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慧律法师  2018/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个就是关键。我用一个比喻:譬如我后面是一面大镜子,我们这个汽车开过来、开过去,人走过来、走过去,这个镜子有没有看到相?看得到。你走近这个镜子摸摸看,摸得到吗?没有。

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的清静自性从无量劫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从来不生,从来不灭。生、灭、增、减统统叫作相,知道吗?当体即空,就是性。

好!再来讨论常跟无常,你看这个镜子相一直增增减减,车子开来开去……你在这个镜子前面看得到车子开来开去吗?生、灭、增、减,这个就是无常知道吗?无常映现到这个镜子的里面,镜子的本体摸得到吗?摸不到相。在座诸位!众生就是看错了!把这个假相误为永恒。因为依靠的东西错误,有一天他的理想会破灭、会痛苦,正因为他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他只看到有相,没有看到本体。

如果我们也能够体悟,一切法变化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空。我告诉你,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

好!用这个比喻还是有一个能照一个所照,清净自性不是这样,那是方便说。在相上运作,我们说无常,在本体的不变,我们说是常;反过来,镜体是常吗?不对,因为里面相一直在变化;难道是无常吗?不对,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天地万物同一空性,无常当体即空,就是永恒。所以没有一定的无常,无常就是毕竟清净的自性展露出来的相,所有清净自性展露出来的相完全不可得,众生就是在这个清净自性所影现出来的假相迷惑、颠倒,叫作妄想、颠倒、执着。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动到念头,忘了,没有办法恢复原来这个样子,清净自性。

所以说,再一步一步来讨论,讲常跟无常,注意那个是方便说,清静的自性是无相,可是它能起作用啊!好,现在站在凡夫的角度说:我们见到无常,就非常嘛!好!我们体悟到有一个常的清净自性,这是站在凡夫说的,无常当体即空,就是有一个清净自性。站在圣人、大彻大悟人的角度,我们这个常的清净自性能够运用大智能在这个无常的世间里面,所有的运作永恒的大智慧的常,常、乐、我、净,清净自性的常展露在无常的世间里面,叫依体起用,大用现前,佛性无常,所以它能起作用。

好了!讲常跟无常,还是二法,知道吗?佛法是什么法呢?不二、无常、空性就是常,其实就是毕竟空。所以,常当下不离无常,无常当下就是常。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说。所以对凡夫、小乘人讲无常,是要你离开五欲、六尘,告诉我们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然后小乘人修行到一半时,哎呀!一切法无常,我依靠什么?世尊又讲一个常,你可以依照我们的清净自性。二乘人就说:我们还有一个永恒的佛性,还可以依靠。如果达到证悟的时候,性相一如,万法本不可得,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相。来去、生灭、增减都在起心动念间,统统在我们起心动念。动一个念头就有生灭,有增有减,现在要用我们的观念来解释了。

我现在讲的很多人都听不懂,我现在用钱来解释,眼睛为之一亮,你比较能听得懂。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有没有这些钱?没有,你现在的银行存了很多钱,你内心里面的观念怎么样?是增加。你现在从银行一直取出来……你内心的观念钱减少了,这个统统叫作意识形态,叫作执着、颠倒、妄想。钱在我们没有出世的时候有没有?没有,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有没有?没有。

所以钱从来不增也从来不减,这个就是清净自性,这个叫作照见五蕴皆空,悟到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什么叫作大彻大悟的心境?就是这个世间怎么变化,都跟清净自性没有关系,我们后面会讲到。六祖惠能大师就有讲过一句话,用现在的语言叫作:天摇地动,山崩地裂,都无关于清净自性,跟清净自性扯不上关系。为什么?清净自性无相,不能离开这些相,当体即空,即是无相,要不然,世尊怎么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他怎么有这个能力?就是即一切相,离一切相,要是用我们现代化的语言叫作即现实又超越。知道吗?

简单讲:你今天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你所看到的,只要记得一句话:统统叫作幻相,统统叫作虚妄的生,虚妄的老,虚妄的美,虚妄的丑,到最后虚妄的死,虚妄的病,因为业力卡住了,透不过这个五阴,从出生到死亡统统是叫作虚妄。但是注意,当你有一天学佛,进入佛门,我告诉你:开大智慧,凡所有的相,统统叫实相,你懂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随机应现

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随...

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的吗

寅一、非从舌生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秖...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

越用功为何烦恼越重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问: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 不...

当你摆平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不平

什么叫无量层次关系呢?比如说,这是一个zero,这是三...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

慧律法师《2004年新春专访》

世间人在过农历年的时候,都会说一些吉祥的话,比如新...

【佛教词典】菜头

禅林中,典座之下,设有管领菜蔬之僧,称为菜头。其职...

【佛教词典】真言十地

(名数)两部大经不说十地,惟大日经说第八第十二地,...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问: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大安法师答: 三皈依是...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

对佛生欢喜心

一时,佛在舍卫城,率僧众安居毕,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

心生还是病生时

凡病有无形、有形两种。无形之病,贪、嗔、痴、爱,及...

杀生有十项罪状

一、心里巨毒,世代不绝。 二、众生都会厌憎他,眼不...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正见

为什么要建立正见?正见当然就是菩萨的智慧。 因为我们...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圣严法师《不要发空愿》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

【推荐】怀的是畸形胎儿,要不要生下来呢

问: 如已经怀了一个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残障的...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若教赴时机,易...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