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大安法师  2012/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其中一句“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请问法师,这是印祖的方便说,还是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印祖的很多开示都是很精妙的,是经验之谈,我们宜依教奉行。佛经不可等同于世间的学问,不能只靠我们的逻辑思维即所谓的心意识去研究。因为佛经是从实相般若所引发的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引发吾人的观照般若,令行人契证实相般若,这些都要用至诚恳切心方可造入。以空印空,似水投水,感应道交,妙德难思。如果用生灭心去揣度佛经文句就会越推越远,可谓白云万里。“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这句话中的“果能志诚之极”,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又确实是我们要趋向的一个目标。学佛就是要至诚恭敬。到达至诚之极的境界,那么对佛法的教理就会自然明了,如屋里人道屋里话,十分亲切。

如何契入至诚境界呢?这就需要从截断分别意识开始。我们平时抄经、读经、受持,这些都是契入到至诚境界的一些方法。就像智者大师行法华三昧,读诵《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心缘药王菩萨舍身之苦行,至“是真精进”句,俨然入定,见共慧思禅师同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故慧思禅师说“非尔弗感,非我莫况”,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世间种种学问都无法与其相比。所以我们无论是打坐、拜佛、读经、抄经、念佛等等,都是趋向至诚之极。至诚之极可契入法华三昧、契入念佛三昧;安立念佛三昧,一切智慧便都法尔现前,教理自然会透徹了解。因为教理无非就是吾人内心的智慧,慧由心出,不由他悟。我们按印祖的话去做,至诚颛蒙念佛,暗合道妙,潜通佛智,终必大明乎教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

诵经的重要意义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

四十八大愿——(第7愿)皆得天耳彻听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

【佛教词典】天宫宝藏

(杂名)经藏之异名。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之处,收藏一...

【佛教词典】说因部

(流派)Hetuvādā?,说一切有部之别名。...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

树与小男孩

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位小男孩...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对治美色淫欲的《九相图》

人们穷尽一生珍爱自己的肉身,抹脂涂膏,百般呵护。同...

大安法师:念佛越念烦恼越多应如何对治

问: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

海獭强忍剥皮之痛 临死为孩子喂奶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

阿閦佛名号的功德利益

阿閦佛(即不动如来)名号在经典中提及亦含无量功德利...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

【佛学漫画】观音菩萨的故事——不眴太子

观音菩萨的故事——不眴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