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净界法师  2024/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这段经文比较深,诸位要慢慢听。这当中佛陀就讲一个道理说,“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在这当中,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五蕴的境像,好像真的是显现在我们眼前,好像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它存在,可以见闻觉知的感觉,就是五蕴身心好像真的是有那么一回事。

“元我觉明见所缘眚”,但事实上,它只是我们觉明心性当中一念无明妄想所创造出来的,它是如梦如幻地显现在我们一念的心性当中,让我们感受到这一念的色受想行识的果报。

“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而能够去觉照这一念赤眚的,就是我们的本觉明心。也就是说,当我们去回光返照心性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自己的毛病,才会看到我们生命的真实相,所以“觉见即眚”。而真实觉悟的那个就是我们的“本觉明心”。一个人跟妄想在一起的时候,你看不到自己。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起烦恼,不能起颠倒。你看,烦恼在那边动,你住在烦恼当中就完蛋了,就起颠倒了。烦恼在动,你住在真如本性,你看到它动,你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调伏它。

所以这个地方说,“觉见即眚,本觉明心”,当我们能够觉悟到这个烦恼问题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正是安住在一个本觉的心性。

你一定要怎么样?先远离它,你才有办法调伏它的。“觉缘非眚”,那么当我们这个觉照的功夫生起的时候,这个赤眚的妄想就不存在了,因为这个赤眚它是不真实的。它不真实,你一观照它,它就消灭掉了。

所以,“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当我们这个觉照的功夫生起的时候,它就不再堕于赤眚的过失当中。所以“觉所觉眚,觉非眚中”,就是说,当我们觉照功夫生起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再堕于妄想当中,这个觉照的功夫,它已经不堕于赤眚——已经不堕于这个妄想当中,你就是跟它脱离了。

“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这个就是“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的道理,这就是见性的本体跟见分之妄想不同的地方。因为见分是带妄的,而本体是清净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见分出了状况,出现了不好的因缘,这个时候我们心先摄用归体,你就不随它转,你才能够去转变它。这个就是见性跟见分之间的差别。

“云何复名觉闻知见?”身为见性是这样,你的觉性、闻性、知性都是这个道理,六根门头都是这个道理。见性的本体绝对不会随你的作用而妄动。你不管是怎么动,你不管动到天上去、动到人间、动到三恶道,本性永远是清净本然,永远是不受染污,所以我们才可能会恢复清净。这个就是见性不同于见分的道理。这一段当然是很重要。就是我们的本性从来不受染污,所以我们才有希望去恢复本来面目。

好,我们看总结。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所以阿难尊者你应该了知,你阿难跟我佛陀,乃至于你整个身心世界,乃至于整个器世间以及十类的有情众生,这整个众生是怎么有的呢?

“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就是说,这个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都是我们见分中的一念妄动而有的,不是见性本身有这种妄动的。也就是说,都是我们见眚所引生的,而不是见性当中有这个眚,是我们一念心妄动而有,但是见性里面没有这个妄动,所以它可以消灭。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身为见当中的一个真实的心性,它的体性绝对没有这个赤眚的毛病,所以“故不名见”,所以见性绝对不是见分。

到这个地方,佛陀把清净的本体跟变化的作用作了一个很清楚的分辨。他说,我们一念心性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本来平等的,但是一念的妄动以后,如果我们往好的地方动,就出现安乐的果报;往不好的地方动,就出现痛苦的果报。但是不管你怎么动,不管你怎么变,心性永远就是清净本然,它不随你妄动。所以这一段等于是从别业跟共业的相互发明当中,把我们不变的体性开展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内贼不把门打开,外贼是进不来的

在美国有两个法师,一个叫恒朝法师,一个叫恒实法师。...

功夫用得纯熟的人没有妄想

《金刚经》上有这句话,何谓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初果,...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现在打普佛,有点像买保险一样

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

人,争个什么呢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 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

【佛教词典】矜羯罗

(天名)又作金伽罗Ki?kara,不动明王八大童子之第七,...

【佛教词典】大吉祥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苏珂嚩帝佛刹,为观自...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

心志专一 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弘一大师《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

如何知道我们的罪业已经消除了呢

甲三、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

本焕老和尚简介

本焕禅师生平 本焕禅师(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张,...

三声佛号的感应

时常会想起一件事,感觉很不可思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忍还不够,要吞下去消化掉

修行,不离一个「忍」字;待人处事如果忍不下一口气,...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聪明的理发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智慧大臣请一个理发师修面。理发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