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道宣法师  2024/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良由虚妄之俗可弃,真实之道应归。是宜开廓远意,除荡鄙怀,不吝身财,护持正法。况僧食十方普同,彼取自分,理应随喜。而人情忌狭,用心不等。或有闭门限碍客僧者,不亦蚩乎?鸣钟本意,岂其然哉?出家舍着,尤不应尔。但以危脆之身,不能坚护正法;浮假之命,不肯远通僧食。违诸佛之教,损檀越之福,伤一时众情,塞十方僧路,传谬后生,所败远矣。改前迷而复道,不亦善哉?(悭食独啖,饿鬼之业,是谓大迷。)

或问:僧事有限,外客无穷。以有限之食,供无穷之僧,事必不立。

答曰:此乃鄙俗之浅度,琐人之短怀;岂谓清智之深识,达士之高见?夫四辈之供养,三宝之福田,犹天地之生长,山海之受用,何有尽哉。故《佛藏经》言: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由此言之,勤修戒行,至诚护法,由道得利,以道通用,寺寺开门,处处同食,必当供足,判无乏少。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第七·僧网大纲篇第七

【大意】

真诚出家的人,怖畏四怨带来的苦痛,厌弃三界固有的无常,辞别六亲极致的爱染,舍离五欲深重的贪着。实在是因为虚妄不实的世间本来不值得珍惜,而佛陀宣扬的真实道理应当皈投依靠。因此应当开阔远大自己的志向,涤荡灭除鄙陋的情怀,不吝惜生命财宝来护持正法。

况且僧食本就体通十方,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来受用,客僧不过是来受用自己本有的那一份,理应随顺欢喜。但是人的情志狭隘,心不均平,甚至出现关闭寺门不让客僧进来的情况,岂不让人耻笑吗?每一次过堂前要鸣钟集僧,究竟是为什么呢?出家人本来应当舍弃世俗的执着,尤其不应该这样。

只想着怜惜保护这个脆弱易坏的身体,而不能坚定地护持正法。执著于虚浮不实的生命,却不肯与十方出家之人同享僧食。这样既违背了诸佛的教诲,也有损于施主的福报,伤害同时代大众的感情,阻断十方出家人修学之路,甚至一代一代传给后辈,危害极其深远。如果能够改正之前错误的做法,而回归佛陀的教导,不也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情吗?(对于食物吝啬,在隐蔽处独自吃僧食,来世会受饿鬼的业报,真可谓是一种极大的迷执。)

有人问:僧食是有限的,但外来客僧却无穷无尽。用有限的食物供给无穷的僧人,这样的事情肯定做不到。

答:这是粗陋鄙俗之人的肤浅推断,目光短浅之人的浅薄见解;怎么可以称得上智慧之士的深识,明达之人的高见?四辈的供养,三宝的福田,就如同天地一样生长不绝,山海一样受用无尽,怎么能用得完呢?

《佛藏经》中说:“应当一心修行解脱之道,随顺佛陀的教法而行,不要挂念所需的衣服饮食。佛陀眉间白毫相光有百千亿分,用其中一分功德供养佛法中的一切出家弟子,都享用不尽。”因此,出家人应当精勤修行戒行,用至诚心护持佛法,这样因为修道而自然感得利养,并且如法如律共同受用,每一间寺庙都大开寺门,供给十方各处僧众饮食,这样的话(龙天护法)一定会供给充足,不会有任何缺乏。

【注】

四怨:即四魔,指烦恼魔,死魔,阴魔,天魔。参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三界:众生居住的三种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参见《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六亲: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戚,亲人。

五欲: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而起的欲望。也就是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参见《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过堂:中国寺院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就是去斋堂用餐。此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在丛林之中,依据常规,用餐时自方丈到沙弥,全体皆到斋堂用餐,此即“过堂饭”。进餐时,须列队鸣磬以进斋堂,然后安静进食。食毕,又列队鸣磬念佛以出斋堂。

四辈: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即出家与在家的男女。②人、天、龙、鬼四众。参见《佛教思想大辞典》(吴汝钧)

白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的眉间有白色旋毛,能放光明。参见《佛教思想大辞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行善的最高境界

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 导语: 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胜

佛与五百大比丘众在阿逾阇江水边时,一日,大均头在寂...

【推荐】千亿天神皆愿供养这种修行人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须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没有了,我们的生活的确会起很大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二观:水观

【经文】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佛教词典】形像

(图像)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曰:此青颈观自在菩...

【佛教词典】般遮于瑟

(行事)Pacavār?ika,又作般阇于瑟、般遮婆瑟、般遮...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推荐】把握当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罗门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拜见佛陀...

净与不净都是心在起作用

一名有洁癖的县官雇请一厨师。一天,两人为以什么为净...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

世间的一百一十种苦

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

发自内心的礼貌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

范蠡人生的八智慧

范蠡是春秋时代的奇人,他辅佐越王勾践筹划20余年,最...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舍利弗降伏六师外道

须达长者因访友人至王舍城,因此得以见佛,听佛解说四...

【推荐】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

宝贵的时间不是用来生气的

小宝气呼呼地放学回来了,和爸爸妈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