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大安法师  2015/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请深入细致地开示。

大安法师答:关于持戒念佛问题。首先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持戒,要尊重戒律,要有殷重的持戒意识。戒,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因情制定的。小乘戒是随事,犯比丘戒是随那个比丘犯戒的事来制定;菩萨戒是称性而说;五戒、八关斋戒也是帮助居士来求解脱道的。所以这个戒,是佛弟子行为规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离开戒律,一切修行都为魔业。没有佛戒,佛教就会提前在这个世间消亡,所以戒律是佛教的幢相,是佛教的寿命。就念佛来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也是阿弥陀佛因地尸罗波罗蜜的一种结晶。

所以我们能够以持戒的心念这句名号,就更能跟这句名号相应。所以净土宗祖师常常说,如果你不持戒,内心的烦恼非常厚重,那你这样念佛也是很难往生的,因为你感应不上的。同时也得要思惟,我们往生这个事情,也不仅仅是靠持戒的力量,主要还是靠信愿念佛的力量,信愿念佛,感通佛力往生的。

所以在这种问题上,我们持戒能够增强往生的品位,能够增强往生的把握。但是你不要说,持戒是往生的先决前提,这也不对,光用持戒来求往生,也还是片面的。一定要回到信愿念佛,感通佛力,带业往生这个点上来谈持戒问题。如果你又有持戒,又把持戒的功德回向,你的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包含着信愿,那你这种持戒就能增强你往生的品位。《观经》讲,你持戒的功德回向,都能得到中辈往生的资格。

另外,要避免一个偏颇,反正阿弥陀佛都来救度我,我持不持戒没有关系。这又是一个错误。净业三福就告诉我们要去持戒,要不犯威仪,这是一个净业行人正面的、必具的心态和行为。但是讲那个破戒的人,但万一破了戒怎么办呢?那通途佛法,破了戒一定要下地狱的,但是你万一烦恼重破了戒,但以殷重惭愧心、忏悔心还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会让这个犯戒的众生也能够去,这就是下品中生就是对那些犯戒的众生施设的。但是不能由于这个——这是表明阿弥陀佛愿力的大不可思议,慈悲之极的救度——但你不能说,我犯了戒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就敢去犯戒,又不能这么说。这里面,正面你还得要持好戒,不能明知故犯。

所以这里面的把握度,确实有时候会偏到一边,一定要把握它的中道。中道就是尊重戒律,老实念佛,以持戒念佛的这个正面的行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正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

新年的十问

在今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绪波动等时候,都可以用以...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问: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

能不能往生靠的是信愿

问: 当下凡夫业力深重,日常念佛功夫尽力精进,如临终...

【佛教词典】支硎山

(地名)在江苏吴县西南。晋支遁隐此。平石为硎。山有...

【佛教词典】功能

【功能】 p0529 此大菩提五相之一。瑜伽七十四卷十页云...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

圣严法师《如何去烦恼,得心安》

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代人长,一天走的路,看的书、写的文...

吃素戒杀是阻断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

杀业是人类行为当中非常深重的一种恶劣的冲动。众生都...

忆佛是把家人、工作都当作是佛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证严法师: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爱

父母为孩子操心、担忧的情形,时有所闻!其实,父母给...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