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佛智法师  2021/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往生靠什么?我们的法身慧命靠什么?靠念佛。如果不看书,不听法,我们能够坚持念下去吗?就像一颗种子,如果是西瓜,种下去之后,这就是因,肯定结的是西瓜,这个没有问题。那如果不晒太阳,不浇水,也不施肥,也不除杂草,也许最后还是死掉。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养分。至于那些不需要法义学习,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他真的是这种根器。

能够不学习,也能老实念佛不改变的人,印光大师说,只有两种:“惟上智与下愚而不移。”

第一种,就是上智。

什么是“上智”呢?就是通宗通教之人,像蕅益大师这样的,什么都通达了,他去念佛,就万牛莫挽。因为他心中没有任何疑惑,所有教理都通达了。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极限,深入经藏,明白教理,然后才来老实念佛。他们不会再去广学多闻,不会去学大乘藏,就能老老实实念佛了。

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念佛的殊胜,这种人很容易老实下来。

第二种,就是下愚

有些老头、老太太真的可以,对他讲什么是自力他力、四圣道、净土啊,他说:“师父,我都听不懂你在讲什么!”甚至有些老菩萨,不仅听不懂讲的内容,连普通话都听不懂,但能听懂“南无阿弥陀佛”。这些老菩萨很慈祥,到寺院也不多话,每天笑呵呵的,就是念佛、做事,见到师父也很恭敬。

这样的人,听不听法都可以,他每天自然就有法喜,时时刻刻就处在一种法喜充满的生活,处在被光明摄取的自我满足的状态,他自可以念佛一辈子。

所以,“惟上智与下愚而不移”,这两种人,他不会移动,不会改变:上智的人明白老实念佛的道理,他老实念佛;下愚的人不明白念佛的道理,他也老实念佛,这一点是最可贵的。

下愚的人,如果能够老实念佛,甚至超过上智的人。他不懂道理也能够老实念佛,问他为什么要老实念佛,他也不知道,但是他能够老实念佛——这种人是宿世善根深厚。

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是这两种人呢?我们是不是上智呢?估计都不是,因为佛教的书,我们都没看过多少本,通宗通教更谈不上。我们是不是下愚呢?可能也不算,因为我们还会到处跑动,会好奇,也想做一些事情。那么剩下的人,印光大师怎么讲呢?“余皆看自己努力”,就要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真正能够只念佛、不学法的人太少了,绝大部分人是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种种的滋养,这个滋养就是法义的学习。所以,念佛是生命,法义学习是养分。

我们需要通过法义的学习,来扎根自己的信心,使念佛能够相续。有法义的学习,就像一棵树扎在很肥沃的土壤里面,有阳光,有雨露,有养分,这样念佛信心充满。

生死事大,当老实念佛,一切的法义学习,只是为了让这颗不安的心停下来,老实下来,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成佛,不再轮回受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跟佛号接触时,会产生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念佛含摄一切法,具足了一切功德

从这里来看,很多净业行人要注意了,我们自己做没做到...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

【佛教词典】惠舍

【惠舍】 p1186 瑜伽二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惠舍?谓若...

【佛教词典】远劫

指历劫久远。劫,乃劫波(梵 kalpa)之略称,为计世界...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假如...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我从小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喜欢问。长大以后去读书,老...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结了善缘,才能得蒙救度

《智论》里面说,一种可能,或可蚂蚁在自己的前面成佛...

「所求皆得」的药师佛

药师经字字珠玑,一字一句都有一个法门,重重无尽。如...

有四事不可轻视

释迦牟尼佛初证道不久,住在舍卫城郊外的给孤独精舍。...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