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净慧法师  2022/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财富出发,佛陀希望我们戒除偷盗;从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出发,佛陀教导我们戒除邪淫,在家佛弟子过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从维护个人的信誉,维护社会的诚信,维护一个人的人格和品德出发,佛陀叫我们不要讲谎话,这包括四个方面,一不妄言,二不绮语,三不两舌,四不恶口,这四个方面的语言应该是诚信的语言,慈悲的语言,关怀的语言,和谐的语言。佛陀教导我们要戒妄语;从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做人做事当中,不至于出偏差,不至于走误区,佛陀教导我们要戒除饮酒,因为酒能乱性,酒对开发智慧是一种障碍,不能清醒的处理工作和人生问题。

从以上五方面出发,佛陀就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作为在家佛弟子的行为准则,我想这五条不仅是佛弟子应该遵守,也是国家法律的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信了佛以后,皈依三宝以后,或者自觉地受持五戒,或者说暂时还有困难,比如工作上的困难,家庭生活上的困难,还不能受持五戒,但我们至少要懂得五戒的精神,在生活上逐步地去实现,为将来受持五戒打好基础。

二、受持五戒的方法

佛陀对在家弟子特别慈悲,特别宽容和期待,如果五戒不能全部受持,可以分多次受,可以分一次,二次,三次乃至五次受。佛陀对我们在家弟子这种期待的精神,寄予慈悲关怀的精神无以复加,大家不要因为受戒而给自己造成精神上的压力。今天传授五戒,大家可以一起随喜,完全不能受持五戒的居士,在我问能持否时,就不要表态,如果有人认为五条戒都可以守,那就表态能持,如果有人觉得可以受持其中的几条,那就对能持的戒表态说能持,不能持的就不要表态,有选择地来受持五戒中的某几条。

三、修行的方法

我们修行生活禅有四句口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四句话可以说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法门,按这四句话来修,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落实,都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可以落实,所谓何处青山不道场,处处都是道场。你们的办公室就是道场,你们的家庭同样是道场,坐在汽车上那也是道场,处处是道场,处处好修行。赵州和尚有一首诗就写到“青山何处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既然处处是道场,何必去朝五台山,何必去朝山拜祖。如果你真正把办公室当作道场,把工厂当成道场,把家庭当作道场,你的修行处处可以落实,希望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

【佛教词典】维摩经折衷疏

(书名)六卷,明释大贤述。其法弟大舣为之序云:此经...

【佛教词典】无所依

【无所依】 p1057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无所依者:不为...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真正的财神法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

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非常精进。时间久...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练心志

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就在这里出家,是寺里的众僧把...

应怎样对治瘟疫和流行病

1、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恶业感召 瘟疫和流行病,乃是众生...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