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着利养自取灭亡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调达’(提婆达多)的比丘,非常聪明好学,十二年中,修息所有的禅定都能够成就,也能遵循十二头陀的苦行,修不净观、数息观,得暖、顶、忍、世第一等成就,并且诵经六万部,无人能出其右。但是,随着修行时间 越久,调达逐渐希望藉由这些成就获得利养。他想了想,觉得唯有学会神通变化,才能够让大家敬畏自己。

这天,调达独自来到释迦牟尼佛的处所,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迫不及待地表示自己想要修习神足通,飞行变化至他方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世尊早已洞悉他的动机,淡淡地说:‘你先放下这样的欲望,思惟一切世间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

调达心想:‘哼!你就是怕我学会神通之后胜过你,才会密藏而不传授。’于是调达比丘离开佛所,又来到人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前作了同样的请求。已经证得阿罗汉的舍利弗当然明白调达的心性,亦规劝他修学‘无常、苦、空、无我’。调达听不进去,骄傲地认为:‘舍利弗号称智慧第一,跟我比起来,就如萤火比于日月。没有人能像我一样能诵读六万部经,我尚且不解神足之道,舍利弗又怎会懂得呢?’

第三次,调达找上了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却被尊者以同样的理由所拒绝。调达立刻起了嗔恚之心,心想:‘目连自夸神足第一,就是恐怕我得了神足通,令其失去神足第一的盛名。’他觉得这些人既自私又小气,不教便罢,还要他思惟‘无常、苦、空、无我’这么简单的道理,实在看不起人。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阿难。阿难虽然广学多闻,仁慈善良,但因还未证得圣果,不知调达的心思,故不疑有他地教授调达修习神通的次第与方法。

好不容易得到教法的调达,在闲静偏僻的地方专心一意地修法,运用之前禅定的基础,心念从粗到细,由细还粗,身心和合渐渐离地,飞升屋顶乃至虚空,作十八种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从东而没、从西而出,从西而没、从东而出;或化多分身还合为一,或穿墙越壁,了无障碍。

调达知道自己已经修习成功,便从空中而下,进入宫廷谒见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太子,并在太子眼前化作小儿,面如桃花,庄严无比,跳坐太子的膝上任其抚玩。阿阇世太子欢喜无比,认为调达比父亲所尊崇的世尊还要伟大,便每日赏他五百金,日日形影不离,随时供养不令匮乏。

许多弟子见到调达自由出入宫中,富贵荣华不可言喻,心生羡慕,相率前来求见世尊,世尊对众弟子开示道:‘你们不要贪爱这种名闻利养,名利不仅会陷自己于罪网中,更会坑害他人。’世尊接着以譬喻说明,山中鹫鸟对刚孵出的雏鸟说:‘你们学飞时不要贪多,飞得过高会被强风所伤。’雏鸟不听规劝,率性飞至高空,结果被风吹落、肢节分离。又如,龟告其子:‘不要贪玩,外有猎人虎视眈眈,钓取你们分而为五。’龟子不从其教,在外嬉戏无有戒心,见有长线逐在身后却不知逃避,后多被捕捉丧身失命。世尊说道:‘调达比丘贪求供养就如这般,造诸罪业必受苦果。’

世尊为了让弟子更明白利欲害人的道理,再举证说明:‘过去,大月氏国风俗以生酥和麦煎熟来喂养猪只,当时宫中有马驹闻到香酥的味道而向其母抱怨:“我们为国王卖命,驰骋四处,不问远近,为什么待遇却不如一只猪仔,每天要吃了无滋味的水草?”母马回答:“你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待遇是祸不是福,不久之后即当验证。”其后,年关将近,家家皆捉猪只投于镬汤沸炉之中,猪群哀嚎之声远近皆闻。这时,母马复问其子:“你们还想再吃酥煎麦吗?”小马们个个心惊,纵使遇上好麦粮也让而不食。世尊再告诫大众:‘调达心性如何,大众皆知,如此的供养并非德行的感召,过后必将获罪无量。’

日后,调达果然唆使阿阇世杀老王作新王,自己并欲害世尊而作新佛,毁谤三宝、出佛身血,造了五逆重罪后,大地迸裂,应时身堕地狱。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十四》

省思

贪财、贪名、贪利、贪色,是众生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受这些外境的支配,个个成了‘欲奴’,不仅心不自在,身更是烦扰不堪。修行,正是为了返本还源,找一个最究竟安稳的处所;然而佛道长远,如果没有生生世世的双修福慧、发菩提心,只是急于成就,便落入爱见名利的坑陷里,想要解脱,无异缘木求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守金不舍堕蛇身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欢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为公主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画好自己的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长的法师一同在路上散步,看着脚下高高的台阶...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

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记

过去,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全身上下...

一位年近半百女人的邪淫忏悔

今年,我48岁了,过的狼狈不堪,回想过去的前半生,一...

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

【佛教词典】大灌顶

(修法)顶上灌五瓶誓水之圣式也,或为结缘,或为传密...

【佛教词典】浊世

(术语)五浊恶世也。阿弥陀经曰:娑婆国土五浊恶世。...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

无为里面有真谛,平淡里面有道味

我们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要少欲无...

倓虚法师出家后的第一次讲经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其中一...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

「不动念头」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