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净界法师  2023/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著。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刹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

先讲这个顺情境,约着这个色尘,先讲色尘。或者现出你的父母兄弟,他知道你的父母兄弟的感情特别深,现出父母兄弟的相貌。或者现出诸佛形像的相貌,这个地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他现出凡夫的境界也就无所谓了,但是他现出的是我们的一个皈依境,现出一个阿弥陀佛的相貌,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相貌,我们平常拜佛的时候,我是以那个阿弥陀佛的相貌当我的皈依境,我打坐的时候刚好现出那个佛菩提的相貌出来。

蕅益大师讲的好,蕅益大师讲怎么念佛呢?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好就好在那一句一心不乱,你念佛的目的不应该把它定义在你要见佛,那只是一个枝末。我不是为了见佛,我是为了什么念佛呢?我执持名号的目的是达到一心不乱,是这样的一个宗旨,这是一个关键啊。所以蕅益大师讲三力不可思议,说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三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第一,你能念的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第二,所念的法,这个名号,所念的法不可思议。

第三个,弥陀的本愿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自性功德力也是很重要的。你内心当中要依止你的清净心来念佛,不能有有所得之心。

窥基大师说,念佛的时候有佛像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的念佛来锻炼他。如果他的相貌是一个阿弥陀佛的显现,你用信愿持名这样的因缘来锻炼他,因果相符,感应道交,他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增长广大。

如果说这个佛像是魔所变现的,魔的心是一个无明妄想的境界,那你在念佛的时候,你是信愿持名,这个方向是趋向于一个无漏的功德,那么这个因果不相符了,因是信愿持名,这个果是一个魔的相貌,这个时候他经不起你的锻炼,真金不怕火炼,这个假金,你这个火一念,他就消失掉了,因为他经不起你这样的信愿持名的力量,这三种力量,你一念佛,三力现前,来锻炼这个相貌,他经不起你这样锻炼。所以这个魔他现出诸佛形像,这个是要值得注意的。

或者是端正男女,或者是可爱的境相,总之就是让你生起贪着心。或作违情的境界。你内心当中恐怖的境界,虎狼师子,罗剎了,这种可怖畏的相貌,来怖畏你,使令你以后再也不敢打坐。或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目的就是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

这些能够悟透,对净土才有决定的信心

今天我们的版块呢,要讲到修持门,《莫道老来方修道》...

【推荐】这是佛祖给我们的考验

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你要知道怎样叫「念佛」。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问: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甚难甚难

原文: 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佛教词典】宗本

(1020~1099)北宋僧。常州无锡(江苏无锡)人,俗姓...

【佛教词典】免僧

(杂语)禅林之称。有他职免坐禅之僧也。...

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以便早日解脱吗

问: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人生既然这么苦,我...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

我们上一次谈的是生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的是《六祖坛...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