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容通法师  202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窹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

睡眠心所是令我们的身不自在,本性是指心昧略,就是用睡眠的状态来说明,睡眠的时候你的身和心都不自在。你心跑到哪里去了呢?你也不知道,你想控制它、主宰它,按照你的想法去跑,不可能的,遇到什么境界就随着境界跑了。

当然这个昧略也不是什么知觉都没有,在梦境中碰到危难,比如做恶梦的时候,我们还会想要念佛号,念观世音菩萨,这样才能把这种恐惧给驱赶走。但是没有学佛的人不懂得这些就没什么办法,睡眠的状态就是一种马马虎虎,想不清楚,动不得的那么一种状态,不像白天清醒的状态,你想思考是没有那么自由和自在的,想也想不起来。

它具体不好的作用是障观为业,障碍我们修止观。止观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止,一个是观。有了睡眠的时候你的观就观不起来了,你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观察境界,心是一种暗昧的状态。

“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窹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不定四数中,睡眠恶作亦言是愚痴分,亦有别体。谓睡眠用想、欲为性。离想外无别体故。”

睡眠的时候身体不自在,清醒过来也是懒懒的,没有精神。平时我们在家里可能睡到6、7点钟,寺院里4、5点就打板,你明明听到打板,但是身体就是很沉重,起不来,心中也不能太多思维。内心很简单叫做昧略,昧略就是简单一门转。

昧是区别于定中,定也是一门转,但它是住在一个境上很清楚;睡眠也是一门转,但是你住在这个境上看不清楚。区别是什么呢?一个是明,一个是暗;一个是很清楚,一个是不清楚。

再有,睡眠和醒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在醒的时候心里的活动量很强,思维可以发散出去多缘,但是梦中不能多缘,很简略。昧就是暗昧,活动量不是很强,梦中不是那么自由,只能定在一个境界上。通过这个比较可以看出睡眠是不太好的状态,不清醒的状态。

当然我们清醒的时候也并不全是好的状态,最好的状态是入定的状态。醒的时候什么散乱、不正知,统统都有,比如刚讲的概念,刚刚讲完你就又记不住了。又比如有的人心比较散乱记不住东西,可对于世间不好的东西负面的新闻记得特别清楚,让他学佛、学唯识就记不住,这其实也是失念,失去了正念。

对于睡眠的体就是在无心睡眠的时候假立的名字,就像其他盖、缠什么烦恼与心相应都有它的名字。其实我个人认为睡眠中也不是完全无心,但是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我记得吉祥偈中有这样一句“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希望我们无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能保持吉祥的状态,那怎么才能达到吉祥的状态呢?希望三宝、希望上师加持我们,没有这种力量你是不可能得到吉祥的,不要说夜里吉祥不了,你白天都吉祥不了,就是你要处于一种正知、正念的状态,你这个时候属于最吉祥的。

“不定四数中,睡眠恶作亦言是愚痴分,亦有别体。”

睡眠和恶作都是属于愚痴方面的一部分,但是另外也有他们自己的体。

“谓睡眠用想、欲为性。离想外无别体故。”

睡眠就是以欲心所和想心所为体,是欲和想成就的。

“谓是痴分,虽离痴外有别体,然是欲想性故,当知亦是假立。”

另外也属于愚痴的一部分,很愚昧的状态,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睡眠这个心所并不是没有本体,不能说你心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它就是虚空,虚空的情况叫睡眠,并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了不能叫睡眠,睡眠是有东西的,就是你在睡眠的状态心里还是有活动的,只是有些心理活动比较微细。达到一定的微细度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睡眠质量很高,它不会过多地干扰你睡眠和休息的状态。

“故《显扬论》言,梦者欲、想所作,此亦多虚,故知睡眠是欲想性。”

在做梦的时候是由欲和想心所作用的,你心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显扬论》讲梦是由欲和想所造成的,这个欲和想不是真正的欲和想,是虚妄不实的欲和想就是随眠,它的体是欲和想心所。但是从作用上来看睡眠又是愚痴的一部分,睡眠因为昧略又和痴相应,但是睡眠的状态和清醒时的状态的愚痴还不一样。

根据欲和想假安立一个名字叫睡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实际上就是白天的一种延续,只是它梦里的心里活动比白天的作用更加微弱而已。它是你白天的种种妄想的延续,到了晚上就出来,或者以前曾经想过,曾经见过这些情景,到了晚上才能重现,但是重现又不会显得那么清楚。有的时候梦也奇怪,白天想不到的东西,做梦就想到。

比如一些科学家天天想、日日想就是想不出来,结果晚上做梦想出来了。程咬金就是梦中学会三板斧的是不是?白天学不会,在梦里学会了,说是梦里能学会,还不是因为白天的积累,日积月累嘛,所以说梦还是挺复杂的。有些人在梦里还更专注,白天还想得太多太乱了,反而静不下来,在梦里就转在一个境上,想得也比较深入。

“欲、想假安立”,

安立就是施设的意思,立这么一个名词,施设这么一种状态向你说明有这么一种状况,实际上这种状态本身也是虚幻的,并不是真实的状态,你想想欲和想心所都不是真实的,由它们又形成的睡眠那就更是假的了。白天在做梦,夜里的梦就是梦中之梦,白天的所做、所言、所想都属于虚幻不真实的,晚上的梦是在白天的虚幻的梦境进一步的虚幻,就离真实更远。

为什么说睡眠是不定心所?主要是看你在哪方面虚幻,如果你白天用功修行,晚上睡眠时又进一步地修行,就和善心所相应;如果你做的都是恶梦,眼前都是金灿灿的金钱,贪心就起来了,白天看到讨厌的人,晚上又在梦境中出现了,肯定嗔恨心又起来了,那你肯定是和恶心所相应。

白天念佛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之像,晚上梦境中又出现,很清凉自在,很欢喜,这个就是好梦,就是善心所的延续,说它不定就是这个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和尚变金币

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佛教词典】大仙

(杂名)Mahar?i,行道而求长生之人名为仙,佛子为仙中...

【佛教词典】莲漏

(物名)莲华漏之略。云栖弥陀经疏钞二曰:约禅诵之期...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慧律法师《临终切要》

○本段为《临终备览》之纲领和重点,没时间阅览长篇大...

【推荐】《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舍」这个字是很难的

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么东西,我...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

中医教你最佳人体的排毒方式

有生之年,每个人的体内都会产生和积聚各种毒素。如何...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

慧律法师《1999年佛七圆满开示》

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