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

宏海法师  2025/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

道绰大师直接提出来说极乐世界决定是报土,阿弥陀佛决定是报身。为什么呢?他说在净土成佛的,全部都是报身,实报庄严身,不是化身。在染土成佛,秽土成佛的,全部都属于化身。所以你看他这个判法,一判出来以后,最直接痛快。就像我们禅宗也讲直指,实际上净土也有直指,他直指说弥陀就是报身,极乐就是报土。你相信就好了,就这么办。大家发现了没有,为什么这么办,它有什么功德。我们研究了半天,就第一个问题,第一句话就说了这么半天,说弥陀净土到底是报土还是化土。这里说了,是报土,不是化土。

我们为什么要听这个法,讲这么多呢。大家要知道,我们来讨论这一点,是为了给这个知教义明法理者,在法上给信心安定,也就是安这个信心。大家要想想,你想想,如果阿弥陀佛如果真的是化身的话,假如果极乐世界现在正在说法的阿弥陀佛是化身,那你说我们能靠得上吗,怎么靠呀?什么光寿无量,什么一生不退,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有保障,甚至四十八愿谁来兑现,这都成问题了。化现的化佛化土的话,他是有生灭的。到时候,阿弥陀佛已经在这生灭相中灭了的话,你找谁去呢。所以说在理论上来讲,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报身,是有决定性的先进的意义。为什么?有助于我们抉择法门,就是行归净土来讲很殊胜。

第二个有助于我们修法成就。为什么,有保障,四十八愿有人迟早会给你兑现,永远在那儿兑现。这法很微妙的。你最基本的,我们从事相上来讲,我们度化众生有靠山,为什么说乘愿再来,我们还能回归净土。就跟我们说的,万一说极乐世界是一个化土,阿弥陀佛是个化佛的话,万一他缘分完了,我们乘愿在娑婆世界好不容易,苦哈哈地度众生,还没有到无生法忍,指望着他来接呢,再一转身,极乐世界已经生灭相过去了,灭了,怎么办呀,上哪儿找去呀。

所以从中可见,为什么这里要辨析极乐世界到底是报土还是化土,善导大师很斩钉截铁地说,是报土不是化土。是报土不是化土。那当然他这里也讲到了说,有圣言量来证,云何得知呢,不是他自己说的,善导大师的每一句开示都是有圣言量的,是佛说的。你看他讲这里讲到,“如《大乘同性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那大家看到了,这就是引圣言量,就是佛在这部经典里面直接说到极乐世界是报土,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那我们现量、比量、非量、圣言量,那我们就听佛的,就不用怀疑了。这是正面来直接告诉我们。

其次,你看还有,“又《无量寿经》云: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有一愿言:” “有一愿言”这句话有时候叫做“一一愿言”,还有一种版本叫“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句话的重点在哪一句呢?就是在“正觉”这两个字。为什么说不取正觉呢?四十八愿都有这个,设我得佛不这样就不取正觉。什么叫做正觉?就是圆满报身佛,因圆果满,就是所有成佛的事,每一件事他都做过了,都达到标了,这才叫果满。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他才能够说这个叫做圆满报身,叫实报庄严佛。所以这里光这一句说不取正觉,由正觉就可以确定。

“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酬因之身也。那我们看,这就是圣言量的功德,圣言量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从中可以提取胜境佛知见中的证据,来引导我们肉眼凡夫的不足。你看,我们如果读这段话就未必说,这怎么能证明说一定是报土报佛呢?善导大师就有这个法眼,他都说依这个本愿来判,阿弥陀佛净土就是报身的意思。很多的大德,古来的大德,就是因为四十八愿里面都有这样的说,设我得佛不取正觉,所以就可以确定说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因为阿弥陀佛是实报庄严身。这是第二段,第一段是直接引经文明说的,第二段是从这个经文里边来论证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段,“又《观经》中,上辈三人,临命终时,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共来授手,故名为‘与’。以此文证,故知是报。”这个就更通俗易懂了,什么意思呢?在《观无量寿经》里边,上品三生往生的时候,经中都明文讲到说什么呀,说阿弥陀佛与,与,这里的这个论证点在“与”字了,就是阿弥陀佛与化佛前来接引。

那大家想想这就说明什么呀?如果说,这个比喻不知道是否恰当啊,比如说报身佛是父亲,化身佛是儿子,善导大师意思是,人家经典里面就说了,说父亲与儿子来同时接引,你现在,与儿子来接引,那就证明,只要儿子来了,父亲肯定就不是儿子,对不对?父亲就是父亲,儿子是儿子,父亲跟儿子来了,从中可见,父亲跟儿子一起来就说明,父亲一定是父亲,不是儿子。既然阿弥陀佛与化佛一起来,就说明阿弥陀佛绝不是化佛,而是报佛。就是从这一点来论证,这是第三段,以此文证,故知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世界是报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

念佛方法与具体行持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

看人面相,不如看人思想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个理论叫...

【佛教词典】无为法身

即法性身,因法性身寂灭无为。...

【佛教词典】子璇

(965~1038)北宋华严宗僧。杭州钱塘(一说秀州嘉兴)...

四十八大愿——(第23愿)一时普供诸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

圣严法师《如何用禅解决问题》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过去更频繁...

吹灭心头火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不偷盗得十种功德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里贫是指无财,耗是家破。多...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昌臻法师《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

如何对治宿业恶疾

光粥饭僧耳,一向率真,绝不肯虚誉人,亦绝不愿人虚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