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

2011/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能帮助我,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外有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内有贪嗔痴三毒烦恼,想要依教奉行来修正我们错误的身口意行为,谈何容易!烦恼里面有“见思”、“尘沙”、“无明”,见思烦恼不断,就不能出六道轮回;尘沙烦恼不断,就不能出十法界;无明烦恼不断,就不能圆成佛道。而见思烦恼里,第一个就是“身见”,谁不认为这个“身”是“我”?由此可知,断烦恼是多么地困难。然而“见思”若不能断,眼前就是六道轮回的法界。所以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要如何断烦恼呢?在《华严经》里佛菩萨有善巧方便,那就是“大而化之”,起心动念就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广大众生,不知不觉就把烦恼化掉了。

落实在生活上就是“拓开心量,包容别人”。佛家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老子所谓“有容乃大”。心量广大,无所不容,这就是“大人”。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心量?因为他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了,这么大的心量才是我们本有的。

我们知道“大心量”与自性相应,我们本来是毗卢遮那佛,本来是阿弥陀佛,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迷”了,被“情”“识”所迷。而佛法的教学,就是帮助我们拓开心量,恢复本来面目。

由此可知,圣凡确实就在一念“迷”、“悟”之间。“迷”的人非常可怜,我们常常读佛经,佛叹息众生是“可怜悯者”,这句话意思很深,因为“迷”的人,心胸会愈来愈狭窄,狭窄到不能容人,甚至于一个人都不能容;两个人相处,意见都合不来,这真正是可怜悯者。

反观《华严经》一开头展现出尽虚空、遍法界各个族群,这里面包含有杂神众,像十法界里居小领导地位者如阿修罗王、罗刹王、八部鬼神,这里面有善也有恶,还有更高层次的善神,如欲界、色界、无色界天诸天的天王,真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个心量是多么大,我们一定要恢复过来。

若不能容人,就会跟人结冤仇;不能容忍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下我,造成的结果是冤冤相报;我障碍别人,别人障碍我;我破坏别人,别人破坏我。自己造作什么样的因,后来一定会受这个果报,果报通三世,非常可怕!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能帮助我,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佛在《华严经》上展示给我们看,诸佛菩萨现身说法,他们让我们自己去体会。若一个族群不能包容另一个族群,例如在中国历史上曾看到某一个家族不能包容另外一个家族,这两个家族就会发生械斗;一个国家若不能包容另一个国家,则会发生战争。

所以有智慧的人想要解决问题,心量就要大。如果我们今天,起心动念都能想到这个世界一切众生,这世界才能得到真正和平,才能消除误会、消除矛盾、消除隔阂、消除一切歧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

今天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些?很明显是因我们的心胸太狭窄,念念当中都只顾及到自己的利益,没有想到对方的利益,没有想到人类的整体利益,所以天天喊世界和平,那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并不能落实。

如果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各个族群和每一位国家领导人心量拓开了,都能为全世界、为一切苦难众生的福祉着想,这样世界才能和平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从此处我们更进一步看到佛菩萨的伟大,佛菩萨从来不与任何一个人为敌,纵然是极恶的人,佛菩萨对他也是尊重、爱护,为什么?因为我们同是一个根本生的,是同一个自性生的,曹植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包括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我们都是同根生的,这个“根”就是“真如自性”。了解了这个事实,我们彼此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假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想到整个地球一切众生的利益,问题能不能解决呢?还是不能!为什么呢?心量还是太小了。我们关怀这个星球,也关怀其他星球;我们关怀我们这个银河系,也关怀其他银河系。

佛陀起心动念,所关怀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星球都没有遗漏,一个众生都没有舍弃。有这样心量的人,便无愧被称为“佛”,称为“菩萨”。

今天我们学佛研教,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下,这怎么能够被原谅呢?不是别人不能原谅自己,而是自己不应该原谅自己。如果我们从这个事实醒悟过来,这是真正觉悟了,我们看《华严经》就真有受用了。我们的思想观念转过来了,这一转过来就入佛知佛见,也就是曹植这一句话“本是同根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同根生,这是佛知佛见。

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觉悟的人清楚明了。如果我们清楚了,还要去帮助那一些迷惑颠倒不明白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和慈悲心去做,虽然做了,但心地清净,不留一点痕迹。然而“事实真相”正如青莲法师在《地藏经纶贯》里所说的:“无相无名,绝思绝议”,只要心地留一点痕迹,我们就错了。这两句也是《金刚经》的义理。如果我们能懂得这两句,我们的思想、观念会改变,言语、行为也会改变,就能够转凡成圣;若我们能懂一分,就会转变一分,懂二分就会转变二分,自己转变角度的大小与理解的深度决定是成正比例的,这种转变也能够做为考量自己修学的成果,有没有进步?果然有进步,心地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自自然然一天天减少,智慧天天增长,这是真修行。

真修行就是在心理观念上做一个大转变,如果我们转不过来,那是在“迷”;对于迷惑的众生,唯一的依靠就是佛陀的教诲,依靠经典的指导方向、目标,认真做一转变,这就是“超凡入圣”,也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

不但我们自己转变,凡是与我们有缘的众生,我们都应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也能转过来,若他们转得过来,很好!转不过来也很好!为什么呢?我们绝不著相,心地依然清净,著相就生烦恼。假若他们能转过来,我们生欢喜心;他们转不过来,我们就生烦恼。生烦恼,我们的心就被污染了。

佛菩萨教导一切众生,为什么能够保持清净心而不受污染?佛菩萨看我们能转得过来,佛菩萨赞叹;转不过来,佛菩萨一句话不说,心里面绝对不会落痕迹,正是《般若经》上所讲的“三轮体空”,所以他们永远自在,永远不会退转,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为什么会退转?而且是进得少,退得多?因为我们是念念都被污染了。譬如我们教别人,人家肯接受,有进步,我们就欢喜,心就被欢喜污染了;如果我们教别人,他难以接受,甚至于所做所为与所教的完全相违背,我们就生烦恼了,我们被烦恼污染了,污染就会退转。我们总是做不到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若能把这两句做到了,我们就不会被污染,不会退转了。佛教导我们的句句是真实语,如果不依靠佛的教诲,不把佛菩萨的教诲变成自己的观念、行为,修行就难以成功。

所以我们每天听完早餐开示后,心里面常常回忆思惟当天开示的内容;晚上听完经后,也常常回忆讲经的内容,改变我们的观念,依教奉行,这样对我们的修学非常有帮助。

我们已步入多元文化的时代,如何化解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摩擦?如何调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执,种族之间的歧视?唯有依靠佛法,那么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的理想一定可以变成现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

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禅与美容,人们大都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说起...

梦参老和尚:想修禅,怎么入定?

今天有个小道友,劳动的,她突然间看到我,看看左右没...

心正直,外面世界就没有委曲

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跟我是一体,这个心和外面的境界是...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如何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生活处处是佛法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

每个人都不容易,不要轻易去伤害任何人

【淡然安静守护慈悲】 别期望所有人都能懂你,那是不可...

【佛教词典】菩萨本生鬘论

(书名)Jātakamālā,十六卷。赵宋慧绚等译。集释迦...

【佛教词典】应本

即应化身之根本。在天台宗,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

菠菜的营养与功效

菠菜的营养价值 1、通肠导便、防治痔疮:菠菜含有大量...

本焕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

何谓烦恼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

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

如何避免起贪心见佛而著魔

问: 弟子学佛时间不长,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生怕起贪...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如何证明人是素食动物

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肉...

各个月最该吃的12种水果

一月:柿子、猕猴桃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