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

大安法师  2018/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因为对这个前生后世生命的轮转过程,所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这个——周易也讲轮回问题就体现在这,对这个一般我们是不了解的,因为心不见心,眼睛不能看到眼睛,由于不了解,也不去听圣贤的教化,所以他就会产生一个凡夫的知见,认为人死了身体没有了,神识也就没有了,叫做“人死灯灭”——什么都没有了。既然没有了,也就没有来生;既然没有来生,也就没有什么果报;没有果报,我为什么今生不卯足劲,来贪求我要得到的财、色、名、食、睡呀?

只要他没有来生的观念,他一定在行为上会放肆的,会不怕的——无所畏惧,因为他没有轮回观,他没有害怕感;如果有轮回观念,你做这个坏事,就会下地狱多少多少劫什么的,每一个行为你都有不可推卸的行为责任,他就不敢去做,就是他有畏惧感。对一般的人来说一定要有畏惧感,他才把那种邪恶的行为给它挡住;如果没有畏惧感,他就什么都敢干。所以文昌帝君哪,就是深刻地惧怕这种断灭见,就是“人死灯灭,死了什么都没有”这样的一个邪知邪见,能够自误哇。就是他自己受这种知见的毒害,他一定是没有道德感的,他一定什么都敢做的,然后把这种观点又推广给他人,就是误人——耽误了别人。

所以这个流毒是非常深大、巨大 ——流毒不浅哪!所以在这里面就直接告诉大家,自己有一十七世的这样的一个转生,就非常开门见山地正告给天下的民众。那么我们读书一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哦。文昌帝君既然有十七世的身——转世,那么我们也应该有十七世的转世啊——都是人了。那么如果有转世的观念,有前生后世的观念,我们就得想一想:我得要行善啦!因为你来生靠什么来转生,你能不能保持人身,这完全是看我们行为业力的:我们能够持五戒,能够奉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下一辈子就能保持人身。你在做五常、行五戒的这过程当中持得很清净,你就能够福报大,就能做官;如果你五戒持得不是太清净,持的只是四戒、三戒,你就是比较贫寒一点。

所以我们世间的福德的大小——长相的美丑、地位的贵贱、智慧的浅深,都跟我们的善业行为直接相关的。如果五戒、十善都不修,他一定要下三恶道——一定要变成畜生、地狱、饿鬼的;他有时候是现世都会变化自己身体的,这里面是千真万确的。想到我们生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的生命本能,都想追求幸福,但是追求幸福的你这个“果”,是需要你的“因”来决定的,不是什么神仙、上帝和佛来决定的。所以这个佛教为什么在本质意义上来说讲无神论,它无神论就是说:你的命运不是由神来决定的,不是由外面东西决定的,是完全由你自身的业力决定的。这样就把一种人的主体性把它建立起来,这就不是迷信,它就是智慧。

如果说我们的一生、我们的福报的大小,都由外面的力量来主宰的,那就麻烦了,那我们只有去盲目地崇拜了,只有去祈求了;唯有这种行为是由自己的业力决定的,我们马上要回光返照,我怎么样端正自己的心,端正自己的行为,想到我下一辈子福报:我只要行了善因,下辈子一定会有果报的 ——是有福报的。如果我们造作五逆十恶的这种不善的行为,你用不善的行为想得后世福,绝对是不可能的!煮沙是不能成饭的,煮米才能成饭的,这种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所以知道有来世,知道有轮回,这里面他在心理上就有什么样的一种启示呢?就好像我们世间农民,他知道今年春天过完了还有明年春天,还有后年的春天;还有春天,我就得留下谷种啊。如果人知道有来世,他就自然修取来生福,这就有一个偈子: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就为来生作准备,作准备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有冬天就得为冬天作准备,什么叫冬天作准备?棉衣呀,炉碳啦。

知道有夏天就得为夏天作准备,准备那些薄衣服啊,扇子呀,竹席呀。知道有来生就得为来生作准备,怎么作准备呢?就得要五戒啊,十善啦,念佛呀,这就为来生作准备。如果他没有来生的观念,就好像一个农民,就只能过完一年,明年没有春天没有秋天了,他就把所有的种子全都吃掉了:他就不种因了,反正没有来生嘛!就好像我们现在,马上有一个巨大的自然灾害怎么怎么……他就想到:“我赶紧海吃海喝,吃空算了。”这种心理它就对个人对社会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认知到这句话的这种意思,我们对这个儒、道、释三家的这种圣贤的心法的理解就“思过半矣”——就能够掌握一大半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贫生童子的供佛斋僧果报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

【推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

阿难化瓜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为什么恶人不得恶报

问: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但在当今这个社会,我看到的...

不能拿因果来衡量别人

以前我学佛后,内心很刚强,常拿因果来评价别人。说这...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问: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大安法...

蕅益大师为何劝人夜礼观音

【原文】 灵峰之劝人夜礼观音,不可死执,便谓定须夜礼...

【佛教词典】十大数

系以一阿僧祇为单位,渐次转倍,至不可说不可说等之十...

【佛教词典】鸯崛摩经

(经名)佛说鸯崛摩经,一卷,增一阿含经力品之别出,...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

立秋后应常吃的食物

经过一整个夏日高温煎熬,终于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圣严法师《活出老年新生命》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突显了老年人的社会问题。不论...

小孩患有自闭症,该怎么办

问: 我的小孩五岁,患有自闭症,智力低下,不与人沟...

供斋荐亡的注意事宜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八正道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

我愿意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举起双手,恐惧地投...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