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净慧法师  2023/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利的目的学佛,他的心量是很小的。为了暂时的目的学佛,如求财、 求子、求好运、求升官、求免其病等等。这些求对不对呢?我觉得这些求都是对的,也是有效的。有不少人说学佛后身体好了,家庭平安了,事业顺利了,这很对。假使信佛不能带来好处也就没人来学佛了。

信佛是能健康、平安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信息的反映。大乘佛教说,佛菩萨的法身遍一切处,就象收音机一样,只要把频率拨对了,就能产生作用。佛的感应也是这样,只要我们信佛菩萨的愿力,我们乞求、呼喊就会有感应。有人说到某寺院去身体就好了,这是因为寺庙里都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场。

我们称寺庙为道场,是修道之场。有这么多带有好的信息的人到这个道场来,也就给这里留下了很多好的信息。但是,是否有感应,也跟每个人当时的心态有关。如果你自己的心态与这个道场没有产生共振、共鸣的话,那也是不会有效应的。

假使我们仅仅是为了一己的平安、幸福来信佛、拜佛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不能提高层次。我们应该把佛菩萨的悲智双运的精神贯彻到我们信佛学佛的实践当中去。悲智双运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应该是希望能代众生受苦。

有人说,我信佛真有感应,有一次我上五台山,前面的车子翻了,我一路念文殊菩萨,所以能幸免于难。这种心量是不够大的。慈悲,慈能与乐,给众生安乐;悲能拔苦,解救众生的苦难。如果不能拔苦与乐,慈悲何在呢?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慈,没有智慧的慈悲也可能是感情用事,有智慧的慈悲才能从感情里升华出来。

我们一定要具有大慈悲心,具足大智慧,有这两样,就像车子有两轮、鸟有两翼,才能飞高至远。飞高是上求佛道,至远是下化众生,所以作为佛教徒是永远没有休息的,永远都应为众生勤恳地奉献。

我们说的生活禅,如果就生活本身来说,应该是从迷失的生活到觉醒的生活,这个过程是生活禅,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从生活的觉醒到生活的超越,这也是生活禅。

学佛的最终目的,也可以说学佛的起步就是要跟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不能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生活归生活,信仰归信仰,把生活与信仰打成两节,那我们学佛永远都不会有收获,不会有真正的体验。只有把佛法的精神,也就是戒定慧的精神、利他的精神、慈悲的精神、智慧的精神具体地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运用到做人的分分秒秒当中,这样才能得到信佛的效果。

要时时处处照管好自己,要用佛法的精神占据我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空间。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法的化身,成为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行者。学佛不能如此,那就会是一个说食数宝的人,我们真正把佛法的精神食粮吃到肚子里去,我们才是一个拥有佛法的人、体现佛法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学习生活禅的人。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忙碌的社会,也是一个挑战、引诱特别强烈的时空环境。我们举目时刻都可以见到利欲在引诱我们,在向我们挑战。我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做一个净化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那就要用佛法的精神经常地、时时刻刻地来熏陶自己,使我们迷失的生活向觉醒的生活、净化的生活转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范蠡人生的八智慧

范蠡是春秋时代的奇人,他辅佐越王勾践筹划20余年,最...

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我们总是在向外索求,从不想对外付出。修行正是要逆其...

从工作中创造人生意义和喜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没有做和尚,说不定已经做了木匠...

【推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闻慧, 从听讲...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

问: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我觉得人生百味,无须...

曾国藩经典人生语录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

寓言故事:人的一生

有一天,神创造了一头牛。 神对牛说:你要整天在田里...

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佛教词典】无垢光菩萨

无垢光,梵名 Vimala-prabha。为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

【佛教词典】施无畏

(术语)又曰施无畏者,施无畏萨埵等。观音菩萨之异名...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

虬龙与猕猴

这个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经》,这个故事怎么说的呢?大...

积聚福德资粮

我们知道积聚福德资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积...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

教你从四点看清一个人

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

在娑婆打滚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难

有了信心以后要发愿,净土的愿是二个:第一个厌离娑婆...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

五阴缠缚乃众生

过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