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大安法师  2023/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好,请看这一段。净土法门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可思议,不可以用我们的心意识去思维,不可以用我们一般的语言文字去议论。所以说到究竟义当中,就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不可言说的、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我们不要常常用可思议的生灭心去揣度净土法门的这种事理因果性相。你越琢磨就越远,分别心越强就越难以产生信心。所以他有不可思议的特点。

所以我们就得要以不可思议的心,来现量接纳不可思议的法门。这个不可思议,就表明着出世间这种上上之因哪,不是世间的利益,也不是出世间一般的利益,是大乘圆教极为圆顿的利益,就叫不可思议。那么这个不可思议的内涵很多,概述为五点。

第一,就是净土一法,你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就能够横超三界。我们都是三界六道的苦难的众生,三界是很难出去的,三界火宅也是苦不堪言的。见思惑没有断尽,三界出不去。然而断见思惑谈何容易。所以净土一法,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让我们能够带业往生,不需要把见思惑断尽,就能得到解脱。这是带业往生是净土法门一个本质特点。

然而,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人,他就说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四个字在经典当中没有。八十年代还有个查经小组: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啊,那怎么能带业呀?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净土法门处处,虽然没有这四个字,但处处谈带业问题。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一愿、第二愿就谈这个问题。国无三恶道愿,国无三恶道愿就是知道我们这些众生有三恶道的种子嘛、业力嘛,然而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那个世界没有三恶道,虽然有这个种子,在那里不能起现行嘛。如果说这个一定要消业往生,那阿弥陀佛就不需要发这一愿。你消掉了业,那肯定就没有三恶道的事实了。

实际上带业的人,就是有三恶道的种子,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让你有三恶道的事实,是这么一个意思。不仅西方本土没有三恶道,就是第二愿展示的,你就带业往生的凡夫,想到他方世界代佛弘化,再回来也给你一个保证,不会再堕到三恶道里。这些都是谈带业的问题。包括《观经》里面九品往生,哪一品里面都不是带业呢?尤其是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那都是要带阿鼻地狱的业,他都能走啊。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

带业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恶

问: 带业往生和所带的业包括些什么业?是否包括五逆...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一口气不来就成了隔世生命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为何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问: 佛教中对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现在社会价值...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

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理解乐舞问题

问: 戒律中常见对歌舞的限制,如八关斋戒中,不歌舞倡...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

问: 一切经典是佛证到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

【佛教词典】誓愿力

指佛于过去世修行时所发大誓愿之力。佛果位所得之功德...

【佛教词典】南普陀寺

中国佛教闽南名寺。位于福建厦门五老山下。始建于唐,...

到禅堂里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庞蕴。庞蕴有...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

斋僧获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问: 经里佛说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有师...

心作心是之义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

古代大德诵持《大悲咒》的感应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佛你为什么不帮我

南山上有一座神庙,里头供奉着一尊佛祖。传说这尊佛祖...

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

问: 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 慧律法师答: 家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