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济群法师  2014/09/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着你,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现在认定的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

事实上,这一切都无常变化,也许现在与你有关,但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是生命的真实写照。

可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些,因为生命中除了觉悟潜质,还有另一种力量,那就是无明,就是不觉。

觉与不觉,是佛法修行的两个核心概念。禅宗为什么会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修行法门?正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悟本体,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

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烦恼重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成佛。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换言之,佛与众生的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觉与不觉之间。当你体认到觉悟本体,当下就是佛;当你迷失了觉悟本体,当下还是众生。

什么是迷失觉悟本性?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丢了。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这一宝藏却在重重无明和烦恼的遮蔽之下,虽有若无,也就是佛陀接着所说的“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这种无明,又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脆弱而无常,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在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

所以,这种匮乏绝不是增加什么就可以填补,而是要向内找寻。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就像那些水边林下的禅者们,虽然生活中一无所有,但不会觉得缺少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已体认到圆满的觉悟本性。正如六祖悟道时感叹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体认到这样的觉悟本性,就如宝藏在握,还会为瓦砾动心吗?还会为尘埃追逐吗?

但我们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要四处找寻存在的感觉。《楞严经》谓之“迷头认影”——忘了头就在肩上,却把影子来当作是“我”。我们把这种感觉投射到身体上,投射到身份上,投射到家庭上,投射到名誉上,投射到事业上,总以为抓住什么之后才会踏实。其实,我们抓住的只是一些虚幻而短暂的存在。更糟的是,当我们抓住这些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

人究竟需要多少财物才能过日子?答案是没有一定的。因为所有需要都是逐步养成,对感情的需要,对事业的需要,对地位的需要,对生活条件的需要……一旦建立某种需求并执著于此,就会形成依赖。久而久之,依赖又会成为习惯,成为不可或缺的需求。其实这种需求并非事实上的不可或缺,而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不可或缺。

当某种需求被满足,我们会有满足感;当某种需求不能实现,我们会有挫败感。当我们和别人比较,感觉自己的依赖更为优越就会自大,感觉自己的依赖不如别人则会自卑。一旦我们对依赖过分在乎,会导致焦虑;而当这些依赖受到冲击,则会引发嗔心……所有这些情绪,都是我们自己一手缔造。

我们制造了很多需求,同时也制造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因为世间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有企业倒闭,有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只要用心观察,无常时时都在为我们揭示真相,告诉我们永恒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使我们的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失去这些就会失去自我。

那么,我们所认定的这些构成“我”的部分究竟是不是你?其实不是。因为无明,我们发展出很多心理,发展出很多情绪,这些心理和情绪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我们的错误设定,所以就会发展出种种烦恼,如瀑流般挟裹着我们,使我们沉沦其间、身不由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破除对身体的执着

这个身体的这种污秽、不净。我们每天都跟四条毒蛇相处...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会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通过欲望得来的幸福,是非常短暂的

幸福是什么?通常,人们追求的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

为对方处理不善而惋惜,是否也是执着

问: 如果对别人的事,觉得对方处理不善而为之惋惜,...

济群法师《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修学佛法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

【佛教词典】金刚藏王

(菩萨)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萨埵异名同...

【佛教词典】根本圣典

(ādi Granth)音译为阿底格兰特。印度锡克教之主要经...

你无法把香蕉皮骂进垃圾桶

大学阶梯教室里,一场演讲会即将开始。主讲人是蜚声海...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浅谈戒色的好处

为何要戒色?也许初来乍到的人,对此还有些疑惑,也许...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戒之在色赋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