。自恃王宠。遣王弹琴自起为舞。初举手时。王素善相。覩见夫人死相已现。计其余命不过七日。王即舍琴惨然长叹。夫人白王。受王恩宠。敢于曲室求王弹琴。自起为舞用为欢乐。有何不适舍琴长叹。愿王告语。王不肯答。殷勤不已王以实答。夫人闻之甚怀忧惧。即白王言。我闻石室比丘尼说。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我欲出家愿王听许以不。王爱情重。语夫人言。至六日头当听汝去。不相免意遂至六日。至已语夫人。汝有善心求是出家。若得生天必来见我。我乃听去。作是誓已。夫人许可便得出家。受八戒斋。即于其日。饮石蜜浆腹中绞结。至七日旦即便命终。乘是善缘得生天上。忆本誓故来诣王所。光明炽盛遍照王宫。时王问言。汝为是谁。天即答言。我是王妇有相夫人。王喜白言。愿来就坐。天答之言。我今观王臭秽叵近。但以先誓故来见王。王闻是已心开意解。而自叹言。今彼天者本是我妇。出家一日便得生天。神志高远而见鄙贱。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闻说。天一爪甲直一阎浮提地。我此一国何足可贪。作是语已舍位与子。出家修道得阿罗汉。又智度论偈云。
孔雀虽有色严身 不如鸿鹤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出家功德深
又杂譬喻经云。昔者兄弟二人居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议弟爱家业。其弟见兄不亲家业。恒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食财宝耶。家转贫困财物日耗。人所嗤笑懈废门户。继续父母乃为孝耳。兄报之曰。五戒十善供养三宝。以道化亲乃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愿。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智愚不同谋犹明冥。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道致真卿今所乐苦恼之伪。岂知苦辛。其弟含恚俾头不信。兄见如是便谓弟曰。卿贪家事以财为贵。吾好经道以慧为珍。今是舍家归命福田。计命寄世忽若飞尘。无常卒至为罪所缠。是故舍世避欲就安。弟见兄意志趣道义。寂然无报。兄则去家作沙门。夙夜精进坐禅思惟。行合经法成道果证。弟闻此言瞋恚更盛。弟贪家业未曾为法。其后寿终堕于牛中。肥盛甚大贾客买取。载盐贩之往还数回。牛遂羸顿不能复前。上坂困顿躄卧不起。贾人挝打摇头才动。时兄游行飞在虚空。遥见其弟便谓之曰。弟居田宅今为所在。而自投身堕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识知泪出自责。由行不善悭贪嫉妬。不信佛法轻慢圣众。不信兄语觝突自用。故堕牛中疲顿困劣。悔当何逮。兄知心念怆然哀伤。即为牛主说其本末。贾人闻之便以施与。即将牛去送至寺中。使念三宝。饭食随时。其命终尽得生忉利天。时众贾客各自念言。我等治生不能施与。不识道义死亦恐然。便共出舍捐其妻子。弃所珍翫行作沙门。精进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观之。世间财宝不益于人。奉敬三尊修身学道。世世获安。
又付法藏经云。昔尊者罗汉阇夜多。将诸弟子诣德叉尸罗城。到其城已惨然不悦。小复前行。路见一乌欣然微笑。弟子白师。愿说因缘。尊者答曰。我初至城。于城门下见一鬼子饥急语我。我母入城为我求食。向与母别来经五百岁。饥虚困乏命将不远。尊者入城若见我母。道我辛苦愿语早来。我始入城。便见彼母具说子意。鬼母答我。吾入城来经五百岁。未曾能得一人涕唾。我既新产气力羸劣。设得少唾诸鬼夺我。今值一人遇得少唾。欲得出城共子分食。门下多有大力鬼神。畏不敢出。唯愿尊者送我出城。我即将出令共子食。我即问鬼。生来几时。鬼答我言。吾见此城七反成坏。我闻鬼言。悲叹生死受苦长远。是以惨然。时彼乌者。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我于尔时为长者子。欲得出家。是时出家必得罗汉。父母不听强为娉妻。既得妻已复求出家。父母语我。若生一子乃当相放。我寻受教后生一男。至年六岁我复欲去。父母教儿求抱我脚啼哭而言。父若舍我谁见养活。先当杀儿然后可去。我时见已起爱染心。即语子言。吾为汝故不复出家。由彼儿故。从是以来九十一劫。流转五道未曾得见。今以道眼观见彼乌乃是前子。愍其愚痴久处生死。是以微笑。以是因缘。若复有人障他出家。此人罪报常在恶道。受极苦痛无得解脱。恶道罪毕。若生人中生盲无目。是故智者若见有人欲出家者。应勤方便劝佐令成。勿作留难。
又出家功德经云。昔佛在世时。佛与阿难入毗舍离城。时到乞食。有一王子字鞞罗羡那。与诸婇女在高楼上。共相娱乐。佛闻乐音语阿难言。我知此人却后七日必当命终。若不出家或堕地狱。阿难闻已即往教化。劝其出家。王子闻劝。于六日中极意受乐。至第七日求佛出家。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便命终生四天王为北天王毗沙门子。与诸婇女受五欲乐。极天之寿满五百岁。后生忉利为帝释子。寿天千岁。次生炎摩复为王子。寿二千岁。后生兜率亦为王子。寿四千岁。次生化乐为天王子。寿八千岁。化乐寿尽。复生第六他化自在。为天王子。与诸婇女。所受五欲于下最胜。尽天寿命万六千岁。如是受乐。于六欲天往来七返。而无中夭。一日出家满二十劫。不堕恶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宝具足。壮年已过临老厌世。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毗流帝梨。广度天人不可限量。以是因缘。出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为喻。假使罗汉满四天下。若有一人一百岁中。尽心供养四事无乏。乃至涅槃各为起塔。花香璎珞种种供养。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为求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之功德也。以斯而言。出家之法真可尊贵。不得以少财色贪着俗事。流浪生死自苦其身。
颂曰。
三山羽化竟无成 五热殷忧徒自萦
并入繁笼处尘馆 何如寂虑出危城
镜智圆规光且净 月行驰轮皎复晴
侧径崎岖尔回辙 通庄达老岂同征
呗赞部第五(此有三缘)
述意缘
引证缘
叹德缘
述意缘第一
夫褒述之志。寄在咏歌之文。咏歌之文。依乎声响。故咏歌巧则褒述之志申。声响妙则咏歌之文畅。言词待声。相资之理也。寻西方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者从文以结章。呗者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是故经言。以微妙音声。歌赞于佛德。斯之谓也。昔释尊入定。琴歌震于石室。婆提颺呗。清响彻于净居。觉世至音。固无得而称矣。至于末代。修习极有明验。是以陈思精想。感鱼山之梵唱。帛桥誓愿。通大士之妙音。药练勤行。受法韵于幽祇。文宣励诚。发梦响于斋室。并能写气天宫。摹声净刹。抑扬词契。吐纳节文。斯亦神应之显徵。学者之明范也。原夫经音为懿。妙出自然。製用可修。而研响非习。盖所以炳发道声移易俗听。当使清而不弱。雄而不勐。流而不越。凝而不滞。趣发祇鹫之风。韵结霄汉之气。远听则汪洋以峻雅。近属则从容以和肃。此其大致也。经称深远雷音。其在兹乎。若夫称赞联斋。众集永久。夜缓晚迟。香销烛揜。睡盖覆其六情。嬾结缠其四体。于是择妙响以升座。选胜声以启轴。宫商呗发动。玉振金反折。四飞哀悦七众。同迦陵之声。等神鸾之响。能使寐魂更开。惰情还肃。满堂惊耳。列席欢心。当尔之时。乃知经声之为贵矣。
引证缘第二
如长阿含经云。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又梵摩喻经云。如来说法声有八种。一最好声。二易了声。三柔软声。四和调声。五尊慧声。六不误声。七深妙声。八不女声。言不漏阙。无得其短者。
又十诵律云。为诸天闻呗心喜故。开呗声也。又毗尼母经云。佛告诸比丘。听汝等呗。呗者言说之辞。虽听言说。未知说何等法。佛言。从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随意所说。十二部经复有疑心。若欲次第说文。众大文多恐生疲厌。若略撰集好辞。直示现义。不知如何。以是因缘具白世尊。佛即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辞。直显其义。尔时有一比丘。去佛不远。立高声作歌音诵经。佛闻不听用此音诵经。有五过患。同外道歌音说法。一不名自持。二不称众。三诸天不悦。四语不正难解。五语不巧故义亦难解。是名五种过也。
又贤愚经云。昔佛在世时。波斯匿王与兵众至祇洹边过。闻一比丘呗声雅好。军众立听无有厌足。象马竪耳住不肯行。王与军众即入寺看。见呗比丘。形貌矬短丑陋极盛。王不忍看。王即问佛。今此比丘宿作何业得斯果报。佛告王曰。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入涅槃后。机里毗王。收取舍利欲用起塔。有四龙王化作人形。来到王所问起塔事。为用宝作为用土耶。王即答言。欲令塔大无多宝物。今是土作。令方五里高二十五里。龙白王言。我是龙王故来相问。若用宝作我当佐助。王闻欢喜。龙复语王。四城门外有四泉水。东门泉水取用作堑。变成瑠璃。南门泉水取用作堑。变成黄金。西门泉水取用作堑。变成白银。北门泉水取用作堑。变成白玉。王闻是语倍增欢喜。即立四监各典一相。其三监者作工欲成。一监懈怠工独不就。王行看见以理呵责。其人怀怨而白王言。此塔太大当何时成。王勅作人。昼夜勤作一时都讫。塔极高峻。众宝庄严极有异观。其监见已欢喜踊跃。忏悔前过。持一金铃着塔棠头。发其愿言。令我所生音声极好一切众生莫不乐闻。将来有佛号释迦牟尼。使我得见度脱生死。缘于往昔嫌塔大故。生恒丑陋。由持金铃悬塔棠头。乃愿见佛。从是以来五百世中极好音声。今复值佛出家修道。得阿罗汉果。以是因缘。一切众生。见他作福不应毁呰。后得恶报悔无所及也。
叹德缘第三
如菩萨本行经云。佛告阿难。我念往昔有一如来出现于世。号曰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时彼佛在杂宝窟内。我见彼佛心生欢喜。合十指掌翘于一脚。七日七夜。而将此偈赞叹彼佛。而说偈言。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阿难。我以此偈叹彼佛已。发如是愿。乃至彼佛语侍者言。是人过于九十四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于彼时得受记已。不舍精进增长功德。无量世中。作梵释天转轮圣王。以是善业因缘力故。我得四种辩才具足。无有一人能与我论降伏我者。我得成阿耨菩提。乃至转于无上法轮。
又涅槃经云。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
又发菩提心论。论主说偈赞佛云。
敬礼无边佛 去来现在佛
等空不动智 救世大悲尊
吾师天中天两行偈(出普曜经)云何得长寿两行偈(出涅槃经)如来妙色身两行偈(出胜鬘经)处世界如虚空两行偈(出超月慧明经)。
大慈哀愍群生 为荫盖盲冥者
开无目使视睇 化未闻以道明
处世界如虚空 犹莲华不着水
心清净超于彼 稽首礼无上尊
述曰。汉地流行。好为删略。所以处众作呗。多为半偈。故毗尼母论云。不得作半呗。得突吉罗罪。然此梵呗词音未审依如西方。出何典诰。答。但圣开作呗。依经赞偈。取用无妨。然关内关外。吴蜀呗词。各随所好。呗赞多种。但汉梵既殊。音韵不可互用。至于宋朝。有康僧会法师。本居康国人。博学辩才。译出经典。又善梵音。传泥洹呗。声製哀雅。檀美于世。音声之学。咸取则焉。又昔晋时有道安法师。集製三科。上经上讲布萨等。先贤立制不坠于地。天下法则人皆习行。又至魏时。陈思王曹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幼含珪璋。七岁属文。下笔便成。初不改定。世间术艺无不毕善。邯郸淳见而骇服。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翫。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製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之讽诵咸宪章焉。甞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製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有六契。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作唱伎乐。出城游戏至城门中。遇值佛僧入城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伎乐供养佛僧。发愿而去。佛即微笑。语阿难言。此诸人等由作伎乐供养佛僧。缘此功德。于未来世一百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受快乐。过百劫后成辟支佛。皆同一号。名曰妙声。以是因缘。若人作乐供养三宝。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故法华经偈云。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皆已成佛道
又菩萨处胎经云。紧那罗住须弥山北。过小铁围有大黑山。亦在十宝山间。无有佛法日月星辰。由昔布施之力。今居七宝宫殿寿命甚长。此王本人中有大长者兴造佛塔。此紧那罗施一刹柱成办寺庙。复以净食施于工匠。寿尽作胸臆神。在两山间。先在人中为大长者。居财无量。有一沙门乞食。妇擎饭施之。乃大瞋怒。云何乞人瞻视我妇。当令此人手脚断坏。寿终以后受此丑形。八十四劫常无手足。诸天讌会。皆悉与乾闼婆分番。上下天欲奏乐。而其腋下汗流。便自上天。有一紧那罗。名头娄磨。琴歌诸法实相以赞世尊。时须弥山及诸林树。皆悉震动。迦叶在座不能自安。五百仙人心生狂醉。失其神足。
又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云。尔时大树紧那罗王。以己所弹瑠璃之琴。阎浮檀金花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在如来前善自调琴。及余八万四千伎乐。是大树王。当弹此琴鼓众乐时。其音普皆闻此三千大千世界。是琴音声及妙歌声。隐蔽欲界诸天音乐。所有诸山药草丛林悉皆遍动。如人极醉前却颠倒须弥破硪涌没不定。一切凡圣唯除菩萨不退转者。其余一切。闻是琴声及诸乐音。各不自安从坐起舞。一切声闻放舍威仪诞貌逸乐。如小儿舞戏不能自持。尔时天冠菩萨。语是声闻大迦叶等。汝诸大德。已离烦恼得八解脱。云何今者各舍威仪。如彼小儿。举身动舞。于时大德诸声闻等答言。善男子。我于是中不得自在。如旋岚大风吹诸树木。彼无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乐。尔时天冠菩萨语大迦叶。汝今观是不退菩萨威德势力。谁见如是。而当不发无上正真菩提道心。琴声威力皆说法音。八千菩萨得无生忍。
颂曰。
玄亮吐清气 神响彻幽聋
登台发春咏 高兴避希踪
乘虚感灵觉 鱼山振思童
摹写天歌梵 冀布法音同
哀婉故不下 飘颺数仞中
比丘歌声呗 人畜振心锺
斯由畅玄句 即感雁游空
神朝发筌悟 豁尔自灵通◎
◎香灯部第六(此有四缘)
述意缘
华香缘
然灯缘
悬幡缘
述意缘第一
夫因事悟理。必藉相以导真。瞻仰圣容。赖华香以荐奉。是以宝华颻颺。含绮釆而像红莲。名香郁馥。若轻云而似碧雾。但日舒则夜卷。月生则阴灭。灯之破暗。犹慧之销障。是以虔躬灯王。剋成弥陀之尊。致力续明。遂受定光之号。茅照轻缘。近获身色之晖。烛施微因。远受天眼之报。况乃振此大智。开彼胜光者哉。是以育王临终之日。总造八万四千之灯。普照八万四千之塔。兼复神幡飘举。冀腾翥于大千。珠紫相映。吐辉焕于百亿。慧风时动。清升之业有徵。微吹时来。轮王之报无尽也。
华香缘第二
如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云。佛言。若复有人于如来灭度之后。行于旷路见如来塔庙。于一华一灯。若一团泥用涂像前。以用供养。乃至能持一钱施于佛像。为补治故。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除去不净。以华香供养。举足一步诣于塔寺。一称南无佛。欲使是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终无是处。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持戒香涂佛塔。命终生香乐天。与诸天女常相娱乐。从天命终得受人身。生大富家。
又採华授决经云。时有罗阅国王。使十余人常採好华以给王家。后宫贵人一日出城。採华遇佛。发心稽首为礼。心自念言。宁弃身命以华上佛。并散圣众纵使见害不堕苦痛。便以华散佛及圣众。却自归命一心重礼。佛知其念。甚慈愍之具为说法。诸採华人皆发道意。佛即授决。后当得佛。号曰妙华。时採华人还归家中。与二亲别。我今命尽为王见杀。父母愕然问何罪咎。具答所由。无华贡王必见危命。故辞别耳。二亲闻之益以愁慼。发箧视之满中好华。香彻四面。父母告曰。可以进王。时王大瞋何见不来。将人反缚。罪当弃市。採人见王面色不变。王怪问之。汝等罪过命在当杀。何故不惧。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每以罪法不惜身命。朝来採华值佛供上。以知违令罪当合死。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还视华箧续满如故。皆是如来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故诣佛所问佛是意。佛言。实然。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故取众华以散佛上。意无想报以得受决。将来成佛。号曰妙华。王大欢喜。解缚悔过自责愚意。不及菩萨唯原其罪。佛言。善哉。能自改者与无过同。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将诸比丘。着衣持钵将诣乞食。至一巷中。有一妇女。抱一小儿。在巷坐地。时彼小儿。逢见世尊心怀欢喜。从母索华。母即与买。小儿得已。持诣佛所散于佛上。于虚空中变成华盖。随佛行住。小儿见已甚大欢喜。发大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使我来世得成正觉。过度众生如佛无异。尔时世尊。见此小儿发是愿已。佛即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汝今见此小儿以华散我。于未来世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受快乐。过十三阿僧祇。成辟支佛。号曰华盛。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豪富长者。皆共聚集。诣泉水上作倡伎乐。而自娱乐。为波罗奈国作花会。时彼会中遣于一人。诣林採波罗奈花作鬘。时採花人送来会所。路见世尊相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以所採花散佛而去。还复上树採花。枝折堕死。命终生忉利天。端正殊妙。以波罗奈花而作宫殿。帝释问曰。汝于何处造修福业。而来生此。以本因缘具报帝释。尔时帝释以偈赞曰。
身如人金色 照曜极鲜明
容颜貌端正 诸天中最胜
尔时天子即说偈答帝释曰。
我蒙佛恩德 散以波罗花
由是善因缘 今得是果报
尔时天子即共帝释。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心开意解。破二十亿邪见业障。得须陀洹果。心怀欣庆。即于佛前说偈赞佛。
巍巍大世尊 最上无有比
父母及师长 功德无有及
乾竭四大海 超越白骨山
闭塞三恶道 能开三善门
又杂宝藏经云。尔时天女说偈曰。
我昔以花鬘 奉迦叶佛塔
今生于天上 获是胜功德
生在于天中 报得金色身
又萨婆多论云。若四方僧地不得作塔。为佛法自为种殖。若僧和合者得。不和合者不得作之。若僧地有种种华。应净人取。次第与僧随意供养。不得私取自供养三宝。若华多僧取不尽。若僧和合听随意取之。若僧坊内不得起塔作像。以近人臭秽不清净故。若重阁舍。若经像在下重。不得在上住。若塔地华不得供养僧法。正应供养佛。此华亦得卖取钱。以供养塔用。若属塔水。以供养塔用。设用有残。若致功力是塔人者。应卖此水以钱属塔。不得余用。用则计钱犯罪若塔内无人。设水功力一由僧人。残水多少。善好筹量用之。
又文殊问经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余华用治众病。其法云何。佛告文殊。华各别咒一百八遍。
诵佛华咒曰。
南无佛闼写冶莎呵
般若波罗蜜华咒曰。
那末柯卢履(民旨反)般若波罗蜜多裔莎呵
佛足华咒。
那莫波陀制点耽盐莎呵
菩提树华咒曰。
南无菩提过力龛岚莎诃
转法轮处华咒曰。
南无达摩斫柯罗夜莎呵
塔华咒曰。
那莫输跋邪莎呵
菩萨华咒曰。
南无菩提萨埵野莎呵
众僧华咒曰。
那莫僧伽野莎呵
佛像华咒曰。
那莫波罗底邪莎呵
佛告文殊师利。用此华者。若四众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浴漱口。念佛功德恭敬此华。不以足蹈及跨华上。如法执取安置净器。若人患寒热额痛。皆以冷水摩华。以用涂身。若吐痢出血。或腹内烦疼。以浆饮摩华。当服此华饮。若口有疮。以暖水摩华。含此华汁。若天雨不止。于空闲处以火烧华。令雨即止。若天亢旱。在空闲处以华置水中。复咒冷水更洒华上。天即降雨。若牛马等本性不调。以华饴之即便调伏。若诸果树华实不茂。以冷水牛粪。摩取华汁以灌其根。不得践溺。华实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损减。持华为末以散田中。即得滋长。若国中疾病。以冷水摩华涂蠡鼓等。吹击出声。闻者即愈。若敌国怨贼欲来侵损。以水摩华在于彼处。用洒散之。即得退散。若于高山有盘石处。众多比丘。于石上摩华既竟相与礼拜。久后石上自生珍宝(简要略述余广依经)。
佛告文殊。一一诵满一百八遍。此咒章句汝于处处当说。如佛华法余华亦尔。又华严经云。昔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明。网云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悉金色。若有众生得闻此香。七日七夜欢喜悦乐。灭一切病。无有横抂。远离恐怖危害之心。专向大慈。普念众生。我知彼已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得不退转。又牛头栴檀香。从离垢山生。若以涂身火不能烧。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容貌端正世所希有。身诸毛孔出栴檀香。从其口出优钵华香。父母见已欢喜无量。因为立字名栴檀香。年渐长大求佛出家。得阿罗汉果。比丘见已而白佛言。此栴檀香宿殖何福。生于豪族身口出香。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长者入佛塔中。见地破落和泥涂治。以栴檀香坌散其上。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大庄严论云。佛言。我昔曾闻。迦叶佛时有一法师。为众说法。于大众中赞迦叶佛。以是缘故命终生天。于人天中常受快乐。于释迦文佛般涅槃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为大法师得阿罗汉。常有妙香从其口出。时彼法师。去王不远为众说法。口中香气达于王所。王闻香气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比丘者。为和妙香含于口耶。香气乃尔。作是念已语比丘言。开口漱口。犹有香气。比丘白王。何故语我张口漱口。时王答言。我闻香气心生疑故。使张口及以漱口香气逾盛唯有此香口比丘。余无有香。王语比丘。愿为我说。比丘微笑。即说偈言。
天地自在者 今当为汝说
此非沉水香 复非华叶茎
栴檀等诸香 和合能出是
我生希有心 而作如是言
由昔赞迦叶 便获如是香
彼佛时已合 与新香无异
昼夜恒有香 未曾有断绝
又日云经云。香烟不尽放地。得越弃罪。尽五百岁。堕粪屎地狱。何以故。由放恣心故。又夜问经云。庄严供养具。以口吹去灰者。堕优钵罗地狱。傍报作风神王。又要用最经云。鼻嗅香者。由减香气无其福德。正报堕波头摩地狱。未来世鼻根无香味。又日供养经云。供养时香不合闭者。堕黑粪屎地狱。尽其半劫受罪。得无信慧报。何以故。由起下气坌香故(右三经虽无目录并感贤圣授之故别标记之云尔)。
又三千威仪云。烧香着佛前。有三事。一易中故香。二当自出香。三当布与人。具香鑪有三事。一当先倒去故灰。拾取中香聚一面。二当拭令净乃着火。还取故香着中。三火着时炽然。不得吹令炭灭。
然灯缘第三
如菩萨本行经云。佛言。我昔无数劫来。放舍身命。于阎浮提作大国王。便持刀授与左右。勅令剜身作千灯处。出其身肉深如大钱。以苏油灌中。而作千灯。安炷已讫。语婆罗门言。先说经法然后炙灯。而婆罗门为王说偈言。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王闻偈已欢喜踊跃。今为法故以身为灯。不求世荣。亦不求二乘之证。持是功德。愿求无上正真之道。发是愿已。即时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身炙千灯。一切诸天帝释梵王轮王等。皆来慰问。身炙千灯得无痛耶。颇有悔耶。王答天帝。不以为痛亦无悔恨。若无悔恨何以为证。王便誓言。而我千灯。用求无上之道。审当成佛者。诸疮即愈。作是语已。身即平复无有疮槃。帝释诸天王臣眷属。无量庶民异口同音。悉赞欢喜。皆行十善。
如阿阇世王受决经云。时阿阇世王。请佛食已。佛还祇洹。王与耆婆议曰。佛饭已竟。更复何宜。耆婆言。唯多然灯。于是王即勅。百斛麻油膏。从宫门然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以至油家买油膏。主曰。母人大贫穷。乞得两钱。何不买食以自连继。用此膏为。母曰。我闻佛生难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而无供养。今日见王作大功德。虽实贫穷。欲然一灯作后世本。于是膏主喜其至意。与两钱膏应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则往当佛前然之。计此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去。王所然灯或灭或尽。母所然灯光明特朗。殊胜诸灯通夕不灭。膏又不尽至明朝旦。佛告目连。天今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次灭灯诸灯皆灭。唯母一灯三灭不尽。便举袈裟以扇之。灯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随岚风以吹灯。灯更炽盛。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悉见其光。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灭。此母宿命。供养百八十亿佛。已从前佛受决。务以经法未暇修檀。故今贫穷无有财宝。却后三十劫。当得作佛。号曰须弥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无有日月。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光明相照如忉利天。母闻欢喜作礼而去。王问耆婆。我作功德巍巍如此。佛不与我决。此母一灯便与授决。耆婆曰。王所作虽多。心不专一。不如此母注心于佛也。于是后时阇王以至诚心。奉献油华供养佛故。佛便授王决曰。却后八万劫。劫名喜观。王当为佛。佛号净其。阇王太子名旃陀和利。时年八岁。见父受决甚大欢喜。即脱身众宝。以散佛上曰。愿净其佛所。我作金轮王。得供养佛。佛般泥洹。我当承续为佛。佛言。必如汝愿。佛号栴檀。
又贤愚经云。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作何善根。到斯无极灯供果报。佛告阿难。过去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相好具足。后渐长大出家成佛。教化人民度者甚多。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丘。字阿梨蜜罗(晋言圣及)于三月中作灯檀越。日日入城。求索苏油灯炷之具。时王女名曰牟尼。蹬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须。心生敬愍。遣人往问何所营理。比丘报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求乞苏油灯炷之具。使还报知。王女欢喜。自今已往莫复行乞。我当给汝灯炷之具。比丘可之。于是已后。常送苏油灯炷之具。圣及比丘诚心欵着。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曰定光(余经名然灯佛)王女牟尼。闻圣及比丘授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丘已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怀。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王女闻记欢喜发心。化成男子。重礼佛足求为沙门。佛便听之。精修不息。由昔灯明布施。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人间受福自然。身体殊异超绝余人。至今成佛。受此灯明之报。
又施灯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于佛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炷。或苏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可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求世报者福德尚尔。况以清净深乐心。相续无间念佛功德。照道一阶福德尚尔。何况全照一阶道也。或二三四阶道。或塔身一级二级。乃至多级。一面二面。乃至四面。乃至佛形像。舍利弗。彼所然灯。或时速灭。或风吹灭。或油尽灭。或炷尽灭。或俱尽灭。如是少时。于佛塔庙奉施灯明。为信佛法僧故。如是少灯奉施福田。所得果报。福德之聚。唯佛能知。少灯尚多不可算数。况我灭后。于佛塔寺。若自作若教他作。或然一灯二灯。乃至多灯。香花璎珞。宝幢幡盖。及余种种胜妙供养。复次若人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三种明。何等为三。一者彼人临命终时。先所作福悉皆现前。忆念善法而不忘失。因此念已心生踊悦。二者因此。便能起念佛。能行布施得欣喜心无有死苦。三者因此便得念法之心。又舍利弗。彼人临命终时。更复得见四种光明。何等为四。一者临终见于日轮圆满踊出。二者见净月轮圆满踊出。三者见诸天众一处而生。四者见于如来应正遍知。坐菩提树垂得菩提。自见己身尊重如来。合十指掌恭敬而住。又舍利弗。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于临终时。得见如是四种光明。死已便生三十三天。生彼天已。于五种事而得清净。一者得清净力。二者于诸天中得殊胜威德。三者常得清净念慧。四者常得闻于摄意之声。五者而得眷属常护彼意。心得欣喜。于彼天宫舍寿命已。不堕恶趣。生于人中最上种姓信佛法家。其时世间若无佛者。亦不在轻贱吉凶邪见家生。由施灯已。复得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一者色力。二者资财。三者大喜。四者智慧。若人住于大乘。于佛塔庙施灯。明已。得于八种可乐胜法。何等为八。一者获胜肉眼。二者得于胜念无能测量。三者得于胜达分天眼。四者为于满足修集道故得不缺戒。五者得智满足证于涅槃。六者先所作善得无难处。七者所作善业。得值诸佛。能为一切众生之眼。八者以彼善根。得转轮王所得轮宝。不为他障。其身端正。或为帝释。得大威力具足十眼。或为梵王。善弘梵事得大禅定。舍利弗。以是回向菩提善根。得是八种所乐胜法。又舍利弗。若人于如来前。见他施灯信心清净。合十指掌起随喜心。以此善根。得于八种增上之法。何等为八。一者得增上色。二者得增上眷属。三者得增上戒。四者于人天中得增上生。五者得增上信。六者得增上辩。七者得增上圣道。八者得阿耨菩提。又告舍利弗。有五种法。最为难得。一者得人身难。二者于佛正法得信乐难。三者乐于佛法得出家难。四者具清净戒难。五者得漏尽难。一切众生。于是五法言为难得。汝等已得(此经一卷略之要言)。
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德各不同。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连神通第一。如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微细。无幽不覩。阿难见已而白佛言。此阿那律宿有何业天眼乃尔。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此人尔时身作劫贼入佛塔中欲盗塔物。时佛塔中佛前然灯。其灯欲灭。贼即以箭正灯使明。见佛威光。[啬*欠]然毛竪。即自念言。他人尚能舍物求福。我云何盗。便舍而去。缘正灯炷福德因缘从是以来九十一劫。恒生善处。渐舍诸恶福祐日增。今得值我。出家修道得阿罗汉。于众人中天眼彻视最为第一。何况有人。生心割舍然灯佛前。所获福德难可称量。又智度论云。若人盗佛塔中珠。及盗灯明死堕地狱。若出为人世世生盲。
又灌顶经云。救脱菩萨白佛言。若族姓男女。其有尫羸着床痛恼无救护者。我今当劝请诸众僧。七日七夜。斋戒一心。受持八禁。六时行道。四十九遍。读是经典。劝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阿难问言。续命幡灯。法则云何。神幡五色四十九尺灯亦复尔。七层之灯。一层七灯。灯如车轮。若遭厄难。闭在牢狱枷锁着身。亦应造立幡灯。放诸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又超日明三昧经云。日天王与无数天人。来诣佛所。稽首言。以何等行。得为日天照四天下复以何缘。而为月天照除夜冥。佛言。有四事。一常喜布施。二修身慎行。三奉戒不犯。四然灯于佛寺。若于父母沙门道人。皆值光明。又身口意。行不杀等十善。佛言。又有四事得为月王。一布施贫匮。二奉持五戒。三恭事三尊。四冥设灯光。于君父师等。
又僧祇律云。佛言。从今日听然灯时。当置火一边。渐次然之。当先然照舍利。及佛形像。先礼拜已当依次然。余处灭时不得卒灭。当言诸大德欲灭灯。不听用口吹灭(义云为有食火虫恐人口气损虫所以不听口吹也)。听以手扇灭。及衣扇灭。当覉折头燋去。入时不得卒入。当唱言诸大德灯。欲入始得入之。若不如是越威仪法也。
又三千威仪云。然灯有五事。一当持净巾拭中外令净。二当作净炷。三当自作麻油。四着膏不得令满。亦不得令少。五当护令坚。莫悬妨人道。
又五百问事云。续佛光明昼不得灭。佛无明闇。以本无言念齐限。故灭有罪。又大唐三藏波颇师云。佛前灯无处取。灯以物傍取。不损光者得。
悬幡缘第四
如迦叶诰阿难经云。昔阿育王。自于境内立千二百塔。王后病困。有一沙门省王病。王言。前为千二百塔。各织作金缕幡欲手自悬幡散华。始得成办。而得重病。恐不遂愿。道人语王。乞王好叉手一心。道人即现神足。应时千二百塔。皆在王前。王见欢喜。便使取金幡金花悬诸刹上。塔寺低仰即皆就王手。王得本愿身复病愈。即发大意。延寿二十五年。故名续命神幡。又普广经云。若四辈男女。若临终时。若已过命。于其亡日。造作黄幡悬着刹上。使获福德。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幡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幡随风转破碎都尽。至成微尘。幡一转时。转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然灯供养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得互相见。缘此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
问曰。何故经中为亡人造作黄幡。挂于塚塔之上者。答曰。虽未见经释。然可以义求。此五大色中。黄色居中。用表忠诚。尽心修福。为引中阴不之恶趣。莫生边国也。又黄色像金。鬼神冥道。将为金用故。俗中解祠之时。剪白纸钱。鬼得白钱用。剪黄纸钱。鬼得金钱用问曰。何以得知。答曰。冥报记。冥祥记。具述可知。又譬喻经云。有人窖粟数百石。时有穀贼盗主人粟。尽开窖不见一粒。主人唯见一虫。身躯极大。捉得拷问。汝何以盗我粟尽。汝是何神。虫报主人言。汝将我至四衢路首。有识知我者。主人取语。将至交首。道逢有官骑黄马着黄衣。车乘衣服皆同黄色。黄官问虫云。穀贼汝何在此。主人方知虫是穀贼。主人又问。向乘马黄衣是谁。穀贼言。是黄金之精。以报主人食粟之直。主人因此得金。用不可尽。良由人鬼趣别。感见不同。故圣制黄幡。为其亡人挂之塔塚。令魂神寻见得实救济冥之也。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与众超绝。其儿初生。于虚空中有一大幡。遍覆城上。父母见已欢喜无量。因为立字名波多迦。年渐长大求佛出家。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比丘见已而便白佛言。此波迦多。宿殖何福。生便端正与众超绝。于虚空中有大幡盖。遍覆城上。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于彼塔边施设大会。作一长幡悬着塔上。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大幡覆荫其上。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菩萨本行经云。昔佛在世。与诸比丘及与阿难。从郁卑罗延国。游行村落。时天盛热无有阴凉。有放羊人。见佛涉热即起净心。编草作盖用覆佛上。游随佛行。去羊大远。放盖掷地还趣羊边。佛便微笑告阿难言。此放羊人以恭敬心。而以草盖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生尊贵家。快乐无极。常有自然七宝之盖。而在其上。竟十三劫。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阿耨菩提。
颂曰。
久厌无明树 方欣奈苑鲜
始入香山路 终逢不坏身
定花发智果 神灯照梵天
霞幡同锦色 芬馥合鑪烟
宛转腾空颺 倒下似红莲
夙夜风吹转 重叠轮王因
攀仰无厌足 结侣感留瞻
何知色中綵 招福寿延年
诸经要集卷第四
上篇:诸经要集
下篇:法门名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